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社会政策导论


*金融政策作为社会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之一,其对社会资源和金融资源的配置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受社会政策的影响较大

    *金融政策受社会、经济体制及货币政策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中的地位所决定,一国社会政治、经济体制、金融机构的特定属性、中央银行的地位及社会整体经济政策目标的强制程度、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甚至决定货币政策对社会货币量及结构的作用度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受财政政策、证券管理政策的制约,同时还受我国经济区域性梯度政策异化、货币政策社会福利化和货币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倾向的影响

*这既是我国货币政策异化的原因,也是我国货币政策难以科学抉择和发挥效能的社会基础

*措施:深化社会、经济、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货币政策的科学抉择和自主地发挥效能提供社会政策基础。

    一般概说:金融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与其它资源相比,它本身既是一种社会资源,而通过其配置又对其它社会资源有配置和分配的作用。正因为有这种特性,金融资源的配置从来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这一方面体现为对金融资源的调控政策受社会政策影响较大,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另一方面金融政策的主体--货币政策又往往受到财政政策和证券管理政策的制约,从而使货币政策对资金的调控缺乏有效性。所以,研究金融政策、增强货币政策的调控效能就必须把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证券管理政策、经济区域性梯度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结合起来,从其相互作用中找出必然的规律,并通过分析其对金融政策的作用及制约机制,找出符合社会现实的对策。

   这份报告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证券管理政策;第二部分为金融发展的区域梯度性与经济发展的区域梯度性;第三部分为货币政策与社会福利政策及社会保障政策。已经在三篇文章中分别论述。

   金融政策只有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使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否则,就金融政策论金融政策只能导致效应越来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