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玉作假与鉴定探讨


仿古玉作假与鉴定探讨

 

一个玉是不是古玉,人们鉴定通常的方法是看包浆。包浆是指玉器埋在地下或在其流传的过程中,黏附玉面上而形成的一层物质,这种物质有时是溶解的矿物质,有时是其它的腐烂物,传世的则为污垢性包浆。

 

包浆特点:

1,  经盘玩后有光泽,现油性,且不易洗去;

2,  在放大镜下看,玉面呈现斑驳状致密性透明状。仿古玉包浆松散,无透明矿物质,这一点在鉴定时很重要;

3,  生坑古玉还有墓葬气味。

 

提到包浆,又不得不讲到沁色。沁是玉器埋入土中,经过一定的年代,受土里所含其它物质的作用而产生的颜色叫作沁色,真古玉的沁不仅表面有,还会沿玉的薄弱处或络进入玉里,与玉结合而成的色彩。要根据不同的色彩及与玉结合的物质不同,而将沁分成:砂沙沁,铁沁,土沁,水银沁等,这里不细说。有沁的玉,经过长期盘玩后,色彩会发生变化,其原因结合的物质逐渐释放变少的缘故。

 

现在市场上的假古玉到处到是,其作假的方法大致如下:

 

一, 酸性作旧法。

酸主要是用氢氟酸、硝酸等,将玉浸在氢氟酸中几个小,即使用产我们常见的白灰皮。如需在玉的其它部分加别的颜色,就在不需要的变色的地方上蜡,再配上红,黄,黑等色彩。如加高锰酸钾就变成黄色,称铁锈黄。如要将色彩进入玉里,再用硝酸、硫酸等,让色彩进入玉的缝隙,以让人感觉沁入玉里。

 

这种仿古玉,通常用玉质不好的玉来求暴利。如果你到一个玉质非常好,价格又便宜的东西,你就用买玉料的价格买它,不要将其视为到什么代的玉,一般走眼机会就会少些。

 

二,火烤作旧法

一般是先将玉器涂上氢氧化钠,再用石灰包上,放到锯屑中闷两天后,用高锰酸钾液浸一下,就会产生牛毛纹。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就将玉件用火烧烤,使其颜色发白,如古玉中的鸡骨白色,玉上有火烤的细裂纹,真的上面没有。不过这种说法存疑问,因为这样玉十之八九玉会开裂,如不相信,自大拿块玉用火烤一烤便知。

 

三, 碱性作旧

将玉器打磨后,在需要作色的地方用硫化汞,然后用氢氧化钠,碳酸钠包起来放到高压锅内,加温加压几天。

 

那种将把活羊腿割开,植入小件玉器,用线缝好,几年后取出,玉上有血色细纹,如同传世旧玉上的红丝沁。这种传说都是以假传假之谈,要知道动物血不要几个时辰就会凝固,几天后就会被细菌分解吃光,还会渗透到玉肌,这是天下奇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