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如何艺术地进行电视新闻传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量的不断扩大,受众对电视新闻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注重新闻专业技术性的同时,更加注重新闻传播的艺术性。

  艺术地进行传播,从某种程度上讲,有益于适应受众心理,而受众心理则规范着艺术行为。对于电视新闻传播来说,电视接受者是观众,对于时间的认同,则是至关重要的。

  电视新闻编排中对受众心理的关注和传播艺术的追求,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

  那么,如何从技术的层面出发,进行艺术地电视画面的剪辑,以及声音的处理呢?我觉得应当注重的是以下几个大原则:

  首先,要符合观众欣赏的心理逻辑。增强观众的参与性,现场亲经历性强

  电视画面往往选择蒙太奇的编辑手法。蒙太奇是影视美学的一种观念,他贯穿影视创作从构思、选材直至制作的全过程,是一种影视艺术的构成方式和方法。因此,画面之间有跳动是必然的,但如能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次序或人们观察事件的一般思维方法进行画面的编辑,这种跳动就不会引起观众的注意。

  时间次序要流畅。比如报道会议的新闻,谁主持会议,谁代表讲话,谁致祝贺词,应按照现场流程剪辑,这样符合新闻的真实。也可以在讲话、致辞中间,插入一些现场观众的反应画面,这样符合欣赏逻辑,同时避免了画面的单调。

  人观察事物的一般思维,是从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或相反,从局部扩大到整体。因此,在剪辑画面时就要注意景别变化的循序渐进。比如第一个镜头用全景,第二个镜头就用中景,第三个用近景或特写。剪辑时,要避免同景别相接。一些会议新闻,因为可取的镜头少,可把重点画面重复运用。但考虑到电视新闻的时间短,同主体画面出现多,在相同时间内传递的信息就少。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找一些资料镜头,也可制作图表、文字等手法来增加信息量。

  其次,要符合画面组接匹配原则,增强画面表现力

  画面组接的匹配原则包括:景别的匹配、方向的匹配、造型的匹配等。

  符合画面组接匹配原则,简单说来就是符合轴线规律。任意两个镜头之间都有一条假想的连线,这就是轴线。轴线规律规定,用分切镜头拍摄同一场面的相同主体时,摄像的方向应调度在轴线的同一侧,否则即为跳轴。跳轴镜头会破坏画面空间的同一,令观众感到莫名其妙。

  在新闻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与被采访者的相对交流也变成了同一个方向。但是,在画面剪辑中,遇到拍摄方向不同,不符合生活逻辑的素材是难免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在后期制作中弥补。如在两个镜头中插入一个特写镜头,或者无方向特征的中性镜头,也可以是空镜头等。

  第三,要顺应镜头的切换规律,并注意节奏,讲求时效性

  1、动接动镜头切换规律。运动镜头,指画面主体的运动和画面外镜头的运动,而不是同一主体的动作剪辑点。两个视觉上有明显动态的镜头组接,切换时要保持运动方向和速度的一致。动接动要避免推拉过频俗称打气式的剪辑方式。

  2、静接静镜头切换规律。两个视觉上没有明显动感的镜头的组接,即固定镜头的组接。如果画面中部是静止物体,剪辑时要寻找相关的因素,如相似的背景,相关的物体等。如果镜头主体在运动,则要选择在运动主体的停止点或主体运动开始前切换。在静接静时,同样要防止同景别、同机位的静止画面的组接。

  3、动接静或静接动镜头切换规律。动接静或静接动的方法,即动感明显的镜头和无明显动感的镜头间的切换,使画面有强烈的冲击,迸发观众的内在情绪。但使用不好会影响欣赏的连贯性,在新闻节目中运用很少。

  电视编排艺术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蕴含在相对时空中的“节奏”。

  特德·怀特说:“节奏意味着新闻节目要保持流畅,不能迟滞或令人厌烦。”在具体操作上,他认为“要将录像新闻和口播新闻恰当地混排。”

  “成套新闻”、“现场报道”的剪辑技巧在于:一条重要新闻配发评论的长短、风格等,都需要考虑到“节奏”。同时,新闻与新闻的联结,也受“节奏”的影响。同样是三条长消息,连在一起发,就会使人觉得疲倦,换一种排法,如“三长两短”,就会显得张弛得当(由节目主持人利用串联词间隔也可以产生类似效果)。节目段落的起伏体现出一定的节奏。

  第四,镜头长度要恰到好处,注意信息量的把握

  如何处理镜头长度,要看镜头表达的内容是否完整。镜头过长令人生厌,过短则让人看不明白。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因题材特点和节目长度的限制,镜头长度一般较短。电视新闻特别是消息,最多一两分钟甚至更短。

  最后,要正确处理画面和声音的关系

  一.同期声的选择及运用

  新闻节目最好是用同期声,增加节目的真实感,同期声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清晰

  清晰首先是技术的要求,保证观众听得清楚,要选择前期采录效果好的。

  清晰的第二个要求是要保证观众听得懂,有些人口音重或口齿不清,使用这些人的同期声的同时要使用字幕。

  2.典型

  典型有两个意思,一是必须是典型人物;二是这个人物的讲话必须是典型的。

  3.精练

  要经过精心剪辑,使之在表达上意义更加集中明确,使节目的节奏更加明快。剪辑时,要处理好解说词和画面的关系。

  二、解说的节奏

  在剪辑中还应当注意解说的节奏,即声音的接口问题。接口过紧会造成语句密集,缺少抑扬顿挫,给观众压抑感。而接口过松,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就会破坏声音的美感。

  三、恰如其分地运用环境背景声。

  长期以来,忽视环境背景声一直是我国新闻的一个通病,要保证环境背景声不缺失,需要从前期拍摄到后期编辑各个环节的重视。

  四、音乐

  音乐在电视新闻中起到相当奇妙的作用,它可以表现主题、渲染气氛、烘托情感,甚而扩展时空、开拓意境。

  通过音乐的串联和烘托,新闻传播将更加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传播效果也将愈加完满。

  总之,在使用电视媒介的时候,要注意电视的主要特点:表现力强;观众参与感强,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的特点,进行艺术传播.

  (参考书目:《电视新闻编辑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周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