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月14日,情人节,在西方,这一天叫做St.Valentines节(圣·瓦伦丁节)。
这一天,当年轻的情侣互赠玫瑰、巧克力,携手而行,相对轻语时,可曾想到圣·瓦伦丁的名字?可曾闪过一丝对这位为爱而反抗暴政的古代圣者的追思?
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公元三世纪时,罗马皇帝克劳多斯( Claudius)执政,这是一个疯狂的暴君。当时,罗马对外战争频仍,克劳多斯下了一道荒唐的命令,凡是一定年龄范围内的男子,都必须参军当兵,以补足兵员,禁止国人举行结婚典礼,已经结婚的也要毁掉婚约,投入军队为国家效劳。自此,丈夫离开妻子,少年离开恋人,整个罗马妻离子散,情人诀别,民不聊生。圣·瓦伦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修士,他不忍看到一对对情侣就这样生离死别,挺身而出与暴政抗争,在他的教堂里,为前来求助的情侣秘密地主持婚礼。然而,此事很快被克劳多斯知道了,这位暴君下令逮捕瓦伦丁,将其关入大牢。在关押期间,克劳多斯曾专门召见瓦伦丁,命令瓦伦丁放弃基督教的信仰,尊崇皇帝为神,而瓦伦丁则勇敢的试图说服克劳多斯信仰上帝,此举更激怒了这位暴君。于是,瓦伦丁在经受了鞭挞、石击的折磨之后,被绞死在罗马的Flaminian门外。这一天是公元270年的2月14日,距今整整1738年。瓦伦丁虽然死了,但他的名字和故事在罗马广为传颂,继而传遍全世界。
在瓦伦丁死后一年,克劳多斯也因瘟疫而死去。200多年后的公元498年,教皇将传统的牧神节改以圣·瓦伦丁的名字命名,以纪念这位圣徒对信仰的忠贞。牧神节的起源十分久远,在罗马人崇拜的众神中,牧神Lupercus掌管着对牧羊人和羊群的保护,到了每年的二月中,罗马人就会举行盛大的典礼来庆祝牧神节,二月正是早春时节,牧神节实际上表达的是对春天的庆祝。
起初,圣·瓦伦丁节和爱情并没有太多的关联。直到十三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才开始把圣·瓦伦丁节和爱情联系在一起。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一剧中,奥菲利娅唱道:“圣·瓦伦丁节就在明天,我要一早起身,梳洗齐整到你窗前,来做你的恋人。他下了床披了衣裳,他开开了房门,她进去时是个女郎,出来变了妇人。”英国诗人乔叟在庆贺英王查理二世订婚所作的诗歌中写道:“圣·瓦伦丁节就要来临,鸟儿们也来了,寻找它们的伴侣。”
有史可查的现代意义上的圣·瓦伦丁情人节大约出现在十七世纪,法王亨利四世的一个女儿在圣·瓦伦丁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晚会,所有女士从心仪她的男士那里获得一束鲜花,鲜花此后逐渐成为圣·瓦伦丁节表达感情的信物。到十九世纪后期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情人节习俗尤其独特。2月14日这一天,一对情人要将一株生有两朵含苞待放花蕾的春枝移植在特制的盆内。花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与这对情人姓名的第一个字母吻合。几天后,如果这春枝上的双蕾怒放,交相辉映,便预示这对情人能够白首偕老;如果双蕾各分西东,相北吐蕊,这对情人终将劳燕分飞;如果花开得硕大、灿烂,表示以后子孙满堂,合家欢乐;倘若一花枯萎凋谢,情人中的一人有早夭之险。颇有一种占卜的意味。
维多利亚时代之后,情人节风俗曾淡漠了很长时间,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情人节才又重新热起来。现在过情人节的内容更是丰富的不得了,光是送玫瑰花就有不少的说道,什么颜色代表什么意思,不同的朵数代表不同的祝愿,等等,真还不容易全搞明白。然而,这些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情人们,可否想到过瓦伦丁这个人,可否记起瓦伦丁那个动人的故事?
也许,我们应该在情人节这天,想起这位富有人性的人,追思他维护爱情、忠贞信仰、不惧暴力的勇气,在浮燥的商业化的喧嚣中,为自己的心灵觅得一方平静的园地,注入几分处世的坚贞。
圣·瓦伦丁,安息吧!
这一天,当年轻的情侣互赠玫瑰、巧克力,携手而行,相对轻语时,可曾想到圣·瓦伦丁的名字?可曾闪过一丝对这位为爱而反抗暴政的古代圣者的追思?
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公元三世纪时,罗马皇帝克劳多斯( Claudius)执政,这是一个疯狂的暴君。当时,罗马对外战争频仍,克劳多斯下了一道荒唐的命令,凡是一定年龄范围内的男子,都必须参军当兵,以补足兵员,禁止国人举行结婚典礼,已经结婚的也要毁掉婚约,投入军队为国家效劳。自此,丈夫离开妻子,少年离开恋人,整个罗马妻离子散,情人诀别,民不聊生。圣·瓦伦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修士,他不忍看到一对对情侣就这样生离死别,挺身而出与暴政抗争,在他的教堂里,为前来求助的情侣秘密地主持婚礼。然而,此事很快被克劳多斯知道了,这位暴君下令逮捕瓦伦丁,将其关入大牢。在关押期间,克劳多斯曾专门召见瓦伦丁,命令瓦伦丁放弃基督教的信仰,尊崇皇帝为神,而瓦伦丁则勇敢的试图说服克劳多斯信仰上帝,此举更激怒了这位暴君。于是,瓦伦丁在经受了鞭挞、石击的折磨之后,被绞死在罗马的Flaminian门外。这一天是公元270年的2月14日,距今整整1738年。瓦伦丁虽然死了,但他的名字和故事在罗马广为传颂,继而传遍全世界。
在瓦伦丁死后一年,克劳多斯也因瘟疫而死去。200多年后的公元498年,教皇将传统的牧神节改以圣·瓦伦丁的名字命名,以纪念这位圣徒对信仰的忠贞。牧神节的起源十分久远,在罗马人崇拜的众神中,牧神Lupercus掌管着对牧羊人和羊群的保护,到了每年的二月中,罗马人就会举行盛大的典礼来庆祝牧神节,二月正是早春时节,牧神节实际上表达的是对春天的庆祝。
起初,圣·瓦伦丁节和爱情并没有太多的关联。直到十三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才开始把圣·瓦伦丁节和爱情联系在一起。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一剧中,奥菲利娅唱道:“圣·瓦伦丁节就在明天,我要一早起身,梳洗齐整到你窗前,来做你的恋人。他下了床披了衣裳,他开开了房门,她进去时是个女郎,出来变了妇人。”英国诗人乔叟在庆贺英王查理二世订婚所作的诗歌中写道:“圣·瓦伦丁节就要来临,鸟儿们也来了,寻找它们的伴侣。”
有史可查的现代意义上的圣·瓦伦丁情人节大约出现在十七世纪,法王亨利四世的一个女儿在圣·瓦伦丁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晚会,所有女士从心仪她的男士那里获得一束鲜花,鲜花此后逐渐成为圣·瓦伦丁节表达感情的信物。到十九世纪后期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情人节习俗尤其独特。2月14日这一天,一对情人要将一株生有两朵含苞待放花蕾的春枝移植在特制的盆内。花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与这对情人姓名的第一个字母吻合。几天后,如果这春枝上的双蕾怒放,交相辉映,便预示这对情人能够白首偕老;如果双蕾各分西东,相北吐蕊,这对情人终将劳燕分飞;如果花开得硕大、灿烂,表示以后子孙满堂,合家欢乐;倘若一花枯萎凋谢,情人中的一人有早夭之险。颇有一种占卜的意味。
维多利亚时代之后,情人节风俗曾淡漠了很长时间,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情人节才又重新热起来。现在过情人节的内容更是丰富的不得了,光是送玫瑰花就有不少的说道,什么颜色代表什么意思,不同的朵数代表不同的祝愿,等等,真还不容易全搞明白。然而,这些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情人们,可否想到过瓦伦丁这个人,可否记起瓦伦丁那个动人的故事?
也许,我们应该在情人节这天,想起这位富有人性的人,追思他维护爱情、忠贞信仰、不惧暴力的勇气,在浮燥的商业化的喧嚣中,为自己的心灵觅得一方平静的园地,注入几分处世的坚贞。
圣·瓦伦丁,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