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把握爱国热情和新民族主义浪潮的潮向


注意把握爱国热情和新民族主义浪潮的潮向

李华新
   面对西方的压力中国人民所表现出的爱国热情,以及由此而出现的民族主义的凝聚力,的确使得全球华人重新集结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之下,但是由此,也使得我们对民族主义的新的潮流和动向,需要予以审慎的注意和关注。
    在我们提到爱国需要用理性的方式来进行的时候,我们似乎也会感到了在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的时候,会感到中国的崛起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路程,并不是平坦的,并非是可以以我们的意愿,在坦途中一帆风顺向前发展的。
    自然对于民族主义问题来说,这并非是一个新话题,而是始终伴随中国历史历史发展的进程,同时也是伴随着西方敌对势力的阻扰,中国的民族主义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展望之间应该如何对待,这似乎是一个需要引起注意到话题。那种以为现在已经是一个地球村的概念,并非是因为经济的融合的缘故,民族的利益就会因此而消减,而恰恰相反,因为经济利益的争夺,其实也是一种兵不血刃的战场。

   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正如国家、阶级、军队、警察等等形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的产物一样,民族也是一个非永恒的主题,这与这样的一个观点也是不容否定的。可是在一个意识形态对峙不再主宰世界的时代,民族主义所具备的政治整合与凝聚的功能,是其他意识形态所难以取代的。随着冷战时代东西方意识形态的淡出,民族主义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政治功能与作用。但是对于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否就是非强势的和温和的这样的一种观点,在没有遇到西方势力挑战的时候,也许可以这样认为。但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中国的民族主义的新的解读,实际上也是在具有大国意识到。而这虽然是我们已经郑重表达,中国永远不会称霸,但是作为西方的解读确是错误的。因为中国的民族主义对于国家队概念和消费是不一样的,那就是西方在宗教势力的影响下,民族主义是带有极大的扩张意识的。西方的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民族主义,是以殖民扩张为其特征的;因此当西方人是用这样的观点来看待中国崛起时,中国迅速崛起的“大国势能”在一些外国人心中自然会产生一种不确定感与忧虑相结合的心理情结。

   有文章对于中国重建新民族主义问题提出了一些忧虑,那这就是在外在的压力下,中国需要民族主义,因为面对西方的这种无端的有意的有目的的指责和责难,中国如果没有任何民族主义的反应,那么中华民族是无法赢得人们尊敬的,可是人们也应当警惕对于民族主义情绪或是释放的渠道,也是需要考虑到其中的积极作用以及负面的影响,而不能把劲使偏了,或是因为其中的在这些问题上落入西方人士的圈套,而走向民族主义的反面,反而成为西方的某种力量试图达到,而不能达到的效果,那就是新民族主义成为一种不可控的,并使得这些不可控因素成为一种我们无法控制的情绪和力量。而这一点,我们从无法进入西方主流社会的海外华人和留学生身上更能感受到的,这就是对于母国文化的情结,会因为某种因素的刺激而极度释放。这一点已经从现在的海外留学生对奥运圣火传递时真实生动的表现出来。而这些则是对西方社会起到撼动作用的,同时也是西方人士视为中国新的民族主义,而从内心深处更加排斥。显然,在我们对爱国热情鼓励张显之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要与西方社会进行有效的沟通。尤其是对西方社会的人民进行沟通,相互了解,并且注意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

  无疑中国需要民族主义,但是中国的民族主义应该如何体现和表达。却是一个需要在深层次展开的话题,也是我们的舆论需要适时引导的,只是我们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关键档口,我们不能对爱国热情泄劲泄气,可是适时加以引导,也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中国的每民族主义不能容纳或是在当下的民族主义潮流中能够体现人类的价值,而只是一种情绪的过激反应,或是在这种对爱国主义的张扬中被一些人所利用。那么,我们对其也是需要重新认识到。

   美国的奥委会主席尤伯罗斯在谈到当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时,不无感激的说到那次,中国参加这届奥运会的心情,其中的说法是蕴有感情的,他是欠中国一个情,因为当年提出要抵制的国家有一百多个国家,其中中国是否能够参加也是一个很重的砝码。历来在举办一个大型的需要国际社会支持参与的行动,每次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每次都要历尽坎坷。对于这一点我们似乎应该早就有所准备才是。
     如果中国的民族主义不能容纳适用于全球化时代的人类价值,那么民族主义智慧成为一种微弱和无效的抗争。
    的确,现在我们需要一种理性的分析,来对国人说其中的一些利害,而且是我们要对为什么需要一种理性的精神,要把它说明白,而不是只是说说需要一种理性精神就行了。因为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式,面对中国在和平崛起的历史进程中的一个虽是大国,却说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地位和国力,我们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需要一个更加高超的政治家的艺术,来处理复杂多变的国际问题,以及我们要面临的棘手的问题。试图用一劳永逸的方式,是无法解决当下的具体问题的。
    笔者以为,与我们保持友好关系,或是一些理性的分析文章,我们还是可以耐心阅读的,那就是东西方心态的相互了解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现在用奥运的名义进行的对和平理念和谐理念的传递,尽管遇到了一些阻扰,但是,更多的人生会用友好的心态来接受和看待中国的。那就是对于文明冲突的理解我们也是需要重新来认识到,在面对西方的压力下,中国的新民族主义的是需在首先基于中国是一个有责任大国的基础上,在世界文明不断趋于融合的过程中,寻找到一种新的平衡。因为文明在制造冲突的同时,也在造就文明的融合。
    和我们政府明确的表态一样,笔者以为中国作为大国,它儒家文化传统中的包容,其实也是具有普世情怀的,中国的民族主义因此也是应该适用于人类社会普遍的价值理念。而如何来体现和被人们所接受,这也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