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今年春晚冯巩表演了一个小品《公交协奏曲》,心里不禁为之惋惜,看来,冯巩真的是应了那句古诗:无可奈何花落去!不可避免地走了下坡路。
《公交协奏曲》改编于网络小小说《多投了四元钱》,无非是博人一笑的小作品,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即使改编后的作品,其内容充其量也就是一篇表扬稿而已。选材过窄、主题太老,结构简单,表现形式乏善可陈。就连故事情节上也违反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构原则,将五元钱当一元钱投入币箱的故事情节根本就不可信,一听是农民工大出血就把工资卡交给人家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样的作品,如果不是靠着冯巩的“腕”、“份”,恐怕根本上不了春晚。比起“山丹丹”表演的小品《火炬手》的紧跟现实,郭达、蔡明小品《梦幻家园》的针砭时弊大有不如。就连小品里面的“包袱”,也给人以耍贫嘴硬逗笑的感觉。难道冯巩真的江郎才尽了?
不容否认,冯巩自从1986年首次露面春晚以来,一路上扶摇直上,成为近十几年来春晚的几大支柱之一。
1986年,冯巩与刘伟搭档表演了《虎年谈虎》让他崭露头角,而真正让他奠定了相声界地位的却是1989年春晚表演的《生日祝辞》,这是冯巩与牛群搭档首次亮相春晚,就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良好印象,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特别是1992年的《办晚会》、1993年的《拍卖》、1994年的《点子公司》、1995年的《最差先生》,将冯巩的相声事业推向顶峰,也从此确立了相声“一哥”的地位。
然而,冯巩风光无限的上升阶段都是与牛群搭档时期,自从2000年与牛群分手后,冯巩的相声开始走向低靡。2000年直到2003年间春晚,他与郭冬临合作表演的《旧曲新唱》、《得寸进尺》、《台上台下》,可以看做是一种尝试,而业内外的人并不看好,批之为“泛相声”,意指已经超出了相声范围,处于相声与小品之间,属于表演相声范畴,演好了是创新,演不好就是不伦不类。以后的事实证实了这种方法并不成功。2003年春晚与周涛合作演出《马路情歌》,2004年春晚与刘金山、李志强、周涛、朱军合作的《让一让,生活真美好》,2005年春晚与朱军合作表演的《笑谈人生》,以及2006年春晚与牛莉、朱军合作表演的《跟着媳妇当保姆》都属此类。依靠冯巩的表演技巧以及观众的猎奇心理,演出居然还算成功,但明眼人早就看出这毕竟不是长法。
从去年春晚的小品《咱村里的事儿》,到今年的《公交协奏曲》从形式到内容到主题到表演技巧几乎无一可取之处,绝对是两大败笔,无怪被广大观众所非议。冯巩曾被不少人看好,一度有人认为是抗起相声大旗的人物,如果这样下去,一颗艺术之星也不是没有暗淡下去的可能,这是笔者及许多喜欢冯巩作品的观众所不愿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