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困扰正是最大的机会


——转自《中国经营报》

 

    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务必增强紧迫感,加大攻坚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

  解读:  

  企业环保不达标,信贷就会受控制;重污染行业中的公司想要上市或再融资,必须先通过环保核查……从这些规定来看,2008年作为关键之年的含义,也更加意味深长。

  

国际化探索中最怕摊子铺太大  

 

  主持人:整个社会都在谈环保,作为一个能源企业,现在你最关注什么问题?

  黄鸣:现在最关注的话题除了我提的议案外,就是两方面:能源替代的落地和市场化问题、企业的规范化和国际化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自己无法解决,第二个问题是我们正在摸索的,自己的技术、设备、品牌如何走出国门。

  前不久韩国亚洲集团的社长、副社长来皇明公司考察,希望以任何形式和我们合作。我们希望建立合资公司,就像跨国公司在中国不断建合资公司一样,我们也希望能够到其他国家建合资公司,我们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方出人才和市场。

  主持人:目前最困扰你的问题是什么,想到解决方案了吗?

  黄鸣:最困扰的也有两个方面:外部上,节能环保与可再生能源如何才能超常规地发展,单单一个企业承担不了能源替代的责任。内部上,人才缺乏。皇明集团也打算上市,现在的人才问题还是相当紧迫,创新型的人才,知识经验少;知识经验多的人才,没有创新精神,容易自满。我一直在企业推行坚持不懈地推翻“老人墙”的措施,希望给创新型人才更多的机会。

  主持人:你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黄鸣:国际化。国际化是一件风险太大的事情,很多企业都败在这个环节上。国内的人才、观念和法制环境都离国际化很远。但对于企业来说,不走国际化道路,发展一定受限;走国际化道路,人才素质、组织架构等不一定跟得上,风险太大。

  在国际化的摸索中,我最害怕的是摊子铺得太大,盲目地追求规模。我们的思路是尽量减少投资,以设备和技术入股。

  主持人:在通胀压力下,公司如何应对现在的成本上升?

  黄鸣:我觉得企业应该向消费者提供价值,而不是价格。大家都知道企业有两种竞争策略,成本差异化和品质(技术、功能)差异化。品质差异化的企业对成本的提高不会太敏感。有一个例子,亚洲金融危机之前,索尼比松下的销售额少一倍,但金融危机后,索尼盈利不变,松下大幅亏损。索尼是高技术企业,是品质差异化竞争策略,成本对其影响不是致命的。

  皇明也是坚持品质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我们的价格不是最低的,甚至是比较高的。现在企业节能降耗的速度都跟不上成本上升的速度。降低成本的同时一定得坚守底线。

 

  大批资本和企业涌入节能,对我们反倒构成威胁

  主持人:现在许多企业遭遇“冬天”,这时更需要企业家的智慧,你通常在哪里寻找商业创意?

  黄鸣:我一直认为当被一个问题困扰许久时创新就在眼前。对于我来说,大部分的创意都来自于困扰消费者的问题,这也是我要求团队出创意的地方。这样的创意绝对与市场连接。

  如果一件事情老被投诉,我就觉得我们的机会来了。传感器失灵是困扰整个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一个大问题,困扰了行业七八年,消费者投诉绵绵不断,很多企业都不以为然,觉得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我们认为这是我们的机会。我们找摩托罗拉,外界可能不知道,摩托罗拉本来是生产传感器的公司,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传感器产品,特别好用,但就是寿命不长,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自己突破,研发出了新的传感器,返修率在万分之几。

  另外,我认为对于企业家来说创意不应来自自我,应该来自团队。

  主持人:你目前最大的机会是什么?你如何抓住这个机会?

  黄鸣:很多人都认为节能环保成为大环境是我们最大的机会。我问我的管理层,这是机会吗?这是威胁。这个行业在几十年前没人知道有前景的时候是机会,现在都知道了,大批的资本和企业涌入,对我们反倒构成了最大的威胁。

  我认为我们最大的机会是行业内的绝大部分工厂都不注重质量隐患,我们抓住这一点,不断的创新、改造,在别人讲解热水器怎么好的时候,我们讲隐患,我们逢人就问:你知道太阳能热水器有哪些安全隐患吗?然后再给消费者说我们的解决方案。

  我们成立检测中心,设了16个实验室,同时上几万个检测项目,营销方案、技术都可能被抄袭,但这个内功没法仿制,这才是企业最大的机会。

  主持人: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企业作为商业社会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未来企业应该具备什么特征?

  黄鸣:我觉得必须具备三个特质:

  一、会选择,懂得取舍。企业一定要先知道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客户不属于我,而不是先知道什么能赚钱。对于企业来说,不能干的永远比能干的多,一定不能贪心,未来的战略制定过程一定是排除法。企业在决策的时候一定得讲究两个字“配”、“称”:是不是和原有业务配套,是不是和老业务相称。

  二、坚守方向。沃尔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不断地告诉社会,以安全为主。企业一个方向选择好了,就不能再摇摆不定。接下来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这个大方向下维护和经营。

  三、人才的自我成长机制。企业永远别指望从别处挖来可以当老大的人才。自我成长的人才机制,是企业的根本竞争力。当然,这样做并不是说不引进人才,而是得有改造人才的机制。

作者:张一君  

 

后记:这是两会期间的一篇采访稿件,体现了我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部分思想,特转载到博客上,并对采访记者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