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家评建手记(六)
作者:
一凡《刘咏梅[email protected]
一凡《刘咏梅<[email protected]> 17:03:50
一凡《刘咏梅<[email protected]> 17:04:04
与汤一介钱逊娄师白欧阳中石诸前辈
一凡《刘咏梅<[email protected]> 17:06:01
动人春色不须多(上)
——论应用文的写作
孔庆东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本文与今年高考毫无关系,万勿对号联想,自我误导)
地球越来越暖,春色似乎也越来越多,春光满面的现代人,好像也越来越善于说话和善于写作了。
21世纪降临不久,中国便有一千多位少年文曲星加入了作协。在各种作文、征文比赛中,美文、妙文层出不穷。少年男女上谈宇宙、下论苍蝇,左批圣贤、右骂文盲,或长歌当哭,哀转久绝,或嬉笑怒骂,睥睨千古。老师、家长、记者、闲汉,特别是出版商,都一片巴嘴咂舌,赞叹不已。然而发过奖状发过言,发过文章发过钱,大家也就渐渐忘了那些妙文写的都是些啥,忘了那位双腿瘫痪的小作者从轮椅跃上主席台领奖的矫健身影,忘了那位苦命孤儿的父母合不拢嘴的幸福笑容。没人有闲情逸致追究这些花絮,因为那文章写得好坏真假,跟大家的生活都八竿子打不着。有个古人胡诌过:“百无一用是书生”,这话太片面,应该说,百无一用是作文。国家往往是书生领导的,可是谁见过哪位领导、老板,哪位律师、医生,哪位司机、警察,遇到疑难问题,就去翻翻《最新作文精品选》的?
少年人如此写作其实也情有可原,写着玩呗,至少在高考中还有点用。问题是成年人也开始这么干了。一个公司的项目策划案,写得博大精深,印得金光灿烂,篇幅直追《红楼梦》;一个区政府的工作报告,六大方面十八个小项七十二个要点,图文并茂,辞藻华赡,客观务实,滴水不漏;一个台灯说明书,密密麻麻写了9页蝇头魏碑体共计两千余字外加示意图1-7。然而可惜,买台灯者可能当场就把说明书扔了,他不担心台灯是否会爆炸或是否必须先煮沸3分钟才能使用的道理。审查政府报告的人大代表可能对报告热烈赞扬,然后给政府提出一大堆激烈的意见,而那些意见所涉及的问题本来在报告中都有详细的阐述。跟公司打交道的客户,可能一见策划案就臆断这是个骗局,客客气气告辞回家就把材料卖了废品。我们的信息社会,信息着实太丰富了。然而有专家指出,信息过量,社会机制反而会愚钝乃至瘫痪。整装待发的战士,如果连每个敌方官兵的二舅妈年青时喜欢使用什么化妆品都了如指掌的话,那个仗也就没法打了。我们听说读写得越来越多,我们炮制的文章越来越长,我们每天都被别人劝说、诱惑,同时也劝说、诱惑别人。但我们彼此越来越小心提防,不相信广告里瞪着纯真大眼睛作秀的那些美女,不相信满口民主正义的那些总统和将军,不相信生日贺卡上情意绵绵信誓旦旦的那些祝福,直至不相信自己刚刚写下的文字。已故当代诗人顾城说:语言就像钞票,在使用中越来越破旧。这个比喻很贴切,为了生活,我们必须写文章,如同我们必须使用钞票。钞票一旦失去信用,连手纸也不如——太脏。文章如果不能被人相信,写得越长,岂不是越发暴露出作者的迂腐无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