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银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
自07年起,众家银行推出了结构性理财产品,但近期总有客户在责备银行,甚至媒体也推波助澜,主要是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没有达到客户最初的预期目标,有些收益率为零,甚至亏损,此情让投资者不能理解:为何银行的理财产品不如同期银行存款,甚至还出现了亏损?请各位先放下怨言,我们来认识一下此种理财产品的结构与预期产品收益。
过去,来银行的大多数客户是办理人民币与外币的存取款业务,其次是购买国债,自00年开展理财业务以后,理财投资产品雨后春笋般地出来了,如基金、债券、股票,像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系列。其中有一种称为“结构性存款”的理财产品,它挂钩于利率、汇率、股票、基金、石油、黄金等多种标的,收益计算方法不尽相同,有按天计息,有按月计息,有按季度计算,也有只看头尾的报价,途中如何波动,与收益毫不相干。
一. 那么什么是结构性理财呢?期权 + 固定收益 = 结构性理财产品
在银行中大量发行的此类理财产品,在国外被称为structuredde-posit 。一般来讲,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向投资者募集资金,大部分资金投资固定收益产品,如信托、债券、央行票据,再将此部分资金所生的利息在国际市场购买一个期权。银行对这些期权的选择要有一个方向性的判断。比如说看国际在石油价格要上涨,就选择石油看涨期权,至于此期权未来实现的概率是多少,谁都无法准确预测,否则这个市场就只有投资的赢家,而没有输家了。一般来说,期权回报率越高,面对风险也大;期权回报率越低,面对风险也小。
作为投资者,投资哪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一定要读清楚产品理财协议书,其中会详细的介绍此理财品种结构与收益计算方法。“黄金”基本上是挂钩黄金价格,石油就是挂钩于在石油的价格;有水务主题挂钩全球水务企业的股价表现;有的挂钩的是 H 股的股票价格走势,也有“同涨同跌”型,挂钩于某一板块股票。
二 结构性理财产品没有风险吗?
投资者在选择各种结构性理财产品时,要关注的要点为:
1 结构性理财产品不是储蓄存款,它是一种投资产品。投资此类产品是要承担风险的,认为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必然比存款高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只看预期最高收益率在投资中是不行的。预期最高收益不等于实际到期收益,可能达到,也可能达不到,关键在市场。
2 在很多银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中,发售的产品主要是保本类与非保本类的理财产品,中间再加上预期浮动收益。如:有的是 100% 保本,有些是 92% 保本。至于选择哪个产品,投资者应当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能不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
3 观察产品挂钩的主题是否与你自己想投资的领域一致。基于对于金融股的走势比较看好,就可以选择挂钩一篮子金融股票的产品;对于能源股的走势比较看好,就可以选择挂钩一篮子能源股的产品。
4 必须看清产品的收益计算方法,是按天计算还是按季计算,产品是否含有提前终止的设置,如客户提出终止,是否有其它费用支出等等。有的产品结构是看单边上涨而有收益的,有的产品结构是看单边下跌才有收益的,有的产品结构是看涨跌波幅有收益的;有的产品是看群涨群跌才有收益的。凡此种种,千变万化,银行的理财人员应与投资者相通晓为上乘。
请记住:目前国内银行推出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尚比较简单,但足够让国内的投资人眼花缭乱了。这类产品大多将部分资金与利息拿来一搏,与基金、股票的投资风险不可同日而语,属于稳健的投资产品,但也需要投资人要有风险承受心里预期。
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高风险未必就是高收益,收益与风险是不分的,只不过近两年我们的投资市场显现的高收益过程中,风险没有出现而已,但绝不等同于没有风险。这同样适用于结构性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