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是一种境界


首先我想说,佛学不是迷信。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到的“缘起性空”,其实就是人人皆有菩提心,人人皆是佛。每一个众生的本性澄清湛寂,悟到了这一点叫做觉,觉悟的人就是佛。佛不着一相,不住一相,不著一相,其实是说一种境界。一种什么境界呢——涅pan。“涅pan”不是“死亡”,是超越时空、超脱生死,不被尘世烦扰的境界。

 

一提到佛学,人马上就想到“四大皆空”、“遁入空门”什么的,认为什么都是空的,什么都没有。那它的存在也是空的,也没有了。佛学里讲“四大皆空”,是指,地、水、火、风所代表的物质世界为空。“空”并非“什么都没有”。佛说事物的“本性”是“空”的,并非事物“本身”是“空”的;人的“本来面目”是“空”的,并非没有你这个“人”。一切事理,它本身没有永远存在的可能性,也没有存在永远不变的性质,所以说一切都是“空”的。《金刚经》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便是说一切世间法,不可能永远存在,也不可能永远不变,就如同如梦幻泡影,露珠雷电一样,转眼即逝,佛谓之“空”也。但佛没有说它不存在啊。这是一种哲学观,是一种境界。

 

佛说,现实眼前的都是幻化虚假的,红尘如梦,你可不要太执著于它啊。什么意思,不是说你现在的一切都是虚幻,我告诉你它可真实的很,但为什么佛要说它是空的呢?很简单,要你不要太执著于它。人总是参不透,看不破,红尘滚滚,一切颠倒妄想,污染了我们的心灵,束缚了我们的智慧,我们被物质的欲念中牵着鼻子走,并陷入生死轮回的痛苦旋涡之中,生生灭灭。这就是人生吗?是的。所以佛说人生世界一切皆苦,纯苦无乐,而众生无知,反取苦为乐。归纳其类,分为八苦,即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所以我们可不能执著于此啊,那么怎样得以解脱呢——“灭谛”—— pan 。还是要你见性成佛,达到涅pan 的境界。

 

“人人皆有菩提心,人人皆是佛”什么意思,人皆有心,心即是佛,所以人人皆是佛。为什么心即是佛,我们说心境,心境就是一种境界,佛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心境,所以说心即是佛。这就叫“缘起性空”,一般人不知道心即是佛,自性本心就是佛,而甘处尘劳,把眼前的、虚妄的、转眼即逝的东西当成宝贝,抓住不放,在生死轮回中痛苦的流转不息。假定人一念回过来,明白了“缘起性空”的道理,当下得到自性清净,立刻“见性成佛”。 明白了“缘起性空”的道理,也就是达到了一种境界。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已经在佛的境界中了,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无明真如,无异境界”,就是说我们的境界有时候和佛的境界一样,但是我们不明白或者说没意识。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澄清湛寂,清净自然。所以这些境界都是可以达到的,但能不能住于这个境界就看人的修为了。

 

但是不管到哪种境界,都不可停止不前。一切无相,亦无境界,了不可得。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在一个境界上,就已经有所住,有所著,就不能明心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