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事件:渣打/雷曼兄弟/高盛投资金龙集团(9000万美元)
金龙喜获融资 得益于市场领先地位
渣打直投称,金龙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多年在精密铜管领域居世界第一。2007年金龙集团铜管产量达20万吨,铜管生产能力达30万吨。该公司拥有完善的制造体系,在全国拥有8个生产基地和13条生产线,现已全面建成并投产,设立于墨西哥的工厂正在抓紧建设,预计年底开始有产出。
对于此次融资,金龙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长杰表示:“投资者选择我们是因为我们拥有稳定的客户群、良好的发展计划和优秀的运营团队。”他指出,公司已经加快位于墨西哥北部Coahuila州工厂的建设,届时精密铜管的年产能将达到70,000-80,000吨。该厂计划今年投入生产。
对于为什么会选择金龙,渣打直投大中华地区主管及董事总经理陈凡表示,“渣打直投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企业业务发展、收购兼并及为管理层收购提供资金支持等,金龙集团是渣打首次投资于上市前注册在国内的企业,但渣打直投将来会力求让金龙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针对铜价波动引起的风险,渣打与金龙开发了铜保值战略与操作流程,并设计了有效风险控制机制。渣打直接将为金龙提供各层面的策略和建议,并协助其与渣打银行全球网络的合作。”
“这三者(渣打直投、雷曼兄弟和高盛)都可谓是投资市场的枭雄,他们的耐力也令人佩服。”得知渣打直投等三家外资公司已经与金龙“结缘”,河南九鼎德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盈没有半点惊诧,“他们看中的企业,都是在国内乃至全球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对此,有行业研究员也表示,在中国铜管行业,目前呈现三足鼎立之势,海亮股份与金龙集团和高新张铜三家起主导作用,在不同产品领域割据一方。其中,海亮股份在铜棒行业内以5.9万吨的产量(2005年数字)排名全国第二,在精密铜棒的研发和制造、销售上思路超前,目前其在精密铜棒上占有全国市场份额的三成,2006年产量达1.8 万吨,排名全国第一。而金龙集团目前还不是上市公司,其主攻精密铜管市场,在精密铜管研发、制造和销售上,金龙集团保持行业第一,其空调制冷用铜管的年产量为15万吨左右。海亮则一直保持行业第二名的位置,不过2006年其产量有了实质性增加,当年产量由6.7万吨上升到9.5万吨。高新张铜则为4.1万吨。高新张铜主营业务包括空调制冷铜管、环保铜水管、铜合金管等,其主营业务与海亮股份的主营业务有较大的重叠。不过海亮股份在热交换用管和建筑用铜管方面则优势明显,是国内第一大铜水管生产企业、第一大铜合金管生产企业。
借力外资 金龙加速上市步伐
金龙由河南本土的“铜管大王”变身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金龙集团的转型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陈凡表示,“渣打直投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企业业务发展、收购兼并及为管理层收购提供资金支持等,这是我们首次投资于在内地注册的企业,但渣打直投将来会力求让金龙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
金龙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长杰对公司的转型解释说:“虽然,金龙集团已经将25%的股权出售给了境外战略投资者,但金龙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行使着自己的权利。其中,高盛和雷曼兄弟各投资2000万美元,渣打银行投资5000万美元。他们联合收购了金龙铜管25%的股权。另外,公司还在寻求更多战略投资者的加盟。”
“目前,我们正在物色承销商,寻求更多战略投资者,计划年内进行A股首次公开募股(IPO)。”在两会期间,李长杰表露了今年上市的意图,但没有透露IPO的计划筹资规模。
金龙“相中”外资投行三巨头 战略图谋海外市场
作为全球最大的空调与制冷用精密铜管生产商,金龙铜管近两年来先后收购、兼并、控股了8家中资、日资企业,并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高歌猛进。目前金龙铜管全部产品的1/3出口国外,与此同时,还正在墨西哥斥巨资建厂。
“在中国内地的布局,我们已经完成,下一步,就是面对欧美市场长驱直入。”李长杰曾对媒体表示。
“早在2002年,金龙便加入了国际铜加工协会,并成为主席团成员。这显示了金龙集团在进军国际舞台的一种积极姿态,他们渴望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更上一层楼。”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据报道,2年前,金龙就开始运作海外并购之事。但由于操作上的技术性细节问题,这起并购无疾而终。
2006年8月,一个颇具轰动效应的消息在业内广泛流传:金龙欲斥资数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的铜加工企业Wolverine。其后,金龙董事长李长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承认,确实正在与Wolverine公司进行深入谈判。但李长杰没有想到,这一过早的承认,使这次原本轻而易举的并购被推后不知道多少年。
据了解,Wolverine公司掌握着铜管生产外螺技术的专利,而金龙铜管则掌握着世界铜管内螺技术专利。正因如此,尽管收购之事暂告一段落,但李长杰事后曾表示,并不想就此放弃对该公司的收购计划,“只是什么时候收购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积极参与资本运作,不仅注足企业资金,还可以运行管理、打造企业品牌……”金龙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岳振廷感叹,“我们已经从产品的出口延伸到企业走出去,正在向国际化的企业迈进,我们需要强大的资本链做支持。”
对于此次外资三巨头的投资,金龙内部一位高管低调表示:“在长达一年多的海外合作洽谈中,我们迎来了全球众位资本运营高手,也送走了无缘的投资伙伴。在今后的投资选择中,我们将更趋成熟。”
显然,此次金龙集团低调的姿态,却掩饰不住他们的战略图谋,选择了以渣打直投为首全球资本市场上的运营高手,意在为海外投资、企业并购等资本运作作必要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