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提到新农村的文明,人们往往念及的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良田美池桑竹,屋舍俨然,鸡犬相闻:黄发垂髻,怡然自乐;一村有来客,各延至其家。。。。。。,但是这种虚构的,隔离的,带着小农社会深深烙印的文明,却离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新农村倡导下的“文明新风”的要求甚远。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明,是一种富足社会的文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代名词,贫穷也不应该是中国农村的永久标记。新农村的文明是农村发展,农民进步的必然的要求和结果,是“穷则思变,富不忘本”的文明。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文明乡风,不能片面停留在追求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更要摈弃越穷越淳朴的错误观点,丢掉“常叹世风不古”的抱怨心态和畏难情绪。要大力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同时要加强民风教育,让人们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享受应用的快乐。

  新农村的文明,是科学、民主、法制的现代文明。要引导农民求知,要依托经济的发展,政策的扶持,法制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培训,全面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努力使他们成为有知识、讲文明的新型农民。同时,新农村不能光有种菜养猪放羊,不能老依靠劳务的输出,不能光有水泥路,还应当重视引导,注意用文明行为替代陈旧落后的风俗习惯,不断用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取代传统的生活方式,使勤劳、善良、仁爱、孝义成为新农村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明创建,要严刹赌博风、迷信风、攀比风,这就要求各地制定符合实际,符合法律精神,能激发、监督和约束村民的“村规民约”,多开展一些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及先进优秀的参选,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将各种庸俗,低级的活动压制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建设新农村,树立新风尚,促进乡村及社会大风气的好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只要人人弘扬新风尚,人人争当新农民,一幅崭新的农村文明画卷必将早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