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基经验与教训


   基金投资贵在学习和坚持

                                  ——我的投基经验与教训

  【投基案例】

  要是从我购买第一只基金南方宝元基金算起,我加入“养基”行当至今已经有7个年头了。长期在银行工作,所以接触银行产品及委托银行代理的产品也比较多,工作早期也就是帮亲人和朋友进行储蓄存款、国债投资、个人保险等的简单理财和策划。但随着国内理财需求的日益增加,带来了个人理财的社会化、专业化发展,银行也随之开始大量触及开放式基金托管业务,2002年年初我有幸进行这方面知识的培训和深造,随后就成为了这一基金产品的积极营销者和购买者。

  由于性格的原因,我做什么工作都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好,也就是人们长说的“喜欢出风头”。当时理解掌握的基金知识和国外的理论实践告诉我,投资基金要坚持长期投资,要耐的住寂寞,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收益。所以就没有考虑风险实际承受能力大小,“鼓动”我的朋友,带头于2002年9月20日购买了我的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南方宝元,份额5万元。

  购进3个月后,开始公布基金净值,去网站一查净值不增反降,我想这下该怎么办?那就等等看吧,不是要坚持长期投资信念吗。接着有时间就到网站看看,期间基金净值总是跌跌涨涨,最大跌幅大约有8%,最大涨幅有1%左右,但总体是在下跌。面对节节下跌的基金行情,自己的投资信念开始发生了动摇,心想要是涨幅超过银行存款利息,马上就赎回了结。时间好像总是过的那么慢,好不容易憋了三个月,5万元总不见大涨,就卖了。不过也小挣了1000多元,比定期存款还是强点,让朋友答谢我,请客美美吃顿饭得了。

  此后几年由于前期基金运作失败影响,平时也就不关注、关心基金投资的事了。但现在看来,这个投资决策和赎回了结是很失败、很失败的一件事,看如今南方宝元基金的累计净值都涨到2.4左右了。所以说基金买了就要焐着,就像养鸡一样,在鸡笼里不养个半年、一年,不养的肥肥胖胖的,怎么能杀呢?一般来说,基金应该至少养半年,要是不肥,哪有收益呢?因此,我认为性急的人,不适合买股票型和指数型基金,而应该考虑购买债券型、货币型基金。因为一般来说,债券型基金年利润能够达到5-8%,货币型基金能够达到3-5%,总的来说还是比存银行产生的利息强。

  2006年随着股市的回暖,基金净值开始较大幅度回升。但过去投资失败的心态总影响着我,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也就没有心思再去多想,看见基金两个字都不愿意多看一眼。随着基金净值的进一步增长,我实在是等不急、坐不住了,就在下半年,先后认购、申购了7、8种基金。由于当时对市场分析不透,“高净值恐惧症”影响,所有基金持有时间都不长,一般赚了10%-20%左右就赎回了,现在回头看看,这些基金比我赎回的时候净值都增长了许多,全都翻了2倍多,真是太可惜了。可惜我是一个专门从事这一行当,且掌握基金信息,对这方面有研究的人,没有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

  10月份一个偶然的机会和朋友聊天,谈起有关基金投资和基金定投之事,朋友告诉我,基金定投均摊投资风险,可以让你的存款带来更高的收益,还半开玩笑说,“专业人士,你都不知道基金定投,真是笑话!”。回到家后静心一想,自己猛然发现,这样稀里糊涂放弃了多少投资的大好时机,也感觉到学习知识和努力实践的重要性。

  从那以后自己就开始恶补关于基金和理财方面的各种知识,记得在有一周我就粘贴了580多页涉猎基金知识的有关文档,正赶上节假日休息,周五晚到周一早几乎三天三夜没有睡觉,把粘贴的内容全部学习了一遍。特别是通过参加行内组织的基金知识讲座和网上银行“基金学苑”学习,看到基金定投的有关知识以后,结合工行网银开办的基金定投产品,确定了自己的基金投资思路,并制定了下一步的投资目标和学习计划。

  从2006年11月份开始陆续进行了基金定投,先是选择了工银瑞信核心价值、申万巴黎新动力、广发聚丰、广发稳健四只基金进行定投。此间几乎天天都看些相关新闻、评论,密切关注股票、基金市场情况,后来经过分析认为定投应该选择偏股型基金和指数基金,所以改成了易方达价值精选、中银中国、融通新蓝筹,到2008年1月为止,总计投入3万多元,收益大约40%左右。

  现在回想往事,酸甜苦辣咸五味感受一并涌上心头。经过2年时间风风火火的基金投资,感觉自己的投资心理成熟了,投资心态平和了,投资的理念坚强了,面对取得的收益,心里哪个高兴劲更就甭提了!总结一下买卖基金的经验教训,发现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经验教训】

  一是要加强学习,积极实践,切忌稀里糊涂。学习是获取收益,回避风险的最佳途径。毕竟基金投资是一门学问,花点时间先搞明白了再投资也不迟。在申购、认购基金时还是要谨慎,不要轻易做出决定。学习是为了运用,提早购买,谨慎操作,积极实践才是上策。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是不买就来不及的浮躁心理不可取,头脑发热会影响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贸然进入投资市场也不对,风险教育天天提,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二是要研究掌握大势而不要过多地关注大盘。大势是指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制约证券市场的关键因素,只要整体趋好,就可以坚决介入基金。如果大势趋好,基金公司本身无问题,就可以坚决持有,一直到你急需用钱;或者大势趋坏,基金公司本身出现问题,如董事长被抓,造假帐,出现老鼠仓等等,则要果断出局;趋势相反则不要过多关注大盘。因为我们是凡人,无法对大盘做出准确分析,否则我们就炒股票去了,相信他们,把那些麻烦的事情交给基金公司经理去做吧。

  三是要善于结合自身和市场实际,择时择机买入基金。基金投资也需要择时择机,但并非投资者通过预测市场的涨跌而频繁买卖基金,而是根据自身情况和风险偏好,树立合理的收益目标,同时设置止损点和止赢点。达到预期的投资目标及时兑现,无法承受设定的跌幅则及时止损,保证基金稳步增值。对于希望购买股票型或指数型基金的投资者,遇到股市大跌,乘势追击,逐步建仓,切忌满仓;无法把握行情,不妨顺势而为,减仓或半仓观望而止;面对持之以恒的投资者,坚持长投心态,“碌碌无为”又何妨?

  四是短线操作基金往往得不偿失。基金净值随证券市场的波动变化是一件很正常的现象,特别是近期股市出现深幅调整,很多投资者忧虑重重,手上的基金到底应该卖出还是继续持有?但从国内、外成熟的证券市场的表现来看,证券市场的短期暴跌行情,往往伴随着短期的暴涨。当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下跌的过程中赎回基金,由于基金赎回均有T+4到T+5的到账日期,等到投资者的资金到账,基金的净值可能又回到了原来或者甚至更高的水平,投资者再回头选择申购,将白白损失1倍的手续费。笔者认为,目前股市长期牛市的根基并没有变化,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短期市场的震荡不过是长期行情的一个很小的变动而已,投资者花大量精力进行短线操作并不可取。

  五、选择基金定投,贵在长期持有。众所周知,作投资市场一定要制定一套自己的投资制度,严格买进、卖出操作纪律,但实际操作中个人往往难于坚持。而基金定投是一种强制纪律投资,市场人士将其特点归结为:风险分散、自动投资、复利收益、长期效益。投资人一般人可以将基金账户与个人工资账户挂钩,每月按时定额扣除固定金额的投资项目,既保证了日常的消费支出,又“强制”自己自律自身的消费行为,尽可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消费。笔者通过测算,如果每月投入300元,按照年均收益率15%计算,30年以后将超过168万;如果年平均收益率为10%,这笔钱将会超过62万。可见只有坚持长期持有才会有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