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分的故事


这个学期开学第一天,贝贝一放学回来,就弱弱地对我说:“妈度,我们明天要考试,听写500个生字。”我一愣,上学期的生字,不是只有100个要求会写,其他的要求会认读吗?我问过他们班主任的呀,难道故意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让他们赶紧收心上学?

但我仍虚张声势地说:“没事的,你可以的,你一直都是明星学生嘛,那么多奖状贴在墙上。”贝贝笑了,眼睛里好像已经看到考试结果,满分。

 

第二天我一下班回来,老哥就尾随至卧室,忍俊不禁地边笑边说:“你猜贝贝今天语文得了多少分?”我看他那样笑,就知道分数肯定低得吓人:“多少?很低吧?”

“44。”老哥边报告分数边朗声大笑,我一听就知道有故事。

“我今天一推门回到家,贝贝就把卷子往我手上一放,一扭头飞奔进她房间了。”我仿佛看到贝贝的表情,心生怜惜。

 

“那你后来没有说她吧?”

“我恭喜她了,我说这次考试,老师就是要看看哪些小朋友在寒假过得最快乐,分数越低的人,说明她寒假越快乐,所以我恭喜她过了个快乐的寒假。”我很赞赏地笑了:“老哥,你倒是打了满分呢。”

既然老哥解决得很好,我跟贝贝很热乎地打完招呼后,就一头扎进厨房做饭了,准备做两个贝贝喜欢的菜安慰她一下。

 

正洗着菜,贝贝站到了厨房门口,推开约半尺门,犹犹疑疑地不愿进来,我热情地说:“贝贝,今天吃晚饭时得小心肚子啊,别让妈度把它撑破了。”

贝贝没有笑,换做平时,这个美食家早就眉开眼笑地了。她矮了半截似地走了进来,慢吞吞地递给我一团拇指大小的、折过七八下的小纸,我一看就知道是卷子,轻松地展开来:“呀,贝贝,这么高呀!”我故作惊喜状。

“还高,是44分呢!”贝贝把“44”说得想重又不愿重,声音极其复杂。

 

我说:“贝贝,这是老师开展的快乐测试呢,实际分数越低的,快乐测试分数就越高,所以呀,恭喜你得了快乐高分!”贝贝看我和老哥都这么说,口径那么一致,抿着嘴浅浅地笑了,看来是相信了。

其实她不知道,我们早就对过口径了,哈。

 

看她放松了心情,我饶有兴趣地问:“贝贝,你看到分数时什么感觉?”

“我以为更低,只有一、二十分呢,老师发卷子时,我根本不敢看,她一发下来,我立即把卷子趴下,反面朝上,然后把它一点点折起来,把分数包在里面。折到分数那个地方时,我从反面一瞧,看到好像是44分。”

 

我想象着她的样子,拼命咬住嘴唇笑:“那你看到时是什么反应?”

“我马上看了一下周围的同学,还好,他们都没有看到我的卷子,我还看到同桌的了,28分。我一看到他的就笑了,哈,还有比我更低的。妈度,你知道吗,老师说,还有0分的呢!”

贝贝边说边饶有兴趣地表演着当时的自己,突然扭转了情绪,声音高了很多,我放心了,就顺势邀请她跟我一起洗菜,再进行点幕后引导。

 

我们边洗菜边聊着:“贝贝,44分和100分有什么区别?”

“100分就是全部会写,44分就是有很多不会写咯。”

“那你觉得得100分好不好?”

“当然好啊,100分最可爱了,我以前考100分的时候最高兴了。”

“那你想不想把44分变成100分?”

“想。”

“那你觉得怎么样可以变成100分?”

“就是把那些不会写的全部写会咯。”

“有那么多字呢,你有信心啊?你可真了不起,不过也不用一天就写会,哦?”

“就是啊,反正也不用一天就写完,一天写会30个字就好了。”

“对哦,那坚持10多天也就搞定了,那时候,可就难不倒你啦!再考时,你肯定是100分!”

一听这话,贝贝脸上又浮现出那种已得满分的表情,我赶紧趁热打铁:“一个人,自己觉得自己很棒的时候,那真是快乐极了。”

“妈度,你写书的时候,是不是就是这种感觉?”

我赶紧作出陶醉的表情:“是啊,那种感觉真好。”

“妈度,菜洗完了,你炒吧,我赶紧去写了!”

 

 

睡前,我和老哥聊天,总结这件事情,对我们俩的表现都比较满意:

首先,我们之间的沟通是非常充分的,贝贝看到44分的反应,她面对低分的感受,我们都像好朋友似地引导她讲出来,让她对我们完全开放,发现没有什么不良影响后,再激活她的进取欲望、、、、

其次,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两面,甚至多面,我们教贝贝看到积极的一面,好的一面。把一件看起来不太好的事情,转换成好的事情来接受,建立乐观的个性,建立乐观的思维习惯。

另外,我们也没有让她回避问题,而是引导她去面对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都是贝贝一生都用得着的东西。

 

父母应该思考如何教给孩子一生都用得着的东西,而不是一个个生字,和简单的加减乘除,我们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