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压力逐渐分化


自2月东京G7会议以来,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出现了微妙的分化,由于人民币一直坚持小幅稳定升值的趋势,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已经变化,从美国和欧盟等各方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小幅稳定升值的后果已经截然不同,因此总体上使人民币升值压力表现出逐渐分化的趋势。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这种分化趋势,既反映了人民币在国际化过程中逐渐显出强势的长期趋势,又揭示了人民币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总体而言,坚持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和基本稳定的方针,以及适时增加市场的影响力并扩大人民币弹性的策略取得了相应的成效。

    升值预期发生变化

    年初以来,欧元和日元兑美元均大幅上涨,其中欧元表现最为强势一度突破1.60关口,日元兑美元也升至93日元附近,随后欧元和日元兑美元均出现大幅回落,外汇市场的这种“锐幅变化”和“无序调整”,引起G7在东京会议和华盛顿会议的高度关注,华盛顿G7会议还首次通过了汇率声明。总体上看,汇率剧烈波动对G7内部之间经济财政和金融政策的协调已经产生了不利影响,也成为各国经济稳定的负面因素。外汇市场的这种急剧动荡与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商品价格暴涨暴跌以及信贷紧缩等交织在一起,加之通胀压力持续上升,使全球经济风险进一步加大,各国货币政策的难度也大幅增加。

    人民币则在这段时期维持合理均衡和基本稳定,人民币升值预期已经由单纯的价值上升转向国际基本货币,特别是在外汇市场剧烈动荡的形势下,人民币作为世界避险货币的预期作用大幅上升,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尤其是在东亚领域人民币避险和升值的预期十分突出,一些国家官方和民间都在增持人民币,同时中国外汇储备突破1.6万亿美元,维护了人民币作为世界避险货币的国际强势地位,如果人民币继续维持这种升值态势,那么国际流通领域和空间将快速扩大,所以人民币升值预期越来越向国际硬通货的方向转变,这是各方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出现分化的前提和基本面。

    升值压力明显分化

    欧美都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施加压力,但其表述却不同,美国敦促人民币升值更多是以发挥市场的作用为借口的,甚至以中国通胀压力上升为参照,其主要目的集中在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上,换句话说,美国最希望看到人民币汇率增加波动性,甚至向欧元和日元那样大幅涨跌,至于人民币升值幅度以及由此对中美贸易逆差产生的影响,还处于次要的地位,“弹性”是美国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的主要目标。实际上,人民币成为国际硬通货的趋势越来越明朗,美国担心人民币在东亚区域中的流通领域和空间过快扩大,将部分美元挤出东亚市场,因此美国希望人民币大幅波动性,来缓冲其成为强势货币而对美元的负面作用。

    相比之下,欧元汇率始终处于剧烈波动之中,欧元对美元、日元、英镑等也都处于剧烈波动之中,欧元对美元大幅升值对欧盟降低能源成本、增加控制通胀筹码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东亚区域欧元没有类似美元的担忧,人民币流通领域中如果开辟东亚市场,对欧盟的实际影响仍然主要集中于中欧贸易上,所以欧盟更多地从“全球失衡”的角度对人民币施加压力,是以中欧贸易赤字为主要目标,主要关心的是人民币汇率达到什么水平才合乎自身的长期经济目标。

    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对此也各有不同的目的,就日本来说,最近距离地感受到中国经济崛起和人民币强势的压力,其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的目的,既有考虑中日贸易的直接诉求,又有担心人民币扩展东亚市场的担心,其他各国也大致如此。

    坚持合理均衡和基本稳定

    次贷危机以来,以美元为首的国际货币体系出现剧烈波动,已经为世界经济增加了大量的风险因素,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也是既不利的,人民币相对稳定使其国际避险货币的作用更加突出,已经动摇了传统的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秩序。G7会议之后各方对人民币升值的表述不尽相同,无论各方对人民币施加的压力如何分化,人民币继续坚持合理均衡和基本稳定的方针更加重要。这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和崛起是最实际的政策方向,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逐步开放金融市场也意义重大,同时也可以在稳定国际金融市场和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