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到马俪文执导的作品了,《我叫刘跃进》。编剧也很有名,大名鼎鼎的刘震云。记住马俪文,是在之前的一部戏上,《我们俩》。看来,女导演马俪文挺喜欢“我”这个字的。《我们俩》,就像戏的名字一样,就是两人的故事:一个老太太和一个小姑娘。可这戏很生活化,戏里的生活就像我们现实中的生活一样;从故事到表演。再到对白,都像我们在看着邻居家的院落里发生的事情。故事淡淡的,可感情浓浓的。让人看完了以后,有一种像是嚼了一颗橄榄的感觉一样:刚把橄榄放到嘴里,木木的,没觉出什么味来;可是,越含越有味儿,记住了这味儿,也就记住了马俪文,一个有才华、有品味的女导演。
我是冲着对马俪文的印象,来看《我叫刘跃进》这部影片的。整体来说,我对这部戏的印象,没有《我们俩》好;我更喜欢《我们俩》中,透出的那种抒情散文一样的文学味儿,我也觉得马导演更擅长的是这种有韵味、有嚼头的影片。也可能是她想对自己的导演风格有一个创新和突破吧,这次,她有意往商业电影上靠了靠,加进了黑社会和追车、打斗之类的俗套商业情节,结果,原来那种风格没了,新的风格也由于不擅长,让人觉得对她来说是新的,对观众来说,一点不新鲜。所以,我还是希望马导演能够走自己擅长和熟悉的路子,出新不止在形式上。
《我叫刘跃进》这部戏的故事,表面上看来有点散,但在我看来,主要是讲六对男女的故事。编导把这六对在故事联系上并不十分密切的男女情感故事,用两个包的故事串了起来。表面上,那两个包的失和得,很精彩、很紧张、很激烈;实际上,包本身没有太多的意思,就是个串线。故事的戏点,都在那六对男女身上。
那六对男女的故事,表现了当代人的情感生活。不再是《梁祝》里的要死要活,也不再是那我们以前看得太多的海誓山盟,和花前月下,没有男追女或者女追男那么费事的感情交待。现在的人活得越来越自我了,越来越直接了,也越来越真实了。传统的情爱中,男方穷追猛打,女方躲躲闪闪的表现很多,现代人就要想了:这个女人明明喜欢那个男人,还躲什么呢?做出那种欲擒故纵的样子给谁看呢?喜欢人家,就给人家明说,不喜欢就拉倒,别在那儿引引逗逗的,让人看得挺假的、挺虚伪的。《我叫刘跃进》,这部表现现代人情感的戏里,没有这些噱头了,甚至这六对男女是怎么开始交往的,都没有交待,也不需要交待。现代社会里,如果两人看着都有好感,太知道怎么开始,也怎么发展了,不需要躲躲藏藏、装模作样的。
不过,在有些人看来,没有男追着、女躲着,就没有味道了,有人更喜欢看《三笑》那样的传统感情戏。可是,现代人太丰富、也太忙了,没有唐伯虎追秋香的时间了,也没有工夫在这上面花太多的精力了。现代情爱戏还有一点与传统情爱戏不同了:传统情爱戏里,女人总是在性爱上面很被动,做出一副只要情不要性的样子,好像这样表现女人才纯洁,才是个好女人;女人如果明着要性,那就成了《水浒》里的淫妇潘金莲了。直到现在还有人有这种很可笑的想法呢;上帝造人的时候,不可能给女人这个特点,如果这样,会违背上帝对人间生育的安排的。事实是:男人女人到了成年之后,都要性,都一样地强烈,都一样地没完没了,都一样地渴望新鲜。谁要是还希望靠女人的一方克制来维护人类情感的所谓纯洁的话,就要看现代的女人答不答应了。有些先行一步的现代女人,用网聊过后的轻易开房合欢,已经告诉我们了: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她们也觉得野鸳鸯比家鸳鸯更有味道。
明白了现代人情爱的这个特点,才能看懂戏里的六对男女的故事。
第一对男女,当然是戏里的大主角了,听这名儿:《我叫刘跃进》,戏里的第一大主角,当然就是刘跃进了。这一个男人同时和几对男女有关:戏里明里暗里围绕着他的,就有他和他的妻子,他和曼丽发廊的女老板曼丽,以及他妻子和妻子的男友。我在这里主要想说说他和他的妻子。
他们夫妻有一个儿子,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可是,在六年以前,刘跃进那已经不年轻了的妻子,却红杏出墙了,原因戏里没有给我们更多地交待;但是,我们很容易从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特定场景推出来。刘跃进在北京打工,是个烧饭的,不可能有多少赚头,也很难经常回去,孩子也大了,他老婆不需要再操心孩子了,到了这个时候,女人往往就能腾出工夫想想自己了。老公也许一年才能回来一次,远水解不了近渴;即使人回来了,又能带回来几个钱呢?谁不知道有了人才能有那高级的享受;谁不知道有了钱才能吃香的喝辣的,而这些,刘跃进能给她吗?这女人年龄虽然不小了,可魅力不会太差,有个大款男人盯上她了。
刘跃进老婆的情人,和刘跃进谈成了一桩交易:他给刘跃进打了个欠条,说是欠刘跃进六万元钱,如果刘跃进六年之中不来找他的麻烦,凭这张欠条,刘跃进就能从他那儿拿到六万元钱的让妻费;如果中间出了事,刘跃进或是去找他的麻烦了,或是丢了这欠条,那这钱也就拿不到了。有人可能会想,刘跃进这么做像是我们以前看的故事《典妻》,他怎么把老婆给卖了?有些人更容易接受的是理想化的情况:人穷志不短!我觉得这个地方写得好,人一穷,志就短了,也正因此,国家才需要富裕起来,国民才需要富裕起来,才不致于让太穷的人像刘跃进那样,穷到把老婆卖了,或是像有些人那样,穷的在国内丢了人,又跑到国外去丢人了。这里面也能看出,刘跃进的老婆是愿意跟人家跑的,她如果死活不肯,这两个男人也没法为她而交易。那个男人就在跟前,光这让妻费一出手就是六万,比刘跃进阔绰多了吧?穷了几十年的女人,碰到这样的阔老,男人在鱼水之欢上面再地道一些,这女人能挡得住诱惑吗?
第二对男女,刚才已经提到了,就是刘跃进和发廊的女老板曼丽。两人一个有儿子、一个有女儿,可都不是对方生的;两人各自原先都有各自的家庭,一个在河南、一个在东北,可是,又各有各的原因散了。刘跃进那散的原因刚才说了;曼丽那散的原因,戏里没有说得太明。结果是这两个都在北京闯荡的男女碰上了,也好上了。这两个人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都想走正道。男的给农民工烧饭,也许挣不了多少钱,可是,那是靠辛苦挣来的钱,虽然少点,用着踏实;女的开了个发廊,尽管发廊不一定只做剃头的事,可看戏里的交待,曼丽那发廊像是做正经生意的发廊,也就是说,曼丽也是想靠手艺吃正经饭的人。这样,这两个人共同语言就多了:都是二婚的,都有子女要牵挂,都是外来打工的,都是吃辛苦饭的,都是想过合法日子的;这样,两人谁也不嫌弃谁,谁也不影响谁,年龄也合适,凑在一块过日子挺好的。两人虽然也经历了一些过于戏剧化的事,可最后,就是我说的这些相同点,让两人最终走到了一块;有钱了,两人一起回到了刘跃进的河南老家,开了一家小饭馆。
第三对男女,刚才也说到了,就是刘跃进的老婆和她那愿意为她出大价钱的男友。过惯了穷日子的她,忍惯了独守空房的她,一下子全有了:男人有了,钱也有了。儿子也大了,有他的女友,也有他的日子了,她也该考虑考虑自己了,也该过几天省心又舒心的日子了。只是这个女人的命运,很难说从此以后就光明灿烂了。那种爱上了她就要死要活的男人,那种爱上了她就不顾一切的男人,不全是痴情,还有痴情的方向问题。从我的观察,这号男人爱上的时候够疯的,不爱的时候也够木的;但愿刘跃进的老婆永远能吸引住这位痴男,怕就怕哪天这大款又碰上别人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话不光是指人的能力,也指人的魅力。谁能保证自己对某一个人有着永恒的魅力呢?有刘跃进干扰的时候,这男人会有一种抢到的兴奋感和偷情的激动感,这下什么干扰都没了,还能有那么多难得的快乐吗?这个女人麻烦就麻烦在现在的情夫兴奋过了,她可能会一无所有的;但愿她这个情夫,在她没有魅力之前,就不再那么花心了。
第四对男女,就是发廊女老板曼丽和她那没出场多少的前夫。这男的一出场就冲进发廊,要强奸这对他来说还魅力不减的前妻。他找了一个理由,说是曼丽的弟弟欠了他的钱,他要以此要胁曼丽和他复婚。可见,当初曼丽是好不容易才和这个男人离婚的。这男人说得很直接:要么让她弟弟还钱,要么让这欠钱者的姐姐继续给他做老婆。这男的年龄也不小了,怎么还是没活明白呢?曼丽可能从来就没有喜欢过这个男人,他也不认为靠自己的魅力能吸引曼丽。对很多男人来说,讨女人只要是个女人就成,愿意不愿意的,做的时候都一样;有的男人只能活到这个份上。可他的强迫导致的是曼丽更加地反感。这男人没辙了,不过他和曼丽永远有一个联系,他们有一个女儿。在戏的末尾,曼丽和刘跃进开起了小饭馆的时候,他借着带女儿找妈妈的名义,又来找曼丽了;可惜这曼莉和跃进合开饭馆的时候,比曼丽独自开发廊的时候,他更没有机会了。
第五对男女,虽然是一条副线,可戏味儿还挺浓的,那就是戏里的老板严格,和他的老婆瞿莉。这两个人本事都挺大的,在社会上也在家里。严格很会做生意,他对我们这个社会看得很透,他知道要赚大钱得冒点风险;这样,钱是来得多、也来得快了,可是,这非法的风险也就大了。他那不省油的老婆是个上海女人,看来,在她年轻的时候,还是有几份姿色的,怎奈现在人到中年了,还能有个啥样呢?她那打扮挺华丽的,也挺高贵的,光那只包,就够有些人家吃几年的。有钱嘛,就能看着更风光一些;可是,再有钱,往往也是远看着好,近看,有多少钱能挡住那份岁月留下的沧桑感呢?这也是太多的富婆们最无奈的事情了。而他们的男人,又不可能总是远远地看她们,这近看不成的要命弱点,还能让她们那八面玲珑的男人,有多少兴趣呢?于是,这类女人中,没什么本事的只会哭哭啼啼、自怨自艾的,在亲戚朋友圈子里到处诉苦;严格的老婆瞿莉,可不是这类软弱无能的女人。她心也苦,可是,她把心思更多地放在怎么样给自己留后路上面了。为了将来可能到来的婚变,自己在财产上的胜算,她买通了丈夫的副手,让他纪录了丈夫的一些丑事,她打算将来以此要胁丈夫,以得到更多的财产。这是一对目前已经貌合神离的夫妻,这是一对对手型的夫妻。希望女人们能更注意这对夫妻,你如果喜欢严格那样有魅力又有钱的男人,你可得想明白了:你有瞿莉那样的手段吗?
第六对男女是小字辈的,刘跃进的儿子和儿子的女朋友。虽说还是刚长成人的大孩子,可对人间这男女的事,他们已经是熟门熟路了。比起父母辈来,刘跃进的儿子,在情场上更早熟一些。他虽然一脸的孩子相,也没个吃饭的地方,就把女朋友整成孕妇了,还很自然地带着这个不明不白的女人,来北京找他爹过日子来了。现在很多年轻人比他们的父母更潇洒:男的随便下种,女的随便怀孕,将来会不会结婚不知道。这在现在还不到二十岁的男女中,可不是个别的。男孩子倒无所谓,一抬腿就走了;女孩子可要想清楚了:男人和女人不光是这叫法不一样,身上的很多零件都不一样,那零件的作用和反应也都不一样,一旦成了未婚妈妈,这一生的事就不好说了。
这就是现代人的情感故事,很真实!我们很容易从熟人中看到或是听到,也很容易在电视上众多的法制节目里,看到随意情爱的后果有多么地可怕。我不反对现代人能够更加自由的生活,充分选择自己的情人与爱人,我只想提醒一点:你别忘了保护好自己就行。当然,也别忘了法律的限制。
我是冲着对马俪文的印象,来看《我叫刘跃进》这部影片的。整体来说,我对这部戏的印象,没有《我们俩》好;我更喜欢《我们俩》中,透出的那种抒情散文一样的文学味儿,我也觉得马导演更擅长的是这种有韵味、有嚼头的影片。也可能是她想对自己的导演风格有一个创新和突破吧,这次,她有意往商业电影上靠了靠,加进了黑社会和追车、打斗之类的俗套商业情节,结果,原来那种风格没了,新的风格也由于不擅长,让人觉得对她来说是新的,对观众来说,一点不新鲜。所以,我还是希望马导演能够走自己擅长和熟悉的路子,出新不止在形式上。
《我叫刘跃进》这部戏的故事,表面上看来有点散,但在我看来,主要是讲六对男女的故事。编导把这六对在故事联系上并不十分密切的男女情感故事,用两个包的故事串了起来。表面上,那两个包的失和得,很精彩、很紧张、很激烈;实际上,包本身没有太多的意思,就是个串线。故事的戏点,都在那六对男女身上。
那六对男女的故事,表现了当代人的情感生活。不再是《梁祝》里的要死要活,也不再是那我们以前看得太多的海誓山盟,和花前月下,没有男追女或者女追男那么费事的感情交待。现在的人活得越来越自我了,越来越直接了,也越来越真实了。传统的情爱中,男方穷追猛打,女方躲躲闪闪的表现很多,现代人就要想了:这个女人明明喜欢那个男人,还躲什么呢?做出那种欲擒故纵的样子给谁看呢?喜欢人家,就给人家明说,不喜欢就拉倒,别在那儿引引逗逗的,让人看得挺假的、挺虚伪的。《我叫刘跃进》,这部表现现代人情感的戏里,没有这些噱头了,甚至这六对男女是怎么开始交往的,都没有交待,也不需要交待。现代社会里,如果两人看着都有好感,太知道怎么开始,也怎么发展了,不需要躲躲藏藏、装模作样的。
不过,在有些人看来,没有男追着、女躲着,就没有味道了,有人更喜欢看《三笑》那样的传统感情戏。可是,现代人太丰富、也太忙了,没有唐伯虎追秋香的时间了,也没有工夫在这上面花太多的精力了。现代情爱戏还有一点与传统情爱戏不同了:传统情爱戏里,女人总是在性爱上面很被动,做出一副只要情不要性的样子,好像这样表现女人才纯洁,才是个好女人;女人如果明着要性,那就成了《水浒》里的淫妇潘金莲了。直到现在还有人有这种很可笑的想法呢;上帝造人的时候,不可能给女人这个特点,如果这样,会违背上帝对人间生育的安排的。事实是:男人女人到了成年之后,都要性,都一样地强烈,都一样地没完没了,都一样地渴望新鲜。谁要是还希望靠女人的一方克制来维护人类情感的所谓纯洁的话,就要看现代的女人答不答应了。有些先行一步的现代女人,用网聊过后的轻易开房合欢,已经告诉我们了: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她们也觉得野鸳鸯比家鸳鸯更有味道。
明白了现代人情爱的这个特点,才能看懂戏里的六对男女的故事。
第一对男女,当然是戏里的大主角了,听这名儿:《我叫刘跃进》,戏里的第一大主角,当然就是刘跃进了。这一个男人同时和几对男女有关:戏里明里暗里围绕着他的,就有他和他的妻子,他和曼丽发廊的女老板曼丽,以及他妻子和妻子的男友。我在这里主要想说说他和他的妻子。
他们夫妻有一个儿子,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可是,在六年以前,刘跃进那已经不年轻了的妻子,却红杏出墙了,原因戏里没有给我们更多地交待;但是,我们很容易从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特定场景推出来。刘跃进在北京打工,是个烧饭的,不可能有多少赚头,也很难经常回去,孩子也大了,他老婆不需要再操心孩子了,到了这个时候,女人往往就能腾出工夫想想自己了。老公也许一年才能回来一次,远水解不了近渴;即使人回来了,又能带回来几个钱呢?谁不知道有了人才能有那高级的享受;谁不知道有了钱才能吃香的喝辣的,而这些,刘跃进能给她吗?这女人年龄虽然不小了,可魅力不会太差,有个大款男人盯上她了。
刘跃进老婆的情人,和刘跃进谈成了一桩交易:他给刘跃进打了个欠条,说是欠刘跃进六万元钱,如果刘跃进六年之中不来找他的麻烦,凭这张欠条,刘跃进就能从他那儿拿到六万元钱的让妻费;如果中间出了事,刘跃进或是去找他的麻烦了,或是丢了这欠条,那这钱也就拿不到了。有人可能会想,刘跃进这么做像是我们以前看的故事《典妻》,他怎么把老婆给卖了?有些人更容易接受的是理想化的情况:人穷志不短!我觉得这个地方写得好,人一穷,志就短了,也正因此,国家才需要富裕起来,国民才需要富裕起来,才不致于让太穷的人像刘跃进那样,穷到把老婆卖了,或是像有些人那样,穷的在国内丢了人,又跑到国外去丢人了。这里面也能看出,刘跃进的老婆是愿意跟人家跑的,她如果死活不肯,这两个男人也没法为她而交易。那个男人就在跟前,光这让妻费一出手就是六万,比刘跃进阔绰多了吧?穷了几十年的女人,碰到这样的阔老,男人在鱼水之欢上面再地道一些,这女人能挡得住诱惑吗?
第二对男女,刚才已经提到了,就是刘跃进和发廊的女老板曼丽。两人一个有儿子、一个有女儿,可都不是对方生的;两人各自原先都有各自的家庭,一个在河南、一个在东北,可是,又各有各的原因散了。刘跃进那散的原因刚才说了;曼丽那散的原因,戏里没有说得太明。结果是这两个都在北京闯荡的男女碰上了,也好上了。这两个人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都想走正道。男的给农民工烧饭,也许挣不了多少钱,可是,那是靠辛苦挣来的钱,虽然少点,用着踏实;女的开了个发廊,尽管发廊不一定只做剃头的事,可看戏里的交待,曼丽那发廊像是做正经生意的发廊,也就是说,曼丽也是想靠手艺吃正经饭的人。这样,这两个人共同语言就多了:都是二婚的,都有子女要牵挂,都是外来打工的,都是吃辛苦饭的,都是想过合法日子的;这样,两人谁也不嫌弃谁,谁也不影响谁,年龄也合适,凑在一块过日子挺好的。两人虽然也经历了一些过于戏剧化的事,可最后,就是我说的这些相同点,让两人最终走到了一块;有钱了,两人一起回到了刘跃进的河南老家,开了一家小饭馆。
第三对男女,刚才也说到了,就是刘跃进的老婆和她那愿意为她出大价钱的男友。过惯了穷日子的她,忍惯了独守空房的她,一下子全有了:男人有了,钱也有了。儿子也大了,有他的女友,也有他的日子了,她也该考虑考虑自己了,也该过几天省心又舒心的日子了。只是这个女人的命运,很难说从此以后就光明灿烂了。那种爱上了她就要死要活的男人,那种爱上了她就不顾一切的男人,不全是痴情,还有痴情的方向问题。从我的观察,这号男人爱上的时候够疯的,不爱的时候也够木的;但愿刘跃进的老婆永远能吸引住这位痴男,怕就怕哪天这大款又碰上别人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话不光是指人的能力,也指人的魅力。谁能保证自己对某一个人有着永恒的魅力呢?有刘跃进干扰的时候,这男人会有一种抢到的兴奋感和偷情的激动感,这下什么干扰都没了,还能有那么多难得的快乐吗?这个女人麻烦就麻烦在现在的情夫兴奋过了,她可能会一无所有的;但愿她这个情夫,在她没有魅力之前,就不再那么花心了。
第四对男女,就是发廊女老板曼丽和她那没出场多少的前夫。这男的一出场就冲进发廊,要强奸这对他来说还魅力不减的前妻。他找了一个理由,说是曼丽的弟弟欠了他的钱,他要以此要胁曼丽和他复婚。可见,当初曼丽是好不容易才和这个男人离婚的。这男人说得很直接:要么让她弟弟还钱,要么让这欠钱者的姐姐继续给他做老婆。这男的年龄也不小了,怎么还是没活明白呢?曼丽可能从来就没有喜欢过这个男人,他也不认为靠自己的魅力能吸引曼丽。对很多男人来说,讨女人只要是个女人就成,愿意不愿意的,做的时候都一样;有的男人只能活到这个份上。可他的强迫导致的是曼丽更加地反感。这男人没辙了,不过他和曼丽永远有一个联系,他们有一个女儿。在戏的末尾,曼丽和刘跃进开起了小饭馆的时候,他借着带女儿找妈妈的名义,又来找曼丽了;可惜这曼莉和跃进合开饭馆的时候,比曼丽独自开发廊的时候,他更没有机会了。
第五对男女,虽然是一条副线,可戏味儿还挺浓的,那就是戏里的老板严格,和他的老婆瞿莉。这两个人本事都挺大的,在社会上也在家里。严格很会做生意,他对我们这个社会看得很透,他知道要赚大钱得冒点风险;这样,钱是来得多、也来得快了,可是,这非法的风险也就大了。他那不省油的老婆是个上海女人,看来,在她年轻的时候,还是有几份姿色的,怎奈现在人到中年了,还能有个啥样呢?她那打扮挺华丽的,也挺高贵的,光那只包,就够有些人家吃几年的。有钱嘛,就能看着更风光一些;可是,再有钱,往往也是远看着好,近看,有多少钱能挡住那份岁月留下的沧桑感呢?这也是太多的富婆们最无奈的事情了。而他们的男人,又不可能总是远远地看她们,这近看不成的要命弱点,还能让她们那八面玲珑的男人,有多少兴趣呢?于是,这类女人中,没什么本事的只会哭哭啼啼、自怨自艾的,在亲戚朋友圈子里到处诉苦;严格的老婆瞿莉,可不是这类软弱无能的女人。她心也苦,可是,她把心思更多地放在怎么样给自己留后路上面了。为了将来可能到来的婚变,自己在财产上的胜算,她买通了丈夫的副手,让他纪录了丈夫的一些丑事,她打算将来以此要胁丈夫,以得到更多的财产。这是一对目前已经貌合神离的夫妻,这是一对对手型的夫妻。希望女人们能更注意这对夫妻,你如果喜欢严格那样有魅力又有钱的男人,你可得想明白了:你有瞿莉那样的手段吗?
第六对男女是小字辈的,刘跃进的儿子和儿子的女朋友。虽说还是刚长成人的大孩子,可对人间这男女的事,他们已经是熟门熟路了。比起父母辈来,刘跃进的儿子,在情场上更早熟一些。他虽然一脸的孩子相,也没个吃饭的地方,就把女朋友整成孕妇了,还很自然地带着这个不明不白的女人,来北京找他爹过日子来了。现在很多年轻人比他们的父母更潇洒:男的随便下种,女的随便怀孕,将来会不会结婚不知道。这在现在还不到二十岁的男女中,可不是个别的。男孩子倒无所谓,一抬腿就走了;女孩子可要想清楚了:男人和女人不光是这叫法不一样,身上的很多零件都不一样,那零件的作用和反应也都不一样,一旦成了未婚妈妈,这一生的事就不好说了。
这就是现代人的情感故事,很真实!我们很容易从熟人中看到或是听到,也很容易在电视上众多的法制节目里,看到随意情爱的后果有多么地可怕。我不反对现代人能够更加自由的生活,充分选择自己的情人与爱人,我只想提醒一点:你别忘了保护好自己就行。当然,也别忘了法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