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创意应从《赢在中国》利郎商业实战中反思?


 

《赢在中国》作为一档创业类栏目,在国内引起了很多反响,不仅仅是选手的参与经历与项目选择,背后更是这个平台与更多在创业、准备创业的人点燃了激情之火、企业大碗的经典点评让更多人受到了启示,更多在创业路上寂寞远行的人需要一种心理、信念的坚定与方向方法的借鉴,通过海选、PK的商业形式、央视传播的至高点来演绎,无疑将市场需求的共鸣点放到了最大。

从第一赛季到第三赛季,其实很多选手的表现、很多项目的选择,与现实有着更多的相似,但更多的人是否在关注观看中得到了什么?其实在这鲜活案例中,更应该剖析的是选手的性格、经历,马云、史玉柱、牛根生、俞敏鸿、熊晓鸽在经历过多年市场大风大浪后看事的角度、方法,也许比更多培训、MBA来的实际实效一点。

昨晚看完《赢在中国》利郎商业实战后,对选手的操作、评委的点评颇有感慨,一是自己一直在从事营销、策划、咨询工作,二是利郎也是在国内服装领域比较关注的一个品牌;三是企业品牌高空、地面如何借势08奥运进行拉动提升,但整体的节目下来感觉还是有些遗憾:

本次商战的立脚点是在利郎品牌,如何将利郎品牌与奥运精神、赢在中国融合,主是利郎、次是奥运,但两组选手的表现确落差很大,一是贺欣浩做队长的一组,主次颠倒,将奥运放在了主次,完全脱离了企业的意愿,也是很多广告、策划公司的大忌,平面的创意比较唯美、也比较有创意点,但是与利郎品牌相脱钩的,而贺欣浩作为一个在广告公司任职多年的创业者,对广告创意的流程很清晰,但关键是策略不准,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做广告创意现在的弊病:很多人没有在企业里做过或对市场的了解不够清晰,所以营销创意、广告创意的前提是要谁要做,表现什么,要表现给谁看,通过什么样的创意来表现,平面视觉得最大作用是要提升品牌、打动消费者、促动地面出货;二是曾花做队长的一组,其口号与利郎品牌对接的很好“简约新境界,利郎赢中国”,虽然把握了此次商战创意的主次,但没有真正实现落地,落实到海报的视觉表现中,以人的表情作为创意点,可以有很深的触动点,文案主题没有深入的挖掘下去,其表情的创意点在一定程度上是创业者的反映,其实也是利郎目标消费群体的一个共鸣点,文案的冲击力与杀伤力不够直接;整体来看,两队视觉表现是美的,但在主题的提炼与设计排版的把握中,给人的视觉冲击力量还不够,特别是利郎的标志与主题的设计更应突出,这样才能更让消费者对利郎有累积记忆点,平面设计中文案与画面是相辅相成而有可以互相弥补,如何有对市场终端销售有更深的经历、对策略主题更充分的挖掘提炼,两队出来的海报效果将会更好。

说的很多,其实最关键的是广告创意不应该脱离企业的品牌,要达到什么目的?采用什么样的策略?用什么样的创意来表达?用什么样的文案来点题?这一档栏目与我们现实也很象,更多的广告、策划公司创意不能说不棒、画面不能说不美,但给予消费者的却是看不懂你要讲什么,没有什么共鸣?更不要说去触动对品牌的记忆、购买,也提醒更多从事营销、广告、创意的人一定要了解市场、了解企业,明确消费者需要什么,企业需要什么?否则没有经历的作品作出的更多是华而不实的,是没有销售力、品牌力的,但这样的道路说好说,做起来很难,只有亲身经历过、方能在操作中能灵活把握,正如古语所讲“醉过方知酒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