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面临3大难关20大难题(据毛嘉陵SINA博客)


中医药面临3大难关20大难题(据毛嘉陵SINA博客)

1大关:观念

难题1文化可以多元化,科学能不能多元化?世界上客观存在着东西方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能否按东西方两种不同知识体系而确立东方科学的学术地位,并分别创立“东方科学标准”和“西方科学标准”?

难题2谁才有资格发布评价知识体系的“科学标准”?个别专家按照自己喜好发布的所谓“科学标准”,具有合法性吗?将“科学”与“真理”划等号的观念正确吗?如果人们已经彻底消除了“科学”不等于“真理”这个观念,中医还有没有必要一定要去追求“中医是科学”这个名分?

难题3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是应用型学科,都需要有坚实的基础学科知识的支撑。西医靠的是强大的现代科技,因而才突飞猛进。而中医药所依靠的是早已停滞发展了的中国古代自然、人文、思维等方面的智慧,那么,中医药将向何处寻求这种支撑?

难题4为什么在国家提出要复兴中华文化的今天,我们的中小学教材中缺乏或没有足够的中医健康知识,甚至还充斥着一些文化名人有关中医药的错误观点?应不应该尽快删除这些错误观点? 

2大关:控制力

难题5国家已从法律上保障了中医西医的平等发展,但在实际的政策法规和管理体制上如何才能真正的体现这种“平等”,而总是简单模仿西医的管理方式?如何避免这种宏观政策方向的正确、微观具体措施上“不配套”甚至“相背离”所造成的“窘境”?

难题6东方与西方的科学文化是两种不同的体系,国家在政策制定上有没有必要从科学知识体系差异的深层次上去考虑分而制之,实行“一科两制”(相关解释见《第三只眼看中医》)?如何建立符合中医药学术特色的科研临床方面的管理和评价体系?

难题7如何制定一个能够充分体现中医药科学价值的临床服务收费标准?如何制定一个能够有效地调节中药材种植、中成药生产和流通的政策管理体系? 

3大关:执行力

难题8为什么中医药高等教育普遍热衷于“强化西医知识”而弱化或丢掉中医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国家应该限制还是应该支持中医药高等教育培养“中不中,西不西”的新型人才?

难题9中医药教育为什么不根据中医药的学科特点,从少年儿童的基础教育抓起,而总是从具备了西方科学知识基础和思维方式的高中毕业生中选拔,这种持续了几十年的错选“人才种苗”的现象为什么得不到彻底纠正?

难题10中医“师带徒”的教育模式与现代中医高等教育模式各有利弊,哪种模式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能否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快更高质量地培养中医人才?

难题11大家都会说要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但应该如何来搞好中医药学术的“继承工作”和“发扬工作”?现在中医药存在的问题到底是“继承”没有做好,还是“发扬”没有做好?或是两者都没有做好?

难题12为什么中医科研普遍热衷于“动物实验”而弱化或丢掉中国式的学术研究方式?国家应该限制还是应该支持中医科研离不开“动物实验”的这种倾向?

难题13中西医为什么要结合?为何说这种结合是中医的发展方向,而不说是西医的发展方向?这种结合只应局限在医学理念、实用技术上,还是全面的结合?能否真正地结合?

难题14为什么中医院普遍热衷于弱化或丢掉中医独特的诊疗方式?国家应该支持还是应该限制这种行为?

难题15如果国家将中医医疗服务的收费提高到一个合理的标准以后,中医院还有没有理由再找“为了生存”的理由去大力发展西医项目?

难题16如何从法律上保障在临床上独立使用“纯中医的诊疗方式”?中医临床中出现医疗事故后该如何处理?

难题17中医临床研究中有不少案例,即使是真实可靠的,但总有让人感觉既难以完全相信但又没法予以否定,那么,应当怎样正确记录和评价中医的临床个案?如何处理临床研究中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难题18临床上对中医和西医都实行处方权限制的管理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是否应当予以尽快限制中医和西医相互使用处方权和彻底杜绝相互滥用处方权?

难题19如何才能拥有可持续性利用的优质中药材资源?如何才能保证中医临床用上高品质的中药饮片?

    难题20这些年来很多人都在提中医药要向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但怎样才算是“现代化、国际化”了?中医怎样才能避免“削足适履”地牺牲自我的特色优势而去盲目追求“现代化、国际化”?     

    中医药是中国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的智慧结晶,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西风狂吹的今天,为了能以更高的医学理念、更新的诊疗技术和更好的临床疗效为患者谋福祉,中医药必将面临着一场“凤凰涅槃”式的重生经历。

    我们期待着,我们努力着,一切为了中华优秀文化和中医药在明天的再次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