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还是观望?
"反弹了,抢还是不抢?""有没有'抄底'机会?"周一(4月7日),沪深股指大幅反弹逾4%,要不要"抄底"成为机构和众多投资者普遍关注的话题。连续8周下跌之后,人们迫切需要一个挽回损失的机会。但周三上证指数尾盘急挫5.5%,又让投资者的心凉了半截。
今年以来,A股出人意料的跌幅和频繁的剧烈震荡,把不少投资者搞得晕头转向,很多人日益悲观。本周沪深两市周线两个月来第一次收红,市场出现转暖迹象,但大部分人仍非常谨慎,不敢贸然进场。不过,近日价值投资的理念又重新升温,一些机构开始慢慢吸纳优质股票。
两个月蒸发两年利润
"没想到调整幅度这么深!"谈到春节后A股市场的深幅调整,任职于同济大学的高老师用"失算"两字来表达。作为老股民,两年来,高老师的股票投资业绩颇佳,到2月初,他的账面上还有50多万元的利润。然而,超乎想象的"瀑布式"下跌,让"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一季度全球主要股市出现大幅下跌。WIND资讯统计显示,一季度,按简单平均计算,全球主要股市股指的平均跌幅近20%。其中,上证综合指数下跌34.59%,累计最大跌幅为40.79%,A股无疑成为全球跌幅最大的市场。
"错过了好几次平仓的机会",高老师遗憾地说,"5000点没卖,没料到会跌到4000点;更没想到指数随后快速跌破3300点,实在忍不住了,才割了一半"。这一"刀"让高老师两年的收获付诸东流。高老师说自己犹豫不割肉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去年"2·27"和"5·30"大跌后,他手中的仓位总是有惊无险。因此,带着某种憧憬和希望,在下跌中他一路持股未动。
和高老师一样,不少机构曾是本轮调整中坚定地看多者。然而,即便当初最为悲观的券商之一,长江证券的"铁底"3600点现在也已告破。用"看不懂"来弥补之前的预测成为大多数机构策略分析师的敷衍词。
"不想抄底,谁知道底在何方"。本周一,蓝筹股引领沪深两市大幅反弹,上证综指大涨4.45%。市场人气似乎得到大大激发。尽管手头还有不少资金,但高老师却成为一名旁观者。"希望我错了,毕竟我还有一半的仓位",高老师说。
不过,在过去一周,针对中国股市的国际股票基金,却吸引了3.77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而在第一季度,此类股票基金累计流出资金高达28.12亿美元。大智慧TOP软件显示,上周三沪市资金净流入为70亿元,是3月份以来资金最大的当日净流入。
与此同时,政策面也频频发出做多信号。随后的本周一,A股市场出现大幅反弹。有分析师坦言,40%的下跌后出现5%左右的反弹实属正常。"经历深幅调整后,我们的确有些看好后市,但究竟市场会如何走,实在不敢预计",银河证券一位资深分析师表示。分析人士指出,在"重伤"之后,很多投资者已经迷失了方向。
抢反弹屡屡被套
抢反弹,一度是短线高手们在弱市中的生存法宝之一。然而,超乎想象的无反弹下跌,让那些短线客们也措手不及。"前一天的最低价,就是第二天的最高价,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上证综指从4500点到跌破3300点,损失超过30%,还跑输了大盘",浙江职业投资者王坚介绍说。据悉,这样的损失,也是他短线交易历史上所罕见的。
"反弹抢怕了,更不敢、也不想谈抄底了",王坚说。本已在5000点上方清仓的他,见大盘跌幅过大而伺机抢反弹,无奈去年一年的利润在此次抢反弹的过程中全军覆没。以至于本周一大幅反弹,他却无动于衷,不敢再出击了。
"主要是我此前空仓了,总想抄底,总认为大盘跌得差不多了",他分析道,"因为在这么大的跌幅下,市场往往容易大幅反弹,若个股反弹10%-15%,那么抢反弹就算成功了"。无奈,市场总是与他开玩笑。每次抄"底"时,虽能买到接近最低的价格,但第二天开盘后,他前一天买进的价格便成为了当天的最高价。五六个来回的失利过后,王坚干脆清仓歇手了。
分析人士认为,上证综指从6100点附近下跌至3200多点,指数的调整幅度几近50%。因此,大多数投资者认为市场随时可能见底也是合乎常理。不过,王坚从实战失败中悟出一点,在趋势并未明朗的时候,不能随便抢反弹,更别想买到最低价格而"成功"抄底。
投资者这种心态,也导致了基民"借基入市"的热情大大降低。上海一位基金经理坦言,"市场买涨不买跌的现象始终存在,随着指数的不断下跌,基民介入市场的愿望逐级下降,这导致了基金发行较为困难的现象"。这一情况与去年新基金发行动辄首日超百亿,不得不进行比例配售的时代已不可同日而语。"基民的心态,从侧面也反映出了股民的心态",该基金经理说,"有激进的基金在4000点附近进场抄底,结果也是可想而知"。
价值投资正逢其时?
现实是残酷的,但对于投资品种单一的国内市场来说,股票仍是大部分投资者的首选。虽然经历震荡市的投资者已然疲惫,但记者发现,价值投资的理念又重新升温。
"我们觉得20倍以下市盈率是安全的,60倍以上的市盈率隐含着泡沫,股指到了现在的状态,很多个股已经凸显投资价值",上海一私募基金--上海宝银投资总经理崔军说。据称,崔军所管理的股票,高位撤退了约70%,上周末开始重新建仓。"看好一些市盈率较低,且具有潜力的个股",崔军说,"我们发现上周四、五不少机构席位在大规模建仓,最多的一家公司建仓达66亿元,市场应该是阶段性见底了"。
"做短线有些累,我现在也考虑在适当时候进行价值投资,找一些业绩好的股票捂着",谈到下一步如何操作,王坚如是说。尽管不知道底在何方,但在此点位选择有投资价值的个股捂股,即便是被套,他认为比较安心。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本周三上证综指大幅下挫逾5%,但无论是QFII资金,还是投资大师罗杰斯都表示看好A股。同时,国内机构也表现出了一丝乐观态度。罗杰斯称"两周前买入A股",并表示"谁卖谁后悔",而QFII们更是付出了"实际行动"。
与此同时,一些机构也纷纷表露出乐观态度。中欧基金认为,市场估值大幅降低的同时,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依然保持较快速度,这两种现象的并存可以给投资者一定的提示。在此基础上,具备绩优、低市盈率、大市值等特征的板块已经具有较好的安全边际。
据东方证券统计,一季度基金出现明显的减仓动作之后,近期加仓动作明显,而建仓的标的主要是以大盘蓝筹股为主。该机构认为,外部增量资金的介入和宏观、基本面状况的日益明确将有助于缓解前期投资者极度悲观的投资情绪,作为长期投资者目前对于A股市场可以作积极的布局。
不过,记者在采访多家机构人士时得到一个普遍的信息是,市场出现反弹后仍以出货为主。分析人士认为,这或将成为压制市场走高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近期所建的仓,如果能见到上涨30%,我们也会果断出货。"崔军表示。
"反弹了,抢还是不抢?""有没有'抄底'机会?"周一(4月7日),沪深股指大幅反弹逾4%,要不要"抄底"成为机构和众多投资者普遍关注的话题。连续8周下跌之后,人们迫切需要一个挽回损失的机会。但周三上证指数尾盘急挫5.5%,又让投资者的心凉了半截。
今年以来,A股出人意料的跌幅和频繁的剧烈震荡,把不少投资者搞得晕头转向,很多人日益悲观。本周沪深两市周线两个月来第一次收红,市场出现转暖迹象,但大部分人仍非常谨慎,不敢贸然进场。不过,近日价值投资的理念又重新升温,一些机构开始慢慢吸纳优质股票。
两个月蒸发两年利润
"没想到调整幅度这么深!"谈到春节后A股市场的深幅调整,任职于同济大学的高老师用"失算"两字来表达。作为老股民,两年来,高老师的股票投资业绩颇佳,到2月初,他的账面上还有50多万元的利润。然而,超乎想象的"瀑布式"下跌,让"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一季度全球主要股市出现大幅下跌。WIND资讯统计显示,一季度,按简单平均计算,全球主要股市股指的平均跌幅近20%。其中,上证综合指数下跌34.59%,累计最大跌幅为40.79%,A股无疑成为全球跌幅最大的市场。
"错过了好几次平仓的机会",高老师遗憾地说,"5000点没卖,没料到会跌到4000点;更没想到指数随后快速跌破3300点,实在忍不住了,才割了一半"。这一"刀"让高老师两年的收获付诸东流。高老师说自己犹豫不割肉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去年"2·27"和"5·30"大跌后,他手中的仓位总是有惊无险。因此,带着某种憧憬和希望,在下跌中他一路持股未动。
和高老师一样,不少机构曾是本轮调整中坚定地看多者。然而,即便当初最为悲观的券商之一,长江证券的"铁底"3600点现在也已告破。用"看不懂"来弥补之前的预测成为大多数机构策略分析师的敷衍词。
"不想抄底,谁知道底在何方"。本周一,蓝筹股引领沪深两市大幅反弹,上证综指大涨4.45%。市场人气似乎得到大大激发。尽管手头还有不少资金,但高老师却成为一名旁观者。"希望我错了,毕竟我还有一半的仓位",高老师说。
不过,在过去一周,针对中国股市的国际股票基金,却吸引了3.77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而在第一季度,此类股票基金累计流出资金高达28.12亿美元。大智慧TOP软件显示,上周三沪市资金净流入为70亿元,是3月份以来资金最大的当日净流入。
与此同时,政策面也频频发出做多信号。随后的本周一,A股市场出现大幅反弹。有分析师坦言,40%的下跌后出现5%左右的反弹实属正常。"经历深幅调整后,我们的确有些看好后市,但究竟市场会如何走,实在不敢预计",银河证券一位资深分析师表示。分析人士指出,在"重伤"之后,很多投资者已经迷失了方向。
抢反弹屡屡被套
抢反弹,一度是短线高手们在弱市中的生存法宝之一。然而,超乎想象的无反弹下跌,让那些短线客们也措手不及。"前一天的最低价,就是第二天的最高价,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上证综指从4500点到跌破3300点,损失超过30%,还跑输了大盘",浙江职业投资者王坚介绍说。据悉,这样的损失,也是他短线交易历史上所罕见的。
"反弹抢怕了,更不敢、也不想谈抄底了",王坚说。本已在5000点上方清仓的他,见大盘跌幅过大而伺机抢反弹,无奈去年一年的利润在此次抢反弹的过程中全军覆没。以至于本周一大幅反弹,他却无动于衷,不敢再出击了。
"主要是我此前空仓了,总想抄底,总认为大盘跌得差不多了",他分析道,"因为在这么大的跌幅下,市场往往容易大幅反弹,若个股反弹10%-15%,那么抢反弹就算成功了"。无奈,市场总是与他开玩笑。每次抄"底"时,虽能买到接近最低的价格,但第二天开盘后,他前一天买进的价格便成为了当天的最高价。五六个来回的失利过后,王坚干脆清仓歇手了。
分析人士认为,上证综指从6100点附近下跌至3200多点,指数的调整幅度几近50%。因此,大多数投资者认为市场随时可能见底也是合乎常理。不过,王坚从实战失败中悟出一点,在趋势并未明朗的时候,不能随便抢反弹,更别想买到最低价格而"成功"抄底。
投资者这种心态,也导致了基民"借基入市"的热情大大降低。上海一位基金经理坦言,"市场买涨不买跌的现象始终存在,随着指数的不断下跌,基民介入市场的愿望逐级下降,这导致了基金发行较为困难的现象"。这一情况与去年新基金发行动辄首日超百亿,不得不进行比例配售的时代已不可同日而语。"基民的心态,从侧面也反映出了股民的心态",该基金经理说,"有激进的基金在4000点附近进场抄底,结果也是可想而知"。
价值投资正逢其时?
现实是残酷的,但对于投资品种单一的国内市场来说,股票仍是大部分投资者的首选。虽然经历震荡市的投资者已然疲惫,但记者发现,价值投资的理念又重新升温。
"我们觉得20倍以下市盈率是安全的,60倍以上的市盈率隐含着泡沫,股指到了现在的状态,很多个股已经凸显投资价值",上海一私募基金--上海宝银投资总经理崔军说。据称,崔军所管理的股票,高位撤退了约70%,上周末开始重新建仓。"看好一些市盈率较低,且具有潜力的个股",崔军说,"我们发现上周四、五不少机构席位在大规模建仓,最多的一家公司建仓达66亿元,市场应该是阶段性见底了"。
"做短线有些累,我现在也考虑在适当时候进行价值投资,找一些业绩好的股票捂着",谈到下一步如何操作,王坚如是说。尽管不知道底在何方,但在此点位选择有投资价值的个股捂股,即便是被套,他认为比较安心。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本周三上证综指大幅下挫逾5%,但无论是QFII资金,还是投资大师罗杰斯都表示看好A股。同时,国内机构也表现出了一丝乐观态度。罗杰斯称"两周前买入A股",并表示"谁卖谁后悔",而QFII们更是付出了"实际行动"。
与此同时,一些机构也纷纷表露出乐观态度。中欧基金认为,市场估值大幅降低的同时,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依然保持较快速度,这两种现象的并存可以给投资者一定的提示。在此基础上,具备绩优、低市盈率、大市值等特征的板块已经具有较好的安全边际。
据东方证券统计,一季度基金出现明显的减仓动作之后,近期加仓动作明显,而建仓的标的主要是以大盘蓝筹股为主。该机构认为,外部增量资金的介入和宏观、基本面状况的日益明确将有助于缓解前期投资者极度悲观的投资情绪,作为长期投资者目前对于A股市场可以作积极的布局。
不过,记者在采访多家机构人士时得到一个普遍的信息是,市场出现反弹后仍以出货为主。分析人士认为,这或将成为压制市场走高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近期所建的仓,如果能见到上涨30%,我们也会果断出货。"崔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