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正是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世纪传奇(1)


     纵观义乌小商品市场二十多年的发展轨迹,令人称奇,使人振奋。

     义乌小商品市场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出夺目的光彩。

     义乌,曾经的浙中小城,如今的市场之城,以“市”成“城”的城市。一个城就是一个市。

踏上这块火热的土地,我们惊诧如航母般的市场群体!

漫步这座市场的城市,我们赞叹义乌腾飞的世纪传奇!

深入这个神奇的市场,我们更想探究世纪传奇的经验!

市场是怎样“炼”成的?

市场成功的奥秘在哪里?

     “城”与“市”在义乌人眼中从来就是一个字。因为,他们就生活在一个建在市场上的城市中;因为,他们就工作在一个城市的各个市场中,城与市是那样的令人密不可分,令人称奇,难以想象。

    这真正是一个城市——以“市”成“城”的城市。

     一个城就是一个市。

    如果说,义乌经济的腾飞是一个奇迹,那么“义乌小商品市场”就是创造这一奇迹的金钥匙:正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无限活力彻底改变了义乌小城延续了几百年的旧貌

                兴旺专业市场      成就商业地产

            中国义乌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投资规划   定位布局  招商对策

               商铺销售   管家服务  咨询顾问

            0579/85138365  83059667

 

这是一座建在市场上的神奇的城市。

既有宽敞亮堂、数万个商位全部接入宽带的国际商贸城,也有摩肩接踵、遍布全城的50个专业市场及专业街。以一天8小时计,义乌市场5.8万个摊位各逛1分钟就得120天。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每年40万个集装箱把40多万种商品运往212个国家和地区,8000多外商常年扎营,市场上的风吹草动就大气环流一般,影响着世界各地的日用百货商品价格。

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义乌人,义乌有今天靠的是什么?答案肯定是两个字:市场。没有人愿意否认是市场成就了义乌。

“城”与“市”在义乌人眼中从来就是一个字。

因为他们就生活在一个建在市场上的城市中;

因为他们就工作在一个城市的各个市场之中。

这真正是一个城市——以“市”成“城”的城市。

一个城就是一个市。

城与市是那样的令人密不可分,令人称奇,难以想象。

的本义,为集中做买卖的场所。《易经》中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如今的义乌市场,给这个古老的经典作了一个通俗的现代注释。

20多年前湖清门的几十个露天摊位,到如今蜚声海内外的中国小商品城,义乌人神话般地把一个小集市办成了卖天下货、买天下货世界超市。每天20多万人次的客商流量和高达15亿元的现金流量,源源不断地将市场上的40多万种商品销往世界五大洲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许多人是从小商品开始了解义乌的,在中国乃至全球,凡是做小商品生意的很少有人不知道,在义乌能找到品种最全、价格最便宜的小商品。从针头儿线脑儿、鞋带儿、纽扣儿、拉锁儿、牙签儿到精致的礼品、精美的饰物;从丝袜、围巾、帽子、服装到毛纺织品;从各种玩具、打火机到各种五金工具和电子产品。凡是日用百货中人们能想到的,没有这儿不卖的。

可以说,是小商品让义乌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县级市扬名海内外的。

义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地方。秦赢政25年(公元前222年)置乌伤县,公元624年改称义乌,1988年撤县建市。义乌素有文化之乡美誉,孕育了大批文人志士,知名的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宋朝抗金名将宗泽、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及现代教育家陈望道、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等。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位于金衢盆地东部,距省城杭州百余公里,面积1105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下辖67街道。2005年底全市人口160余万,其中户籍人口68万,外来建设者近100万。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义乌市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从鸡毛换糖、马路市场起步,通过繁荣发展小商品市场,积极推进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成功道路。

近年来,义乌市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注重从实际出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有力地促进了小商品市场加快提升,经贸国际化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呈现出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并向全面小康社会快速迈进。

——相对落后的农业小县发展成实力雄厚的经济强市。从1982年到2005年,义乌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年均增幅分别达24%25%36%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00.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400美元;财政总收入3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6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86.2亿元、贷款余额355.8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2.9∶46.2∶50.9。义乌在2004年度全国百强县()中居第15位,城市综合竞争力已跃居浙江省县级市首位。

——资源贫乏的丘陵地区培育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短短20多年,义乌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和国际性的小商品采购基地,共有41个行业、1900余个大类的40多万种商品在这里展贸交易,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20058月,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远离都市的内陆小城正在向国际性的商贸城市迈进。义乌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日用品出口基地、最大的内陆海关和首个可直接办理外国人签证和居留许可的县级市。义乌市场的商品已出口到世界212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企业经登记批准在义乌设立办事处(代表处)615家,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外商常驻义乌。联合国难民署等机构在义乌建立采购中心,全球海运前20强企业中有8家在义乌设立办事处。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已经成为继广交会、华交会之后全国第三大经贸类展会。

——基础薄弱的落后乡村呈现出城乡一体的崭新面貌。全市城市化水平达60%,农业从业人员下降为30.6%。全市城乡已基本实现道路、公交一体化,中心城区至各镇(街道)之间已建成高等级道路,形成十分钟经济圈,通村公路全面实现等级化、硬面化。城乡垃圾实现网络化收集、无害化处理。

——敢闯敢创的义乌人民基本过上了比较宽裕的小康生活。义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735元,居民人均储蓄存款4.26万元,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29.560平方米,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1.2%32.2%,每百户家庭拥有生活用汽车23.6辆;80%以上的行政村(社区)还建有灯光球场和健身场所。

——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保持了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义乌在一定意义上是一座新兴移民城市,外来建设者以每年10万人以上的速度递增;40余个国内少数民族的数万名人员、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外商常驻义乌;世界各大宗教信徒在这里人数众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义乌保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已多年没有发生重特大刑事案件、重特大安全事故和恶性群体性事件,刑事发案率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4.3%

——蓬勃发展的义乌市场引领着日益兴旺的义乌经济圈。义乌市场锻造和带动了义乌本地产业的发展,还牵引着浙江中部地区众多的特色产业区块,形成了一个跨区域的义乌经济圈,辐射范围超出浙江直到全国各地,并使越来越多的浙江制造中国制造经此销往国内海外。在义乌市场销售的商品中,30%来自义乌本地,30%来自浙江其他地区,30%来自全国各省区市,10%来自境外。

如果说,义乌经济的腾飞是一个奇迹,那么“义乌小商品市场”就是创造这一奇迹的金钥匙:正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无限活力彻底改变了义乌小城延续了几百年的旧貌!

200586日,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纪人周刊在世界品牌大会上联合发布了2005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以39.02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入选,列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中的第158位。

也是这个月,义乌当地媒体一篇消息称:联合国与世界银行、摩根士丹利等世界权威机构联合向全世界公布了一份中国发展的报告,其中有一条称义乌市场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据统计,义乌全市本地常住人口只有66万,而现在登记在册外来务工经商暂住人口就达40多万。全国有4000多家知名企业在义乌设立了总经销、总代理和直销公司。境外企业在义乌设立的贸易机构有500多家,常驻义乌采购商品的外商达5000多人。

想知道什么叫商贾如云吗?那就看义乌吧:几十条长达数公里的专业街上密密麻麻排列着店铺,走进小商品城便仿佛进入了商品的海洋。在城区坐车沿着稠州路、宾王路、城中北路、环城北路转一圈,一个个市场就会展现在你的视野里:篁园路市场、人才劳务市场、北方联托运市场、家电市场、物资市场、浙中木材市场、浙中生产资料市场、义乌农贸城、南方联托运市场、技术市场……此外,还有金融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和黄金加工市场等。

2004年,义乌市场成交额达324.9亿人民币元。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为266.9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3.1%7.5%

2005年,中国小商品城全年的成交额达到了288.48亿人民币元,同比增长了8.1%

也有人说这些数字是用美元计量的

让我们来看看新世纪六年来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成交额:

2000年,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1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192.99亿元,增长10.1%

2001年,全市城乡市场成交额24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中国小商品城212亿元成交额比上年增长9.8%

 2002年,全市城乡市场成交额265.05亿元,中国小商品城23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9%8.5% 

2003年,义乌实现商品市场成交额287.3亿元,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248.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8.4%8%

2004年,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266.8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7.49%

2005年,中国小商品城全年的成交额达到了288.48亿元,同比增长了8.1%

附:中国小商品城历年度成交额

 

成交额(万元)

 

1982

392

 

1983

1444

 

1984

2321

 

1985

6190

 

1986

10029

 

1987

15380

 

1988

26500

 

1989

39000

 

1990

60600

 

1991

102500

 

1992

205400

 

 

1993

451526

 

1994

1021200

 

1995

1520000

 

1996

1846800

 

1997

1450000

 

1998

1530000

 

1999

1750000

 

2000

1920000

 

2001

2120000

 

2002

2304000

 

2003

2487200

 

2004

2005

        2668700

2884800

         

目前,义乌市场总面积达260万平方米,确立了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的地位,被列为浙江省“十一五”时期现代服务业建设的五大高地之一。

据最新调查统计,目前国际商贸城经营的商品品牌多达23230余个,已注册的商标有13460余件,其中经营户自有注册商标3440多件。在这些品牌中,中国驰名商标有234件,著名商标382件,品牌产品总代理、总经销商达6000余家。

联合国统计的商品50万种商品这里就有42万种。其实,这个数字是动态的,还在急剧攀升。

作者认为这些数字是多少,对于义乌而言己经没有多大意义了,一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就可说明一切了。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很多商品价格已经在影响着全球小商品价格的走势,产生了能决定世界市场的义乌价格

这种影响力甚至受到联合国的重视,20058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难民署在义乌市场设立采购信息中心,据了解这是继在北京建立采购信息中心后的我国第二个联合国采购信息中心。该中心将义乌市场收集到的采购信息传送给联合国有关机构参考;从2005年初开始,联合国的采购系统从义乌采购大量毛毯、服装、工艺品等物资,运往联合国总部和世界各地需要救助的地方。义乌加入了联合国的采购网络,成为联合国物资采购重要基地、价格信息中心。

现在,义乌市场已成为我国日用消费品国内外贸易的信息采集点,商品交易量、产品价格走向、行业景气度、市场走势等因素变动对全国日用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成了名副其实的国内外日用消费品贸易的“晴雨表”。

据当地一位官员说,义乌市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其出口的圣诞礼品占据欧美市场半壁江山,其定价正成为国际圣诞礼品价格的“道·琼斯指数”。一位从美国来的采购商说:“义乌的供货商每件商品涨一元,美国的零售商也肯定会跟着涨一元。”据当地企业介绍,外商在采购圣诞礼品的同时,还对次年义乌商品价格走向进行详细询问。据统计,浙江圣诞礼品年出口额近2亿美元。

目前,义乌方面正着手编制“义乌·中国小商品批发指数”,在200610月开始向全球发布。

义乌市场功能已由单纯商品交易向产品展示、信息发布、价格形成和产品创新等方面提升转变。在转变消费观念、引导产业发展、促进技术创新等方面影响与作用与日俱增。

据悉,“义乌·中国小商品批发指数”就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来的。

义乌市市长吴蔚荣曾在20062月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2006年政府工作的主要安排里提出:加快编制“义乌·中国小商品批发指数”,力争在义博会召开前向全球定期发布。

义乌在它的“十一五”规划中,把义乌市场的目标定为:“‘十一五’时期,义乌市场建设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展示中心、流通中心和信息中心。”

义乌很多专业化的市场都冠以中国字样,不了解的人还会以为那是自大之词。然而,在义乌市场上从其商品的数量、品种来看,都可以代表为中国的商品,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小商品市场。

义乌小商品市场不仅规模大、而且密度也高。这个只有1000多平方公里的县级市,目前有各类小商品市场52个,市场经营面积由最初的4000多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260万平方米,经营商位也由当初的750个发展到现在的58万个,直接从业人员则由当初的8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20万人,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

中国小商品城被国家质监总局授予全国唯一的重质量、守信用市场、浙江省唯一的五星级市场。

 

http://www.cnsctz.com/Index.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