王志纲论工作室,四论工作室的价值


一论王志纲工作室的过往   二论王志纲工作室的现状  三论工作室的潜力

四论工作室的价值

    最后,谈谈工作室的价值。工作室的价值空间在哪里?可以粗略的划分为两块,一块是硬实力,一块是软实力。硬实力,就是我们帮助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这个不用我多说了,已经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同,市场的充分认可。软实力是啥呢?就是由我们的书籍、演讲,我们的网站、博客所传播的思想和智慧,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影响力。这种软实力我们平时可能感受不到,但到关键的时候,它就会偶尔露峥嵘。为了打造我们的软实力,很多无名英雄在默默无闻地工作。

    我经常跟各路总经理们说,挣钱的事情你们做,不挣钱的事情我来做。只有把握好这两个平衡点,我们才能走得远。

    那么,不挣钱的是啥呢?写书,做研究,网站,博客,维护品牌,这些东西我们还要坚持下去。这关系到我们的软实力。

    今后,我们还要继续把握好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平衡点,就像滑雪一样。那年第一次在东北滑雪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从滑雪中悟出一些道理。滑雪的关键是掌握平衡,不能一味追求速度,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保持平衡。如果一个脚太快,另一个脚跟不上肯定要摔交;第二个体会是,滑雪最难的不是比快,而是首先要学会控制速度,学会刹车,否则随时可能人仰马翻,甚至滑进深渊。人生、企业和国家的发展也是这个道理。

    对于我们这样的战略机构来说,保持好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平衡尤其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以硬实力为依托,我们软实力将会不断地释放出巨大的价值和效应。所以下一步我们要认真思考和重视我们软实力——包括我常说的公信力、号召力、影响力、整合力。硬实力与软实力就像八卦图上的阴阳两极,是会相互转换的。

    工作室的价值正逐渐从微观领域进入中观领域,下一步会进入宏观领域。我们从做具体的地产项目,到城市和区域战略,甚至参与到涉及国家战略,以及中国走出去的全球战略。当工作室进入更宏观的领域时,比起那些经院式的国家研究机构,我们的优势是:有长达十多年对市场、中观和微观操作的实践经验;而比起那些纯粹市场化的公司,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坚持对宏观长达十多年的研究,孜孜不倦地探索;而与国外咨询机构相比,我们生长在这里,拥有他们无法获得的独特体验、独特感悟,特别是骨子里的文化血脉。

    当历史把中国推到了全球化的浪潮中时,中国的企业、中国的经济、中国的社会,在呼唤一个具有全球视野、具有丰富市场经验、并能打通中西文化的智库;呼唤一条苏伊士运河,一旦我们把这条苏伊士运河打通了,工作室就是一个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全球化时代的智库。

    在未来的五年到十年之内,特别是伴随着2008奥运会在北京的举办、2012年世博会在上海的开幕,中国作为世界三巨头之一,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元素、中国文化将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产生更大的影响。当世界把目光转向中国的时候,工作室作为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智库,也必将会走到前台来。

当机遇来敲门时候,我们准备好没有?我们需要准备什么?

    我们有没有自己独到的东方哲学、思维体系,能够跟西方进行对接;有没有一套学贯中西的理论和方法能打通东方与西方;有没有足够多的,有说服力的,别人无从取得的中国本土的丰富案例经验,能够让西方人刮目相看。

    这次我到泰国去感受特别深,十年前我去过泰国,这次再去,我看到的泰国跟十年前是一样的。看他们的房地产开发,房子是一套一套地卖。而中国的房地产的开发量动不动就上千上万亩地,这在当今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几乎都是不可思议的。短短十年,中国的变化如同火箭飞天,释放出原子裂变样的能量,很多奇迹只有中国才能产生。我们不仅有幸亲身参与其间,还做了这么多事情,没有与外界对比的时候你可能感觉不到,而一旦你走出去,你才会真正意识到什么叫恭逢盛世。

    从林毅夫成为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这件事起,释放了一个信号,宣布了一个从量到质、从表象到深层的转变。这个转变就是,下一步中国的声音、中国的理论、中国的实践、中国的探索、中国的代表,将会在世界舞台上占据重要一席。

    我们能够跟巨人一起成长,跟中国社会一起转型,大家想一想,这个空间有多大?真正是海阔凭鱼越,天高任鸟飞,不要怕没有用武之地。我们只有始终保持虚怀若谷的一贯态度,不断自我扬弃,自我超越,做一个永不懈怠的冲浪者。还是那句话,面对机遇,问问自己:我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