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是渐近式政府改革的最典型反例


阜阳最近发生的肠道病毒EV71大面积感染事件再次把这个皖北的著名城市推到风口浪尖。阜阳历史上也算是兵家必争之地,可惜近几年来却臭名昭著,前有毒奶粉事件,后有该地中院集体腐败事件,最近又出现大面积肠道感染事件,这些事件显然不能看作是孤立发生的,也不能归结为运气或者风水之类的。这些事件有着显著的内在联系。

一些经济学家在通过国别数据进行研究时早就发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质量和当地的公共治理水平存在某种正相关关系。如果某地方公共治理存在危机,那么必然会带来该地方出现严重的发展问题,这些问题要么体现在环境恶化上,要么体现在健康等社会福利的急剧下降,要么体现在公共服务供给严重短缺上。而公共治理危机的一个突出 表现就是政府腐败。很显然,阜阳中院的集体腐败事件不是偶然的,而是反映了这个地方的公共治理已经存在严重隐患,相应的,这也就预示这个地方必然会出现连续的公共危机和严重的发展问题。从阜阳的官员生态就能够推测这种事件不仅现在会发生,如果不进行更深入和激进的改革,那么今后还会发生,而且很可能还在阜阳。

尽管目前中央已经在不断改进政府的激励制度和管理模式,但正如我在以前的博文中所说,这种改革仍然是在传统的行政管理范式内展开的,是对等级式的官僚体系的渐近调整,这种调整即使能够把官僚体系的全部能量挖掘出来,仍然无法应对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环境下的公共事务变革。因此,现在已经到了必须进行范式转换试点的时刻。可以预言,如果不进行公共治理范式的试点和建设,那么还会有第二个阜阳、第三个阜阳陆续出现。

公共治理范式显然和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理念和文化相冲突。公共治理范式的相当于把部分公共权利还原于居民,并主张各种自主的NGO组织的发育和参与。这就意味着要分政府手中的现有权利和利益。但如果不进行这一步改革,仍然在原有的框框中搞渐近,结局只能有一个。

阜阳是让人非常失望、甚至痛恨和鄙视的地方,不是因为当地的老百姓,而是当地的官僚体系!但同时阜阳也提供了激进改革的契机,如果从阜阳着手,试点推行公共治理范式,进行地市一级的民主化试点,那么阜阳不仅能够从危机中重生,而且还能够对中国的改革做出巨大贡献。

作为一个安徽人,我还是真诚的希望能够让老百姓看到这点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