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印花税下调是政府纠正其神经质行为的一个举动,也希望政府今后即使在打算调控市场的时候,不要偷偷摸摸的,而是要光明正大的,行为符合时间一致的,承诺可信的,依规则办事。
但印花税下调仅仅是降低了股市的交易成本,并不代表改变了股市的基本面。我昨天在和讯每日观察中已经分析过,今年以及今后一两年,中国的很多企业将面临非常严峻的发展环境——通胀、国际经济环境恶化、人民币升值、政府的紧缩性政策等——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和汇兑损益,所有这些都可能降低A股市场上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以及出口导向型等企业的盈利空间,放缓这些企业的成长脚步。因此,在基本面暂时无法好转的前提下,甚至有可能还会恶化的前提下,我后市并不很乐观。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公司都会受到负面冲击。因为上市公司中一些特定行业的企业、具有垄断优势的企业、具有规模经济的企业、内部消化能力强的企业以及成本转嫁能力的企业可能更有机会度过难关。现在需要做的,稳定预期,清醒认识基本面的状况,选择未来高成长的公司,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再次强调,在现在的点位上,选股至关重要。看起来有可能普涨,但很多都是凑热闹的,冒冒头就可能一泻千里。投资者要学会做伯乐,挑中千里马才行!
我把昨天文章中的部分段落摘录如下:
那么我们就要回过头来看,A股市场的成长性受到动摇了吗?毫无疑问,对很多公司来说,的确受到了严重的负面打击。首先,从企业发展的环境来说,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增强,国外的经济环境变化对国内企业有着很大的影响。次级债、油价和粮价上涨等负面因素给全球的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系统性风险。一方面,国外经济环境的恶化会导致这些经济体总需求下降,这就会影响到出口导向的企业;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直接使中国制造品在国际市场上显得贵了,并且虽然能够给以外币计价负债的企业带来好处,但同时也会给出口导向的企业带来汇兑损失。因此,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必然会降低出口导向的企业的盈利水平。其次,从国内环境来说,CPI居高不下,迫使央行采取紧缩政策,这会导致资本市场资金供给下降,资本成本上升;同时,通胀不仅导致原材料价格上升,而且劳动者面临实际收入下降的风险,需要通过增加名义工资来规避风险。所有这些都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从而盈利水平会不可避免地下降。
由此可见,今年A股市场上那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同时又是出口导向的企业,盈利水平肯定下降,从而这种基本面的利空导致原先形成的高估值无法得到有力的支撑,股价必然会下跌。问题在于,到底下跌多少才是合理呢?这要看这些企业的盈利下降程度如何。基本上一季报和二季报已经能够反映出某种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