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希与社会文化


  陈冠希现在是各大媒体的热门话题,看的多了,就思考了一点问题。

  陈冠希成为热门话题,是以丑闻面目出现的,现在好多人显得特别气愤(在好多评论中可见一斑),而且有好多人显的悲观----,仿佛不气愤,不悲观就不足以体现自己的态度坚决与坚定立场---

  其实,在这以前,我是不知道陈冠希是何许人的,干什么我也不清楚(我是一个只看事情,不看人的家伙)。说这些,只是让大家知道,我的思维不受过去与现在的影响而已。

  下面是自己的想法:

  看到陈冠希的热门,我想起的是:在我国的‘女人缠足’时期,女人争相攀比谁的‘脚小’,而且还要看看谁的本领高(当然是脚小的本领)之类的----,‘热度’之高,恐怕也不亚于现在的某些‘热’---

  如果有一天,某一个女人不小心成为‘大脚’;再如果当时媒体也很发达,那么,也恐怕和现在的陈冠希热门是可以一争‘热度’的---

  我们在追‘星’捧‘热’的时候,没有人或许是很少人去考虑‘星或热的方向’的对与错,来不及‘分析’,就迫不及待的‘选择’了(原因是他们拥有了‘成因’)。

  ‘星和热’与‘某一时期的小脚女人’以及‘过度的名利,经济---’是一回事,人们在它们的路上你追我赶,你嘲我讽---

  真的,很少有人思索他们的‘成因’与‘如何改善’的问题。或许这种思索没有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有问题要解决,有困惑要解决等等,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解决问题的浮面,而不去触动问题的形成根本,这,就值得我们深思了。

  我看过一个故事,它的大致内容是:

  在一个偏远山区的小学门口,有一条小河,遇到下雨,学生则不敢过河。在这时,有一位老师将学生一个一个背过去,放学后,这位老师再将学生一个一个背过来。这件事,被媒体报道后,这个小学被捐款,慰问;地方政府也觉得脸上有光,也极力宣传并表彰该小学并将那位老师升职。后来,来了一个大学生来替代那位老师,当然,他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但‘不幸的’是,这位大学生架了一座小木桥。结果,学生是比以前方便了,但报道,捐款,慰问,以及地方政府的表彰没有了。于是,学校决定,辞掉大学生,拆掉小木桥。学校的决定是‘英明’的,他们果然又恢复了以前的‘报道,捐款,慰问与地方政府的表彰'的‘繁荣'。

  问题,只要是‘人’的问题如果不能从思想上解决,那么,解决问题仅仅是一句空话。而解决思想问题则必须从解决思想文化入手,否则解决思想问题也会流产于形式。(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