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胡主席“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说开去


  今天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胡锦涛表示,新一届国家机构工作人员,肩负着人民赋予的重任,一定要响应时代的召唤、顺应人民的意愿,切实做到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人民网2008年3月18日)

  胡主席在讲话中对新一届国家机构工作人员,提出了“四个坚持”,即坚持民主法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求真务实、坚持清政廉洁。在坚持清政廉洁问题上,胡主席提出要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诚心诚意接受人民的监督,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

  做官“干淨”,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许多领导干部都把“做人干净有原则”作为自己做官、做人的座右铭,作为自己为民服务的行为准则,记得曾任遼寧省省長、商務部长现任重庆市委书记的章薄熙來同志在时任辽宁省长时有过一段執政格言:实际上当省长也就是个大服务员,你就要身先士卒去解决问题。我看干部的标准,一是干活,二要“干净”。只要干活,“干净”,我看就是块好料。我能给予同志们的,不是让你们最终升官发财,而要争着让辽宁的老百姓说我们这些人一个“好”字。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千奖万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能让老百姓说好称好的干部,笔者以为这绝对是个“干净”的人。像孔繁森、吴天祥、李润五、郑培民等这些人民的公仆,他们之所以在老百姓心中有着沉甸甸的份量,就因为他们“做人干净有原则”。他们靠干干净净为人、堂堂正正做人、正正经经干事的无私品格和高尚情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交口赞誉。

  干净与干事的关系,只有“干净”做人,才能认真干事,才是“靠得住、有本事”的优秀人才。这是一条用人的好思路,但要真正落实到位却着实不易,是因为现在的干部队伍中,在干净与干事的问题上,大致有四种状况:一是干净又干事,这是主流,全国模范法官李增亮就是这类干部的代表;二是干事不干净,就是人们常说的“两能”干部,能干事,也能搞腐败,这种人干事往往是为了实现当大官的“大志”,到头来还是干不好事;三是不干净不干事甚至干坏事;四是干净不干事,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这类人还讨某些领导喜欢,因为他们成不了大事,也惹不了大祸,还不威胁别人。

  在实际生活中,后三类人为数不少,他们也是“公仆”,那种时常把“父母官”挂在嘴边的“公仆”。这些人住的房子干净、坐的汽车干净、穿得也人模狗样,可谓干净。而为人却不“干净”,当面是人,背后是鬼,包养情人、贪污受贿。台上大谈廉政,台下腐败透顶,王宝森、成克杰、胡长清、程维高、孙楚寅、刘方仁之流,就是这种所谓“干净”的人。这种“干净”,是无原则的“干净”;这种“干净”,说白了就是藏污纳垢;这种“干净”,不是老百姓心中的“干净”、交口称赞的“干净”,而是深恶痛绝的“干净”。对付这种“干净”的人,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趁早揭掉他的“遮羞布”,让老百姓彻底看清他“满是污垢”的嘴脸。

  “干干净净”,这既是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要求,更是对于广大百姓的郑重承诺。再次表明了党与腐败的水火不相容,再次体现了党对国家事业、人民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再次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亲民爱民政府形象。当官难,当一个世人称颂、交口赞誉的好官更难,而做一个“干干净净有原则、实实在在干事”的好干部更难,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就是要把真正“干净、干事、靠得住、有本事”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使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实实在在、堂堂正正地做一个“干干净净有原则、实实在在干事”的人。

  当一个什么样的官,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天地之间有杆秤,秤托就是那老百姓,谁亲民,谁爱民,公道自在百姓心,但愿所有的干部都能够做到“干干净净”,不要辜负主席的期望,不要辜负百姓的期待,在干净中干事,在干事中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