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挑拨工人和农民自相残杀?


     改革三十年让行业分工变得支离破碎,以前分工明确的生活模式被打碎,人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道路,这种自由表面看似乎是前进了,但背后隐藏的是劳动者命运的更加不确定,劳动者命运漂流不定的结果就是处处受到歧视,处处受到压迫,处处被资本家利用,最后利益受损的还是劳动者自己。

       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也有弊。所谓的弊端是人身不能自由流动,但这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责任,如果经济发展对称,流动岂不是多余之物?城乡二元结构从宏观上保证了农村的稳定,同时也保证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因为城乡组织是健全的,保障体系是完备的,但自从改革后,随着铁饭碗的打破和正式职工身份的解除,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严重的冲击了原有工人阶级的体系,企业改制让大量的工人下岗成为不伦不类的怪物,结果是农民工和原来的城市职工合流形成新的漂流阶层,这个新阶层是最不稳定的,最没有保障的阶层,处于社会金字塔的最底层。他们没有自己的工会一类的组织决定了他们必定是一盘散沙,任人攫取。农民如果不进入城市老老实实呆在自己的土地上起码还有自己的尊严,擅自进入城市只能接受残酷剥削,这是他们自找的命运,活该。因为农民在属于自己的农业天地里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的话,国家会想办法支援他们,而不是放任他们到处打工,农民工本身就是一种不务正业,当然农民打工也有现实所逼迫的因素。农民工进入城市和工人阶级抢夺饭碗,农民的忍辱负重精神和麻木占尽了先机,颇令资本家喜欢,而那些觉悟高一点的工人阶级却成了资本家视为不安分,不老实干活,不吃苦耐劳,不能忍受恶劣劳动条件的“滑头”,这样工人和市民的形象已经被改革进程严重的妖魔化了。

    我曾在几家私营企业干过,对当前私营企业的运行伎俩了如指掌,大凡正规企业出来的职工对工资,工作时间,劳动强度,劳动保护,休假,社会保险等指标看的比较重,心里也都有个数;但从农村上来的青年男女则对劳保,保险,休假等概念极其陌生,你和他们谈这些问题时他们一脸的茫然。他们只知道一个月一天也不休息的干活,对工作时间,加班费,每周休息等问题毫不知晓也不关心,这样的工作机器人那个企业家不喜欢呢?企业在招聘工人时大都隐瞒上述法律要求,而农村青年上述法律敏感问题不感兴趣,只对表面的工资高低有兴趣。只要工资高就干,至于工作环境怎样,生产的产品是否有毒,危险程度如何不是他们所考虑的,而农村青年对工业品的陌生让资本家欣喜不已,大量有毒的污染高的小化工项目被承接过来生产,雇佣傻子似的农民工没白没黑的干,这些资本家刻意隐瞒职业危险,赚取高额的利润。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本来是一对难兄难弟,曾经的工农联盟何等风光,但改革却让他们自相残杀起来,为何自相残杀?因为现在的改革打碎了职工的铁饭碗,民营企业关注的是如何尽量降低用工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崇尚竞争;农村青年(农民工)在与城市居民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因为农民工有着很大的优势,首先农民工家里有地,有房子,基本生活保障没问题,心里有底,出来打工挣几个钱算几个钱,吃苦耐劳不必多说,而城市市民对工资的考虑就复杂了,算计着这点工资能否养家糊口,缴纳保险费后还能剩下几个钱,还要考虑买房子贷款等现实问题,找工作顾虑就多些。但现实并不偏向工人阶级而是偏向农民工,看看市场就知道了,最受企业欢迎的不是大学生也不是城市市民而是农民工。工农的自相残杀竞争让资本家渔翁得利,这场游戏让更多城市职工就业维艰,农民工遭受剥削而不自知。

    农民工虽然在就业上占尽先机,但他们在企业上班了不等于身份发生了转变,他们仍就算不上职工,职工一词按照国家标准衡量恐怕只有大型垄断企业和事业单位里的人才有资格享受,绝大多数靠工资吃饭的人都不是职工。在原来的计划经济下,农村青年想进城就业必须通过转户口这一关,途径一般是花钱转户口,或者上技校考大学来实现农转非。这样的途径虽然成本很高但却很有保障。现在的农村人可以随便进城了,但保障没有了,成了漂流一族,身份迷糊不清,更严重的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改革把原来的城市居民的合法权益也改没了,所谓的城市人只剩下一具躯壳而已,同时农民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农民进城打工给了一些用心险恶之人以口实,他们一直处心积虑侵占农民土地得野心终于找到了借口,利用土地置换市民身份的伎俩在全国不断上演,可以说,是农民工自己把自己的退路给葬送了,对这样的历史演变我不知道是进步还是倒退。

    有个远方亲戚是我的姐姐,最近刚下岗。她和我聊天时谈到现在城市里的工人岗位全部让农村上来的人给顶了,因为他们能忍受非人的工作要求以及长达16小时的劳动强度,谈到这里她大发感慨同时有很无奈。是啊,这样的工作有多少原国有企业出来的工人市民能接受呢?他们不接受就能说他们不肯吃苦吗?本来综合素质高于农民的工人阶级被农民工拉进了黑暗无底的恶性竞争中,这样的结局对工农双方都没有好处,只是让一些资本家,出口贸易商,发达国家,本国上层建筑得到大量的物质财富积累,他们挥霍享受而劳动者只得到一些残羹冷炙而已。最后她想让我帮他找份只上常白班的工作,同时还要允许她中间回来照顾孩子,我说这样的工作只能在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能找到,在私营企业里是绝对不可能的。现在的企业管理都是一天在考勤机上摁四遍手印考勤,迟到早退都是要扣一天工资的。

    从工人阶级的利益出发,我是讨厌农民工的。我也知道这不是农民工的错,他们也是被逼的,这是历史改革的必然,是利益分配格局的混乱导致的。我这么说不是不同情农民的处境,我的看法是农民的出路不要只局限于和工人阶级互相搞恶性竞争,在工人阶级的那只破碗里抢饭吃,因为工人这碗饭真的不好吃,甚至比农业饭还难吃。其中三味只有等农民工自己去慢慢领会了。农民的出路在于国家对农业的海量的财政补贴把农民的生活标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农业是公益事业的观点我已经提过),否则大量的农民转移到城市,靠少数的农民是支撑不起庞大的派生城市消费的,看看现在的物价就知道了;工业文明不过是人类文明长河中昙花一现的现象,只有农业文明才是人类文明的终极。(详细见拙作《城市化发展的约束条件》)

   农民工和工人阶级的自相残杀,工人阶级最有体会,但农民工未必认识到这一步。农民工四处打工充当廉价劳动力,冲毁了原有的保障体系,让更多的人沦为游民。比如建筑工人原来是正式职工,现在全部由农民工代替,他们干完活就走人,企业当然喜欢,但农民工却忘了走时他们虽也拿着工资却把比例不小的剩余价值留给了承包商,因为企业榨取的是他们的体力劳动,没有给他们缴纳五大保险,这样当农民工年老体衰不能从事体力劳动挣钱时,他们是否明白其中的玄机呢?

    谁让工农联盟解体并自相残杀的呢?在这场令人眼花缭乱的改革中谁又是最大的收益者呢?看看国家庞大的财政收入没地方花时,我们是否明白了自己贫穷的原因?人活着都要讲究一个规则,那就是按规矩办事,而所谓的自由竞争只是剥削者抛出的一个欺骗劳动者的美丽谎言,别忘了他们在鼓吹让别人竞争时,这里面绝对不包含他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