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动荡,80年理财如何走向?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收获了大量的财富,但也有些人出现"得而复失"的尴尬。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守住财富,而另一些人失败了?能否让自己手中的财富持久、持续增长?在贯穿我们一生的投资理财过程中,我们可能碰到"暴利"的诱惑,也可能碰到"暴跌"的可能,与财富打一场持久战,也许是更为理性的一种选择。<外汇交易>

  有人说,2007年是中国的"理财元年"。多少从不知道投资理财的市民,从拿着自己的工资奖金战战兢兢买入第一只股票、第一只基金,到欢欢喜喜掘得个人投资生涯中的第一桶金,甚至开始迷恋"投资这点事"。

  然而,随着近来"一月股灾"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一番盘点之后,很多投资者发现自己获得了实现了财富翻番,甚至暴涨几倍的丰硕战果。但展望未来新的一年,大家却发现,与悠哉游哉的金猪不同,上窜下跳的金鼠之年,似乎不可能再让我们轻松将个人财富直线快速拉升,短短一两个月,与财富增长有关的宏观、微观环境却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很可能告别财富暴涨的时代,如何保住胜利成果,让已经收获的财富更持久地握在手中将成为金鼠之年的生存法则。

  不确定因素带走暴利时代

  2008年1月21日,"黑色星期一"爆发,全球主要股市均出现了"9-11"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欧洲各大股市均出现了超过5个点的跌幅,印度股市一度跌停;22日,前日休市的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开盘后即开始大幅下挫,其中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一度下跌419点,跌幅达3.47%,欧洲各大股市均出现了超过7个点的跌幅,亚太股市无一幸免,跌幅巨大。此次"股灾",最重要的原因就是2007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级贷款危机逐步波及全球金融和地产市场,2008年1月,更有花旗银行集团、美林证券等全美顶级金融机构为次贷计提超高额坏账准备。整个市场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担忧颇多。

  2008年金融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对美国以及全球经济可能衰退的隐忧,导致即便是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的中国股市也不能独善其身。此外,国内的宏观经济面也不免令人担忧。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全面通货膨胀的可能来临。物价水平居高不下,生活成本逐日上升,CPI迭创新高,这些对个人财富而言,都存在很强的"侵蚀性",不利于我们积累财富。虽然人民币对美元仍在继续升值,但对持有本币的国内消费者而言,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已经随着通货膨胀因素逐日降低,生活在国内的人们,非但没有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得更多利益,反而要担忧人民币在本国的实际贬值。

  所有这一切,都在告诫我们个人投资者,像前几年那"买入就获利"、"买啥赚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财富爆发式增长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或许,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只能慢慢积累财富。直到危机爆发,人心恐慌的时候,你不再会嘲笑"跑赢CPI,你就是胜者"过于保守。其实,一生的财富长跑比拼的是耐力而非爆发力,稳步致富是我们多数人应选择的途径。

www.c-ct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