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计划,本月底南水北调中线应急调水工程即将完工,预计可通水并开始向北京供水。这些从河北省岗南、黄壁庄、王快、西大洋等4座水库中调来的水,将按照此前水利部的安排,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供应3亿立方米。
这些应急调水是有偿还是无偿?这在河北省水利厅内部曾有过不少争论。“有人说,每年我们把划给河北的9亿立方米用水指标无偿供给北京,现在河北这么缺水,还怎么给?”曾经参与讨论的河北省水利专家魏智敏说。
今年1月8日,国务院公布了《永定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在水量分配方案的基础上,鼓励地区间开展水量交易,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水资源,以保障首都供水安全和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这意味着地区之间的水资源补偿机制将逐步建立。水利部称,相关试点已由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开始探索。有关专家建议说,补偿也不一定完全就是货币补偿,“可以是转移支付,可以是建设支持,也可以是经济政策。”
事实上,去年的这个时候,北京市已经第一次以资金补偿的形式,让上游河北地区的农民种植节水作物,这或许是京冀的第一笔“水生意”。尽管项目的实施双方都不认同“卖水”的说法。“这是补偿,不能说是卖水。”滦平县水务局副局长卢继俊说。
被水阻滞了的经济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河北一直无偿牺牲自身利益来满足北京的用水需求。但长期的无偿供水、保水,也让河北颇有怨言。京津水源地往往在河北最贫困的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这些年为了保护北京水源投入太高,阻滞了本地经济的发展。
河北省滦平县作为首都北京的北大门和水源地,自古与京城一衣带水,但却是离北京最近的国家级贫困县。该县总面积3213平方公里,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县95%以上的人口是农民,境内的潮河、滦河分别是北京和天津的饮用水源。
“潮河流域没有啥工业。原来有金矿、铁矿,民间采金也很多,但现在基本都被取缔了。整个滦平县甚至连家造纸厂都没有。”卢继俊介绍说,为了保证水质,限制了当地的工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
同样的问题存在于河北省为北京供水的其他县市。承德市水务局副局长宋秀清介绍说,仅潮白河流域先后禁止的工业项目就达800多项,每年给承德造成的利税损失就达10亿多元。同时承德平均每年还要投入2亿多元,用以治理承德的山川。
另外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承德当地政府采取了强硬的 “舍饲禁牧”措施,让农业养殖户舍弃一些污染性高的饲料,制止放养牲畜,以保证养殖业不污染环境。宋秀清说,承德市羊存栏量最高峰时300万只,到2006年已经压缩到200万只,其中舍饲圈养100万只,散放的100万只主要在坝上草原及人口密度小、山场广阔的区域轮流放养。
承德当地人经常用这样一句俗话调侃自己:把风沙留在承德,把绿水奉献首都。
“在张百发当市长的时候,北京每年曾给过滦平县100万元的经费。”卢继俊回忆说。从2003年起,在水利部的协调下,北京市的另一个供水地官厅水库开始从上游河北、山西调水,一开始还是免费的。次年,北京开始付费,“起初一立方水几分钱,现在涨到了一毛多。”
现在,河北省自己每年都有数十亿立方米的用水缺口,一边要给北京供水,一边还需要从别的地方购水。“政府不想过多宣传缺水形象,怕影响招商引资形象”,于是,“很多担子都压到水利部门身上”,卢继俊说。
河北省水利厅水资源中心主任冯谦诚介绍说,河北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要向山东买黄河水。在以几分钱一吨甚至无偿供应官厅水库的时候,河北则要以0.8元一吨的价格从山东买数亿吨水。
流域生态补偿的尝试
水资源的日益匮乏,也导致各地之间为了自身利益而出现的水权之争。比如,在官厅水库上游的河北省和山西省,就已经出现了至少270多座蓄水建筑物。它们大多修建于官厅水库峻工之后,但却截流在官厅水库之前。这个现象背后是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冲动。在上游地区,种植的是比小麦、玉米更具经济价值但更耗水的“超级稻”,发展的是耗水耗能但经济效益更强的能源化工企业。
北京也越来越意识到,一味地无偿索取,会让京冀之间的水权矛盾日益突出。2006年开始,北京市政府领导相继前往河北洽谈水资源合作的事宜。
2006年签订的备忘录显示,2005年至2009年5年内,北京市安排水资源环境治理合作资金1亿元,用以支持密云、官厅两水库上游张家口和承德地区治理水环境污染、发展节水产业。
根据北京市发改委对张家口市发改委和承德市发改委上报项目批复情况,两地共上报19个项目,最终有7个项目获得资金支持,其中3项为治理污染项目,其余4项均为节水项目。这7个项目,北京实际支持的资金为2200万元。
而自2007年起至2010年,北京市还将由市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和带动周边欠发达地区发展。2007年,北京华都集团在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开发银行的支持下,确定在承德市滦平县投资4亿元,实施种鸡和肉鸡饲养、肉鸡屠宰等合作项目。
事实上,早在1999年的时候,承德市就推行过“稻改旱”,但八年来“稻改旱”的面积还不到1万亩。“每亩因此减少收入好几百块钱,农民缺乏积极性。不怎么太好推动。”卢继俊说。
2007年,北京市主动牵手承德、张家口,拿出了2000多万元,对“稻改旱”的农民进行补偿,这一改变让承德“稻改旱”的面积一年就超过了推行“稻改旱”以来历年总和的七倍。
北京的付出,也很快看到了效果。
“11万多亩水稻全部改旱之后,每年可以节水5000万立方,相当于20个昆明湖的储水量。”北京市水务局水资源管理处处长戴育华说,而承德和张家口两地,每年也因此减少化肥和农药2万多吨,水质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我们希望双方能建立一个长效的水资源补偿机制,而不是仅仅为了奥运这两年。”卢继俊说。
(发表于《经济观察报2008年36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