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之道·人性何知


  用人之道,先人指路系列

  甲篇

  怎样才能知道人的本性如何?

  很多人都讲用人之道,可到底什么才算是用人之道呢?也许没有几个人能给另我们满意的答案。在我看来,用人之道的根本在于满足,而不是控制,也不是管理。如何满足,又满足什么,怎样满足等等问题,需要一一阐述。因此,本人将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利用业余时间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形成系列专文,奉献给朋友们。一起探讨,共同交流。

  前面几篇文章,先从历史上探源。不知史,不成人吗。先看看我们的老祖宗是怎样用人的,从他们那里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别处没有的东西。

  用人之道,先人指路系列,甲篇。

  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并非徒有虚名的,他就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用人财富,如《知人性》:

  “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

  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这些文字的意思是什么呢?我是这样解析的:

  “天底下没有比真正地了解一个人的本性还要困难的事情了。善和恶的表现千差万别,不仅一个人的本性与外表不统一,而且每个人所显露的性情相貌也不一致。有的人外貌善良忠厚,行为却虚伪奸诈;有的人外表恭敬谦和,内心却满怀险恶;有的人看上去很勇敢,实际上内心却很怯懦;有的人办起事来看似尽心尽力,实际上却心怀鬼胎另有图谋。

  虽然如此,还是有七种办法可以考察和辨识一个人的本性:一是询问他对是非曲直的判断辨别,以考察他的志向和立场;二是用激烈的言辞故意激怒他,以考察他的气度和应变的能力;三是就某个任务向他问寻计策,征求他的意见,藉此观察他是否有真才实学;四是告诉他面临的祸患和困难,以观察他是否勇敢坚韧;五是用酒灌醉他,以观察他的真实本性和自我修养;六是用各种利益对他进行引诱,以考察他是否清廉;七是限定时间要求他完成某些事情,以考察他是否践行承诺值得信任。”

  这篇文章十分短小,却十分精彩,寥寥数语,却概括出了世人的几乎全部的“人性”特点,怎能不让人折服。报服之余,是我们需要自己再动动脑筋,根据自己的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去理解,去融会贯通,古为今用,为我所用。

  附:人性化管理的理论点滴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至于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等。 人性化管理是将人性学理论应用于管理,按照人性基本属性进行管理的管理哲学。因此,必须对人性有所了解。

  管理前的人性分析

  1.自然属性的三个定律:

  (1)人的生理层面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总是要求拥有快乐而不是痛苦。”

  (2)人的心理层面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总是要求得到尊重而不是贬抑。”

  (3)人的心灵层面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总是希望有长久的目标而不是虚度一生。”

  2.社会属性的三个定律:

  (1)对行为后果的考虑。

  (2)对自己长远目标的考虑。

  (3)对人生价值的考虑。

  企业只有了解了人性中这些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才能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职工的行为和动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才能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更高的更能发挥全员潜能的管理目标。

  人的社会属性受心灵支配,而心灵则是一种思想意识,是人类社会属性产生的源泉,可以通过人类一代代传承下去,并不断得到丰富。

  思想意识在现代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意识的先进性是社会进步、企业蓬勃发展的动力之源,因此,抓教育,抓培训、抓文化已成为现代管理成功的必由之路。企业家必须牢牢掌握企业文化对企业成长的作用方法,根据不同的企业特点,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

  人性化管理的四阶段

  人性化管理其实是对企业文化培育和发展的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是对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表现形态进行有序组织和改造的过程。人性化管理大体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人际权力管理阶段、人际沟通阶段、合作管理阶段、奉献管理阶段。这个发展阶段实际是企业文化与员工个人意识或文化意识进行整合的过程。

  人际权力管理阶段由于员工来自四面八方,员工的文化意识不一样,而可能出现混乱和冲突,因此在这个阶段应建立统一的行为规范,并建立严格的等级制度,促使员工服从企业管理。

  人际沟通阶段其实已进入人性化管理的意识培育和调整阶段,是为企业发展、成长塑造企业文化的开始。在此阶段应着重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并开始逐步建立共同的价值观。

  合作管理阶段是培育企业文化的重要阶段,企业领导如不注重研究分析自己企业的特点就没有文化上的创新,就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而且这一个阶段将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奉献管理阶段是全文化管理阶段,就是企业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全体员工也融入到了企业文化之中,这时员工的思想行为都自觉地在企业文化的支配之下,并能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很快地联合行动,采取对策。

  人性化管理的要点

  1.承认人性的自然属性,满足人性自然属性中的基本需求。

  2.承认人性的社会属性是受思想意识支配的。

  (1)不同行业,应培育不同风格的文化意识,使人的社会属性组织化。

  (2)思想意识的第一任务是为其生理、心理满足服务。因此,企业组织要有合理、明确、科学的分配制度和规章。

  (3)思想意识完成第一任务之后就要为长远目标或其他目标服务。因此企业要有满足这种欲望的措施,要塑造自己的行业意识和企业文化,使来自四面八方,在社会属性形态上有差异的人逐渐统一于企业的行业意识和企业文化之下。一旦这种文化意识达成共识,团体的工作效率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类的职业有成千上万种,社会组织的功能也千差万别,即使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也存在着职业上的很大差异。因此,它们所需要的“人”的社会属性形态是有选择的。企业家在组织领导企业时,应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否则将会导致由于社会属性形态与职业差异太大而使管理失败。

  3.承认人类自然属性和其心灵意识中有竞争与合作的双重天性。

  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要有符合这种双重天性的机制。为了使合作与竞争的自然属性能有序高效地得到发挥,必须通过一种社会化组织结构和一种社会化的意识文化加以联结、控制和导向,使人性中这种竞争与合作天性在企业家的组织领导下得到充分的发挥。

  “人性化管理”,通常人们也常说成“管理人情化”,但在具体工作的实施中却常有将“人情化”理解成“讲人情”,其实则不然,他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人性化管理”是由现代行为科学演变出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概念,对于着一概念的研究也便成为人性管理学。随着知识时代的来临,人作为知识、智慧的主体变得越来越重要,合理开发人的内在潜能已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课题。人性化管理——一种以围绕人的生活、工作习性展开研究、使管理更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

   那么“人性化管理”与“讲人情”有什么区别呢?

  作为从事服务行业的我们可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人与人有许多微妙的关系,正确地处理这些关系你做事会觉得得心应手。当你在工作中出错时,你的同事、上司、朋友没有指出你的错误、没有告诉你它的危害,却反而拍着你的肩头说声没事,为你隐瞒了事实,这就是“讲人情”。“讲人情”在管理工作中是不允许的,甚至会使你的工作变得更糟糕。然而人性化管理则不一样,“人性化管理”虽然允许你在工作中出错,但它会告诉你这样做是错的,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你应该怎么做会更好。这样既原谅了你,让你不用时刻担心工作中出现了什么过错当心你的上司责怪你,你的同事怎么看待你,反而使你的工作激情会更高涨、工作目标会更明确。同时,“人性化管理”还要求建立合理的“人性化管理”实施与评价体系。

  谈到“人性化管理”的实施,众多企业各显神通;上市公司为提高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提倡员工入股制度;大集团公司为激励员工的创新意识,不惜拿出巨额资金作为员工创新奖项;爱立信则别出心裁,在企业内部以上到下要求员工多做自我批评,实施自我评价体系,让员工从工作中真正感受管理人性化。

链接:    思海常啸       驿外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