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商业究竟有什么值得关注的? 对我而言,我以为有五个方面值得关注:
第一,理顺体系,把商业和其他的事分开,把商业的事交给商业逻辑。比如说,娃哈哈和达能之间的争斗,是用商业之外的情绪影响商业。比如说,前段时间官员对 马云的追捧,是政治干涉商业。比如说,东航返航事件的根源,在于非商业的飞行员体制与航空公司的商业逻辑之间的冲突。比如说,CCTV的政府和商业角色的 冲突。商业全球化也可归在这个部分,因为它是商业逻辑的扩张。
第二,关注新的商业模式。比如,携程和如家,一是切出一个行业的信息层面,一是发现并放大一个市场。比如,以电梯视频广告为切入点,创造并整合出一个新的广告市场(虽然它对受众来说的合法性仍存疑)。
第三,企业与商业在社会中的角色,或者更直接说就是企业在经济之外的角色。比如说,近年来中外企业在中国自办公益基金的情形变多,比如麦当劳基金。比如 说,企业重视公益和环保方面,并从自身有优势且有责任的地方出发。比如说,企业与企业家开始广泛参与公益行动,比如红粉笔、阿拉善、NPP。以上是正面 的,也包括负面的,比如分众对私人空间的侵占,比如说网络游戏的伤害。
第四,观念如何影响商业实践?以及观念市场是如何变动的?观念包括战略的,商业模式的,管理的,技术与媒体的等等。
第五,个人如何在这个商业社会(也包括媒体社会、技术社会中)存在。毫无疑问,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商业社会依然是个新命题,一百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冯 友兰先生在讲述他上世纪初到美国的感受时比较说,中国是个“官国”,美国是个“商国”。他看到美国的特点是,连征兵的大标语都是“加入海军、周游世界”, 以利益为号召。另外,在商业社会中的个人工作与生活,也是个远没有答案的问题。
第一,理顺体系,把商业和其他的事分开,把商业的事交给商业逻辑。比如说,娃哈哈和达能之间的争斗,是用商业之外的情绪影响商业。比如说,前段时间官员对 马云的追捧,是政治干涉商业。比如说,东航返航事件的根源,在于非商业的飞行员体制与航空公司的商业逻辑之间的冲突。比如说,CCTV的政府和商业角色的 冲突。商业全球化也可归在这个部分,因为它是商业逻辑的扩张。
第二,关注新的商业模式。比如,携程和如家,一是切出一个行业的信息层面,一是发现并放大一个市场。比如,以电梯视频广告为切入点,创造并整合出一个新的广告市场(虽然它对受众来说的合法性仍存疑)。
第三,企业与商业在社会中的角色,或者更直接说就是企业在经济之外的角色。比如说,近年来中外企业在中国自办公益基金的情形变多,比如麦当劳基金。比如 说,企业重视公益和环保方面,并从自身有优势且有责任的地方出发。比如说,企业与企业家开始广泛参与公益行动,比如红粉笔、阿拉善、NPP。以上是正面 的,也包括负面的,比如分众对私人空间的侵占,比如说网络游戏的伤害。
第四,观念如何影响商业实践?以及观念市场是如何变动的?观念包括战略的,商业模式的,管理的,技术与媒体的等等。
第五,个人如何在这个商业社会(也包括媒体社会、技术社会中)存在。毫无疑问,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商业社会依然是个新命题,一百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冯 友兰先生在讲述他上世纪初到美国的感受时比较说,中国是个“官国”,美国是个“商国”。他看到美国的特点是,连征兵的大标语都是“加入海军、周游世界”, 以利益为号召。另外,在商业社会中的个人工作与生活,也是个远没有答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