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民主选举制度应该改革了!


  当代作为普世价值的民主潮流势不可挡,她既是市场经济体制内心的呼唤,又是人民群众的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报告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识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温总理这段话,说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

  在民主政治建设中,最核心的应该是民主选举。因为民主的核心价值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的形式只能是代议制,即由人民选举出自己的代表管理国家。能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主要看代表是不是真正由人民选举了来的,能不能真正代表人民。如果不是人民从内心选举出来的代表,很难代表人民利益,很难做到对人民负责,很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目标。

  竞争性选举是选举出人民真正信得过代表的重要保证。代表候选人要通过合法竞争,让人民自己选择,要相信人民群众的眼睛,要相信人民群众的智慧,相信人民群众一定能够选出真正代表自己利益的代表来。

  我们现在的选举制度,不是竞争性选举,而是预订性选举。各级代表的候选人都是通过组织部门预先确定下来的。由领导班子内定好后,报上一级领导机关批准,重要岗位的人选还是采取等额选举。为了保证内定人选不被差下去,还要召开会议做选民的工作。更有意思的是,有的候选人还没有空降到位,或是没有时间到自己的选区与选民见面,选民甚至代表候选人是男是女还不清楚,就让选民去选。

  这种预订性选举,不能很好地体现民意,选出的代表了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因为是预订性选举,大大降低了选民的积极性,同时选出的代表也不能做到很好地对人民负责,而是主要对自己的上级领导负责。这样的民主选举让人民当家作主的功能大打折扣。

  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目标,应该对现在的预订性选举制度进行改革,改革为竞争性选举。

  尽管竞争性选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毕竟能够较好地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有利于选举出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代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因为候选人之间通过竞争,让选民了解自己的情况和政见,让人民群众自己挑选能够代表自己利益的代表,选出的代表群众也信得过,能够得到人民群众广泛的支持和拥护,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

  当然,从预订性选举到竞争性选举要有一个过程中,不应一步到位,但也没有必要“摸着石头过河”。可以先从村镇县三级政权组织改起,变预订性选举为竞争性选举(我国目前有一部分村是海选,但占的比例很小)。如果竞争性选举实现了,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就是一次伟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