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及蔓延,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陡增。美联储在严峻的现实面前顾不得通胀有不断升高的危险,大幅降低联邦基金利率。这似乎让大洋彼岸的我国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流行的观点是:由于我国经济处于过热状态,通货膨胀不断加剧,需要通过加息等金融紧缩政策才能使经济实现软着陆。可是,当前人民币又承受着升值的压力,在中美利率已经倒挂的情况下继续加息的话,会吸引更多的热钱流入我国,致使金融紧缩的效果大打折扣不说,甚至有可能造成资产泡沫的进一步膨胀。
上述观点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中美的经济周期处于不同步的状态。美国经济已经越过高点,开始走向衰退;中国经济则尚未面临拐点。如果真是这样,那未尝不是世界经济之大幸。19世纪后半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经济之所以在金本位制下运转顺利,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当时的英国经济周期与殖民地等世界大多数地区处于不同步的状态。当英国经济出现萧条,英格兰银行降低利率,促进了英国资本的对外输出,刺激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投资;在英国经济高涨的过程中,世界其他地区由投资形成的产能正好满足了英国的进口需求。这样,世界经济就形成一种互补,缓减了经济的波动。可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各国的经济周期也更加趋向于一致。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如果说有周期的话,更可能的情况是同步。之所以目前有不同的表现,主要与两国不同的加息节奏与次贷危机对美国的冲击有关。
我国的本轮经济周期从GDP的增长率来看,可以认定是从2002年启动的。00年及01年的经过修正后的GDP增长率分别是8.4%与8.3%,而02年则达到了9.1%,03年更是上升到了10.0%。之后,GDP基本上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只有05年是9.9%)。而美国经济由于互联网泡沫的破灭,01年的经济增长率从前一年的4.1%下降到1.0%,而02年上升到了2.4%,03年与04年分别是3.0%与4.4%。由此可以看出,本轮经济周期的起点,中美两国基本处于同步状态。
再看两国的加息节奏。美国在04年6月30日相隔4年后首度加息,由1%上调至1.25%。之后,在04年8月、9月、11月、12月,05年2月、3月、5月、6月、8月、9月、11月……很有规律地每开一次例会就加息25个基点,连续加了17次,最终于06年6月把作为美国政策利率的联邦基金利率提升至5.25%。反观我国,初次加息是在04年10月29日,把作为我国政策利率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从1.98%上调至2.25%。可是此后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却再无下文,直到06年8月19日才又加息27个基点至2.52%(06年4月贷款利率上调27个基点,存款利率不动)。而在这之前两个月美联储已经完成了本轮加息。进入07年后,随着经济的持续“偏快”,CPI的不断上升,央行才加大了加息力度,六次调升一年期存款利率。但是即便如此,当前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也还只有4.14%,较之超过8%的CPI涨幅还是显得太低了。
我们假定人民币在开始加息后也像美元一样有节奏地加息,最后在07年加至8%左右(依照我国的经济增长率,8%左右的政策利率算不上高)。这样,目前就不会有经济过热及通货膨胀问题的困扰了。随着美国经济因次贷危机而出现下滑,我国经济若也出现下滑态势的话,就可以紧随美联储降息而下调利率,提振经济。这就是宏观调控的反周期操作,削峰填谷,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
有人也许会反驳说,如果我国也像美国一样加息的话,热钱会大量涌入中国大陆,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是前几年反对加息的一个最主要理由,但是根本站不住脚。首先,我国目前依然对资本项目实行严格管制,热钱的进出成本高昂。人民币的存款利率即便比美元高上三个百分点,也绝不会因此造成热钱蜂拥进入中国的商业银行以套取利差的。热钱更有可能进入的是我国的房市及股市,而这两个市场主要是靠低利率来支撑、来获取暴利的。所以,事实上低利率才是导致热钱疯狂涌入的祸首。其次,我国的低利率政策实际上并没有挡住人民币升值的步伐。目前人民币相对美元已突破了7的整数关口,导致以人民币计价的外汇储备损失惨重。麻烦的是,在变相流入的热钱的干扰下(很多热钱是借助于贸易顺差的形式流入的),我们现在依然不清楚人民币的升值极限在哪里?可是有一点却是清楚的,那就是为了阻止人民币升值而采取的低利率政策导致了国内经济过热、资产价格暴涨、通货膨胀加剧等问题。
美国经济已经开始往下走,这在某种程度上要“归功”于次贷危机的爆发。那么,我国的经济是否也面临拐点呢?如果面临拐点,是否不需要对金融进行紧缩,经济便会自动降温呢?如果不是通货膨胀的不断加剧,谁也不能断言我国经济已经到了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顶点。经济增长的下滑也并不一定意味着通货紧缩局面的出现。因为,经济增长率的高低是以不变价值,即实际增长率来衡量的。通货膨胀的上升,意味着虽然名义增长率可以维持高位,但是扣除了通胀率之后的实际增长率就将出现下跌。日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先期的流动性泛滥,加上石油危机的冲击,日本在1974年出现了战后第一次经济负增长(-1.2%)。事实上,该年的经济名义增长率达到了19.3%,只是由于通胀率超过了其1.2个百分点。所以,不管我们是否出台紧缩政策,随着通胀率的上升,经济增长免不了会出现下跌。可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造成的伤害将是长远而巨大的。所以,为了避免经济增长下降的同时又伴随严重通胀的滞胀的出现,无论当前经济是否面临拐点,我们都要旗帜鲜明地反对通货膨胀,通过收缩流动性把通货膨胀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