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李海,机电工程学院04级农机三班学生。
背景介绍:
对话李海
几经周折,终于见到了刚刚实习回来的李海,站在记者面前的李海,朴实中带有一丝拘谨。当被问起救人这件事,他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只是说没有什么,换成谁谁都会做的。以下是与李海的对话实录。
记者:感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听说你和别人一起救了一家三口?
李海:其实也没什么,只不过是碰巧遇到而已,换成是你们,你们也不会袖手旁观的,人命关天呐,你们不知道当时有多危险。
记者:给我们详细讲讲当时的情景,好吗?
李海:当时我正在屋里纳凉,忽然听到外面异常的喧哗,中间还夹杂着呼喊“救命”的声音。我觉得事情不妙,就赶紧冲了出去,只见门前的西河沟里有一辆粮车倒扣在水中,车主不见踪影,只有母女二人正在水中一边挣扎,一边哭喊。我没来得及多想,衣服也没顾得上脱,就一头扎进水里,拼命地向粮车游去。由于河水比较浑浊,找了好一会儿才摸到车主的头,我用尽全力想把他拉出水面,但是由于他被车压得太紧,连续两次没能成功,待我第三次浮出水面时,我爸爸和一个邻居也跳下水来。我们三人奋力将拖拉机掀起来,才将失去知觉的车主从深水中拖出来,并把他抬到岸边。
记者:当时车主被救上岸时怎么样了?
李海:我们把他抬到岸上放下时,发现他面色乌紫,看起来非常可怕,我就赶快对他采取急救措施,挤压胸部、做人工呼吸,过了好大一阵,车主的鼻孔中才有了一丝气息。此时我爸爸和邻居把水中的那对母女也救了出来。看到一家人都脱离了险境,我才松了口气。
记者:你救人时认识被救的人吗?
李海:不认识。后来才知道,这是去当地粮所卖粮的农民张燕青一家,是我县后刘乡丁营村破张村人。因当日气温较高,酷暑难耐,车主因喝了啤酒头发晕,所以才出事的。
记者:当时你害怕吗?
李海:当然害怕,但已经没有时间去想。那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了,我的鞋子什么时间掉的我都不知道,事后我去找鞋子时,发现事故现场附近漂了一只死了好几天的狗,熏得我直想吐,但在救人时,我根本没注意到,更别说闻到了。
记者:如果万一你自己出了意外,你会后悔吗?
李海:坦白地讲,我的水性并不好,也不知道水有多深。不过即使是我出了意外,我也不会后悔的。
记者:你如何评价你的救人行为?
李海:其实我做的并没有什么,我总是这样认为,在能帮助别人的情况下,尽量伸出援助之手,能帮助别人,证明自己还有价值。如果当时我只顾及到自己的安危,而车主被耽误抢救,我会后悔一辈子的。
众人评李海
为了进一步了解李海,我们还走访了他的同学。在同学们的口中记者了解到,李海同学为人谦逊,学习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李海最大的优点是乐于助人,只要看到别人有困难,他就会主动去帮忙。在各种活动中,李海都是积极的参与者,目前他还是我校种子协会的负责人之一。
李海的同学孙巍巍说:“他做事很认真,很少同学能做得像他那样,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机电学院的团委表示,机电工程学院对此事很重视,在得知李海英勇救人的壮举后,院里已经下发通知,要求全院师生向李海同学学习,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编者按:
长期以来,我校始终把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学生工作的重点,积极引导学生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团结、奉献、诚信、友爱的价值观,为学生成才、成人打下了坚实基础。我校历来不乏德才兼备的优秀学子,李海同学便是一个缩影。
李海的英勇事迹不仅是他本人的荣誉,同时也是机电工程学院、母校的骄傲。正如感谢信中说的那样:“正是李海的善良和聪明才智,才挽救了一个家庭。李海赢得了百姓的赞扬,也让河南农大这个名字在我们心中更加光辉灿烂。”
河南农大报535期第三版 作者:本报学生记者 葛会艳 宋鹏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