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中国商业的“维他命丸”


一瓶中国商业的“维他命丸”

    中国企业都有一个从少林小子到太极宗师的过程。少林小子谁都会打几下,太极宗师则是有章有法,有阴有阳。中国企业要从成立第一天起就有练太极的想法才行。阿里巴巴的马云这样回头总结自己。

    2008年1月杨轶清推出了《商规》1/32开本的“小书”。书的个头虽小,但思想却很强大。这是一本尚未出版就已在浙商群体中流传的“诫商书”。午饭时,犬子问了我一个问题:部门经理、总经理、董事长、全球首富有什么区别?我说都是领导。犬子却说,错!问之。答曰:全球首富一般都不会数钱。我诧异!何以见得?答:游戏中都是总经理说了算。

    在商业进程中,规则,规矩,规律,我们都在苦思苦想,甚至试图去颠覆。但往往我们疏忽了这三个词,甚至有些人到死也没悟透,稀里糊涂。该书中对于“规则”却从小处着眼,对家族企业、政治头衔、宣传部、行贿、官员的话、学历、民主、用人、职业经理人等规则进行了分析并把商学院里并不看好的案例以血的教训剖析让我们感受到浙商实践着的力量。在该书的“规律”中,主业的“新欢”与“旧爱”,做大还是做强还是做隐形冠军,女人不许干涉公司,别做公众人物,如何提前十年培养接班人,富豪榜与杀猪榜等规矩做深入浅出的探讨与分析,个个案例令人深思。在该书的“规律”中却就更深层次的商业精神、商道、商诫做了评述。

    看看这些标题吧:头衔光环不是救命稻草、被坏的TCL干部、学历只是创业成功的第七大要素、不要让别人知道你的孩子有个亿万富豪的父亲、为什么绍兴商界有名牌名企却没有名人、老板们的五味婚姻、可有可无的王石、尽量不要上富豪榜、什么时候进入一个行业最好、柳传志为何看重杨元庆、老板怎样越做越轻松......正如吴晓波所言:这本书不是人参,也不是阿司匹林,而是一瓶维他命,而且口感不错,多嚼几颗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明目醒脑,有时不需要大块头,大家都不是傻瓜,能点到死穴并能起死回生或悬崖勒马就是大智慧。

    在中国文化环境下,商业的最佳生存之道在哪里?耕读传家的书香门弟可以代代相承,但商人的薪火却是传不过三代。在传统的中国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一直是忽明忽灭地闪烁,商业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经济的主流,商人也从来都在边缘徘徊。也因此,中国传统社会的商业文明和商业伦理都没有得到发育和成熟,因为没有根,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商业文明的传承和光大。这是一个被规律所颠覆的时代,资本为王从来没有今天一样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这更是一个规矩常常被突破的时代,中国传统社会缺失成熟的商业文明,培育理性的商业精神才是提升中国企业家软实力的有效补钙行为。

    中国企业要完成从少林小子到太极宗师的蜕变,不仅仅是只盯着产品、品牌和市场,要从深层次上明晰商道精神,用心建立持续的商业智慧。诚信、合作、包容、价值等商业游戏规则的传承和重建,是中国商人在21世纪崛起必须跨越的门槛。

    从商业的宽门走向窄门,从窄门洞开商业真缔的宽门,我们必须考虑中国企业怎么个“死”法,在你倒下的时候,你还能留下什么,除了债务,有没有技术、人才、品牌、营销网络还是土地,或者其他稀缺资源,除了做大做强做久,我们必须群体性、深刻地反思怎么“做死”,惟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不“死”!

    因此,你的公文包里是否多了一些值得读的书,一月一本,一年就是12本,悟透了一点或几点,足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