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广院同学有多余的票,问我去不去看昆曲,我欣然应允。下了班就颠颠去了。
西单,民族文化宫。折子戏,钟馗嫁妹、夜奔、芦林。
对昆曲的印象其实仅仅止于高中时候学过的《牡丹亭》、《西厢记》,而且同学提及昆曲的时候我还没有想到,很傻地问,何谓昆曲~实在令人见笑。
虽然《牡丹亭》、《西厢记》是极美的记忆,但因为害怕失望,或者以为昆曲或类似与京剧的曲调,所以去看时没报太大希望。我全然不懂,可能还会觉得枯燥,我们几个甚至盘算好,不好看我们就早点回去早道晚安。
结果却令我大为欣喜。钟馗嫁妹、夜奔、芦林,折子戏的每一出我都津津有味地看了下去。
第一场,钟馗嫁妹。人物形象鲜明,相当具有故事情节:唐人钟馗,学问极好,相貌原来也很端正。家贫不能应举,蒙友杜平资助上京赶考。不料在去长安路上,误入阴山鬼径,受鬼怪捉弄,相貌变丑,后虽考中会元,却被皇帝因其相貌丑陋而革职,岔而自尽。钟馗死后,上帝因他为人正直,遂封为驱邪斩祟将军,专捉人世鬼怪,他从前曾将其妹许与杜平,于是带了众鬼卒回家,亲送妹妹到杜府完婚。钟馗脸谱应该说极具独特见解,黑中见红,透露出可爱与善良,善的事物终究是美的。同台的是美丽的妹妹,英武的杜平,不能忽视的众鬼卒,其中小驴子的表演尤为出彩,好几个特技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有评论说该剧中钟馗的唱功其实一般,呵,我的评价是极好的。
第二场,宝剑记·夜奔。演员名刘巍,性别女,此为女扮男装的一出。后面一个四川老头一直在“高谈阔论”:“这女娃啊,长得挺漂亮,好好地演什么林冲,多累,去演个春香、梅香、兰香什么的就行啦。”哈哈,令我们几个捧腹不已。据说演员功底相当深厚,据说很多人当晚去民族文化宫就是为了那一场《夜奔》。只是我未有这方面的见解,又加之对于水浒中林冲夜奔这一情节甚是熟悉,整出戏一直是林冲独自在台上,所以略觉冷清,略觉乏意,另外总觉得女演员毕竟气势上缺了一着,林冲那种绝望而至的心情,洒脱投奔的,忠君思想表现得不是那~~么淋漓尽致。个人感觉,^_^,后来听到评论说是那刘巍唱功极好。“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鱼书不至雁无凭,今番欲作悲秋赋,回首西山又日斜,天涯孤客真难度,丈夫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第三场,跃鲤记·芦林。回去路上同学一直嚷嚷,那演得什么啊,不好看,:-),因为是家常里短的故事,所以多少观众面有点窄。倒是我觉得好看。虽然略显冗长,但是沉浸戏曲其中却是别有一翻韵味。庞氏的打扮,唯美的感觉,同时其丈夫姜郎就有点让观众有点审丑的感觉了。个子矮小,其貌平平,背微驼,甚至略感丑陋。该出戏伊始,就能让观众隐约通过姜郎其貌揣摩到人物性格。台上虽说俩人,实际还有一虚拟主人公,庞氏的婆婆,姜郎的母亲,庞氏关于三不孝之三辩大家很明了的一个典型的恶婆婆形象跃然眼前。最后没有想到的是姜郎竟然悔悟,明了庞氏的好,要接她下芦林,虽然中途悲戚,最后也是皆大欢喜。该转折铺垫虽多,但仍是我没有猜到的结局(我本以为到最后是出悲剧,姜郎是个恶姜郎)。皆大欢喜,应该是古代题材的一致性吧。然而现当代的文艺故事许多会在故事最后留下遗憾,或者是未知让观众探究。比如沈从文的《边城》,“傩送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就会回来。”翠翠等在那里,谁也不知道等到什么结局。有点怀念现当代艺术所潜移默化的那种感觉,残缺的,未知的,是美!而非传统的皆大欢喜。
剧中那一刻,我竟然恍惚隔世!在那一刻的恍惚,想起当年《霸王别姬》里张国荣给我的震撼。93年的片子,李碧华原著,陈凯歌导演、顾长卫摄影,张国荣、张丰毅、葛优、巩俐……当年的经典。
《霸王别姬》里老师傅临终叮嘱:你扮的是林冲!演的是《夜奔》。林冲是什么人?那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不是小毛贼。都过来,我让你们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盖世英雄!……
……
没有带相机,手机像素太差,无照片余供欣赏,难免遗憾。
坦白讲,我完全不懂昆曲,此一番评论也是贻笑大方之家,但当晚给我带来的愉悦心情却是无可比拟的。我相信艺术的内在是相通的。形神之美,我认为昆曲之美是惊艳的。
附:我从当当上把于丹的《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放入了暂存架,计划补一课~~^_^
附:昆曲,昆剧,亦称“昆曲”,产生于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江苏昆山。迄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明、清之际,它成为全国最大剧种,主宰剧坛二百余年。我国现存历史较长的地方剧种,几乎无不受过昆剧艺术的影响,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昆剧表演艺术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华。它的剧目丰富彩,文字华丽典雅,清俊婉转,舞姿细腻优美,舞姿技艺卓绝,表演情真意切,它有诗的意境,画的风采,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在中国戏曲史、文学史、音乐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北方昆曲,简称“北昆”,是我国古老戏曲声腔昆山腔的一个分支,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及河北中部、东部一带。北方昆曲剧院是长江以北唯一一家专业昆曲表演团体,拥有一流的创作演出阵容和丰富的传世经典剧目。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成立于1957年6月,经过昆曲表演艺术家韩世昌、白云生、侯永奎、马祥麟、侯玉山、沈盘生、白玉珍等的言传身授,培养了几批昆曲演员、演奏员,继承、整理、创排了大批优秀剧目。
钟馗嫁妹:唐人钟馗,学问极好,相貌原来也很端正。家贫不能应举,蒙友杜平资助上京赶考。不料在去长安路上,误入阴山鬼径,受鬼怪捉弄,相貌变丑,后虽考中会元,却被皇帝革职,一气之下,自杀而死。钟馗死后,上帝因他为人正直,遂封为驱邪斩祟将军,专捉人世鬼怪,他从前曾将其妹许与杜平,于是带了众鬼卒回家,亲送妹妹到杜府完婚。
宝剑记·夜奔:明代传奇《宝剑记》中一折。禁军教头林冲无辜刺配沧州,逼于无奈杀死高俅爪牙陆谦。林孤身一人,怀着悲愤,忧急和誓报深仇的复杂心境,乘夜潜行,投奔梁山。
跃鲤记·芦林:《跃鲤记》中一折。东汉时,士人姜诗,性孝,唯母命是从。妻子庞氏,被婆婆赶逐出门,孤苦无依,寄居在邻居家中。一日,在芦林内拾取芦柴,遇见姜诗,辩之以理,动之以情。姜诗终于发觉母亲听信他人谗言,错怪了媳妇,大为感悔,遂决心回家劝母,收回庞氏。
西单,民族文化宫。折子戏,钟馗嫁妹、夜奔、芦林。
对昆曲的印象其实仅仅止于高中时候学过的《牡丹亭》、《西厢记》,而且同学提及昆曲的时候我还没有想到,很傻地问,何谓昆曲~实在令人见笑。
虽然《牡丹亭》、《西厢记》是极美的记忆,但因为害怕失望,或者以为昆曲或类似与京剧的曲调,所以去看时没报太大希望。我全然不懂,可能还会觉得枯燥,我们几个甚至盘算好,不好看我们就早点回去早道晚安。
结果却令我大为欣喜。钟馗嫁妹、夜奔、芦林,折子戏的每一出我都津津有味地看了下去。
第一场,钟馗嫁妹。人物形象鲜明,相当具有故事情节:唐人钟馗,学问极好,相貌原来也很端正。家贫不能应举,蒙友杜平资助上京赶考。不料在去长安路上,误入阴山鬼径,受鬼怪捉弄,相貌变丑,后虽考中会元,却被皇帝因其相貌丑陋而革职,岔而自尽。钟馗死后,上帝因他为人正直,遂封为驱邪斩祟将军,专捉人世鬼怪,他从前曾将其妹许与杜平,于是带了众鬼卒回家,亲送妹妹到杜府完婚。钟馗脸谱应该说极具独特见解,黑中见红,透露出可爱与善良,善的事物终究是美的。同台的是美丽的妹妹,英武的杜平,不能忽视的众鬼卒,其中小驴子的表演尤为出彩,好几个特技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有评论说该剧中钟馗的唱功其实一般,呵,我的评价是极好的。
第二场,宝剑记·夜奔。演员名刘巍,性别女,此为女扮男装的一出。后面一个四川老头一直在“高谈阔论”:“这女娃啊,长得挺漂亮,好好地演什么林冲,多累,去演个春香、梅香、兰香什么的就行啦。”哈哈,令我们几个捧腹不已。据说演员功底相当深厚,据说很多人当晚去民族文化宫就是为了那一场《夜奔》。只是我未有这方面的见解,又加之对于水浒中林冲夜奔这一情节甚是熟悉,整出戏一直是林冲独自在台上,所以略觉冷清,略觉乏意,另外总觉得女演员毕竟气势上缺了一着,林冲那种绝望而至的心情,洒脱投奔的,忠君思想表现得不是那~~么淋漓尽致。个人感觉,^_^,后来听到评论说是那刘巍唱功极好。“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鱼书不至雁无凭,今番欲作悲秋赋,回首西山又日斜,天涯孤客真难度,丈夫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第三场,跃鲤记·芦林。回去路上同学一直嚷嚷,那演得什么啊,不好看,:-),因为是家常里短的故事,所以多少观众面有点窄。倒是我觉得好看。虽然略显冗长,但是沉浸戏曲其中却是别有一翻韵味。庞氏的打扮,唯美的感觉,同时其丈夫姜郎就有点让观众有点审丑的感觉了。个子矮小,其貌平平,背微驼,甚至略感丑陋。该出戏伊始,就能让观众隐约通过姜郎其貌揣摩到人物性格。台上虽说俩人,实际还有一虚拟主人公,庞氏的婆婆,姜郎的母亲,庞氏关于三不孝之三辩大家很明了的一个典型的恶婆婆形象跃然眼前。最后没有想到的是姜郎竟然悔悟,明了庞氏的好,要接她下芦林,虽然中途悲戚,最后也是皆大欢喜。该转折铺垫虽多,但仍是我没有猜到的结局(我本以为到最后是出悲剧,姜郎是个恶姜郎)。皆大欢喜,应该是古代题材的一致性吧。然而现当代的文艺故事许多会在故事最后留下遗憾,或者是未知让观众探究。比如沈从文的《边城》,“傩送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就会回来。”翠翠等在那里,谁也不知道等到什么结局。有点怀念现当代艺术所潜移默化的那种感觉,残缺的,未知的,是美!而非传统的皆大欢喜。
剧中那一刻,我竟然恍惚隔世!在那一刻的恍惚,想起当年《霸王别姬》里张国荣给我的震撼。93年的片子,李碧华原著,陈凯歌导演、顾长卫摄影,张国荣、张丰毅、葛优、巩俐……当年的经典。
《霸王别姬》里老师傅临终叮嘱:你扮的是林冲!演的是《夜奔》。林冲是什么人?那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不是小毛贼。都过来,我让你们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盖世英雄!……
……
没有带相机,手机像素太差,无照片余供欣赏,难免遗憾。
坦白讲,我完全不懂昆曲,此一番评论也是贻笑大方之家,但当晚给我带来的愉悦心情却是无可比拟的。我相信艺术的内在是相通的。形神之美,我认为昆曲之美是惊艳的。
附:我从当当上把于丹的《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放入了暂存架,计划补一课~~^_^
附:昆曲,昆剧,亦称“昆曲”,产生于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江苏昆山。迄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明、清之际,它成为全国最大剧种,主宰剧坛二百余年。我国现存历史较长的地方剧种,几乎无不受过昆剧艺术的影响,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昆剧表演艺术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华。它的剧目丰富彩,文字华丽典雅,清俊婉转,舞姿细腻优美,舞姿技艺卓绝,表演情真意切,它有诗的意境,画的风采,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在中国戏曲史、文学史、音乐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北方昆曲,简称“北昆”,是我国古老戏曲声腔昆山腔的一个分支,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及河北中部、东部一带。北方昆曲剧院是长江以北唯一一家专业昆曲表演团体,拥有一流的创作演出阵容和丰富的传世经典剧目。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成立于1957年6月,经过昆曲表演艺术家韩世昌、白云生、侯永奎、马祥麟、侯玉山、沈盘生、白玉珍等的言传身授,培养了几批昆曲演员、演奏员,继承、整理、创排了大批优秀剧目。
钟馗嫁妹:唐人钟馗,学问极好,相貌原来也很端正。家贫不能应举,蒙友杜平资助上京赶考。不料在去长安路上,误入阴山鬼径,受鬼怪捉弄,相貌变丑,后虽考中会元,却被皇帝革职,一气之下,自杀而死。钟馗死后,上帝因他为人正直,遂封为驱邪斩祟将军,专捉人世鬼怪,他从前曾将其妹许与杜平,于是带了众鬼卒回家,亲送妹妹到杜府完婚。
宝剑记·夜奔:明代传奇《宝剑记》中一折。禁军教头林冲无辜刺配沧州,逼于无奈杀死高俅爪牙陆谦。林孤身一人,怀着悲愤,忧急和誓报深仇的复杂心境,乘夜潜行,投奔梁山。
跃鲤记·芦林:《跃鲤记》中一折。东汉时,士人姜诗,性孝,唯母命是从。妻子庞氏,被婆婆赶逐出门,孤苦无依,寄居在邻居家中。一日,在芦林内拾取芦柴,遇见姜诗,辩之以理,动之以情。姜诗终于发觉母亲听信他人谗言,错怪了媳妇,大为感悔,遂决心回家劝母,收回庞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