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上班第一天,机关干部都在做些啥,已经成为媒体关注的一个焦点。这本来应该不算什么太新、太大的新闻。但是不同地方、不同报社记者的暗访,却让人看到、听到和感受到了不同的氛围和面貌,就不得不令人深思了。
新闻聚焦一:大年初七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河南各地各部门工作人员都准时出现在了服务窗口。不过绝大多数人看上去无所事事,有的在无聊地翻看报纸,有的聚在一起聊天。信阳市一办事处工作人员用座机打电话,约人打牌;还有工作人员干脆集体早退,办公室空无一人。(2008年2月14日新华网转自《东方今报》)
新闻聚焦二:2月13日,农历正月初七,是新年上班第一天,本报记者兵分四路,对省、市、县区、乡镇、街办机关干部作风状况,进行了有选择的明查暗访。整体感觉是广大机关干部精神状态饱满,工作作风良好,进入工作状态比较快,过去那种“过完十五才算过完年”的传统习俗正在远离。(2008年2月14日中国共产党新闻转自《陕西日报》)
新闻聚焦三:没有萎靡不振的“节日综合征”,有的是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和破解难题的工作决心。昨天是农历鼠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本报记者兵分多路采访看到,各区县纷纷将改善民生、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作为戊子新年的第一个工作重点。(2008年2月14日中国共产党新闻转自《解放日报》)
其实,上班就是上班,是无所谓节前、节中、节后之分的。可是,“节后上班第一天做啥好?”这个本不该是问题的问题,却常常“困扰”着一些机关干部。前面媒体披露的河南部分公务员节后上班打牌玩游戏等没有进入“状态”的情况,应该说在全国其他一些地方也不在少数。
当然,春节本来确实应该是家人团聚、走亲访友、休闲娱乐的传统节日。但是,作为肩上还担负着为党工作、为民服务重任的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干部而言,是不应该任凭民间流传的“过完十五才算过完年”的“节日情结”或“假日综合症”蔓延到工作中去的,况且机关里还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组织纪律,但是,有的人在春节等这样的假日后,人到岗位心却仍在放假,工作明显不在状态,上班期间来去匆匆、坐立不安,无所事事。有的上网聊天,有的打电话闲侃,有的串岗走动,有的甚至仍沉浸在节日气氛中,继续忙着吃喝玩乐,对于正常的工作能推则推,能拖则拖。这种不在状态,乃至不在岗,或者在岗不在心等现象,无论是于公于私、于情于理,都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节后上班第一天做了啥,做得怎样,可以看作是对机关干部的“新年第一考”。它考出了每一名机关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到底硬不硬,考出了每一名机关干部的民生思想到底强不强。我们天天讲机关干部要转变作风,要有一个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要多为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可是上班第一天就精神颓废,作风散漫,态度傲慢,甚至有的还开会提醒“可能有记者来暗访”,这种严重不在状态和故弄玄虚、弄虚作假的做法,怎么能为一年的工作开好局、起好头。可以想象,如此马虎的糊涂官、混事者,在平时的工作中,也难以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令人欣喜的是,绝大多数机关干部,是能够顺利地通过“新年第一考”的。前面报道的上海和陕西两则新闻,就是很好的例证。应该说,大部分干部节后上班第一天和节前上班最后一天,都和平时一个样,都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踏踏实实干好每一件为民实事。
好作风才能带来新气象。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一年,等待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老百姓对我们也有着好多新的期待,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已经为我们绘就了民生路线图,每一名机关干部,所要承担的压力都很大,容不得懈怠,也不允许懈怠。假期结束,必须立即就将“心”收回,将精力和精神转移到工作上,转移到群众中,不能沉浸在亲情友情的漩涡里不能自拔,尤其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担负着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重要的领导职能,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更不能被亲情友情裹挟着的“私情”所缠绕,要彻底从“过年状态”中走出来,并树立只争朝夕的精神,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去,才能使新年度的安排有一个好的开局,也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做出成效。
新闻链接:
河南部分公务员节后上班打牌玩游戏
上海市首个工作日:解民生难题
陕西节后第一天干部作风目击记:以良好作风回应群众新期待
新闻聚焦一:大年初七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河南各地各部门工作人员都准时出现在了服务窗口。不过绝大多数人看上去无所事事,有的在无聊地翻看报纸,有的聚在一起聊天。信阳市一办事处工作人员用座机打电话,约人打牌;还有工作人员干脆集体早退,办公室空无一人。(2008年2月14日新华网转自《东方今报》)
新闻聚焦二:2月13日,农历正月初七,是新年上班第一天,本报记者兵分四路,对省、市、县区、乡镇、街办机关干部作风状况,进行了有选择的明查暗访。整体感觉是广大机关干部精神状态饱满,工作作风良好,进入工作状态比较快,过去那种“过完十五才算过完年”的传统习俗正在远离。(2008年2月14日中国共产党新闻转自《陕西日报》)
新闻聚焦三:没有萎靡不振的“节日综合征”,有的是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和破解难题的工作决心。昨天是农历鼠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本报记者兵分多路采访看到,各区县纷纷将改善民生、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作为戊子新年的第一个工作重点。(2008年2月14日中国共产党新闻转自《解放日报》)
其实,上班就是上班,是无所谓节前、节中、节后之分的。可是,“节后上班第一天做啥好?”这个本不该是问题的问题,却常常“困扰”着一些机关干部。前面媒体披露的河南部分公务员节后上班打牌玩游戏等没有进入“状态”的情况,应该说在全国其他一些地方也不在少数。
当然,春节本来确实应该是家人团聚、走亲访友、休闲娱乐的传统节日。但是,作为肩上还担负着为党工作、为民服务重任的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干部而言,是不应该任凭民间流传的“过完十五才算过完年”的“节日情结”或“假日综合症”蔓延到工作中去的,况且机关里还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组织纪律,但是,有的人在春节等这样的假日后,人到岗位心却仍在放假,工作明显不在状态,上班期间来去匆匆、坐立不安,无所事事。有的上网聊天,有的打电话闲侃,有的串岗走动,有的甚至仍沉浸在节日气氛中,继续忙着吃喝玩乐,对于正常的工作能推则推,能拖则拖。这种不在状态,乃至不在岗,或者在岗不在心等现象,无论是于公于私、于情于理,都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节后上班第一天做了啥,做得怎样,可以看作是对机关干部的“新年第一考”。它考出了每一名机关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到底硬不硬,考出了每一名机关干部的民生思想到底强不强。我们天天讲机关干部要转变作风,要有一个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要多为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可是上班第一天就精神颓废,作风散漫,态度傲慢,甚至有的还开会提醒“可能有记者来暗访”,这种严重不在状态和故弄玄虚、弄虚作假的做法,怎么能为一年的工作开好局、起好头。可以想象,如此马虎的糊涂官、混事者,在平时的工作中,也难以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令人欣喜的是,绝大多数机关干部,是能够顺利地通过“新年第一考”的。前面报道的上海和陕西两则新闻,就是很好的例证。应该说,大部分干部节后上班第一天和节前上班最后一天,都和平时一个样,都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踏踏实实干好每一件为民实事。
好作风才能带来新气象。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一年,等待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老百姓对我们也有着好多新的期待,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已经为我们绘就了民生路线图,每一名机关干部,所要承担的压力都很大,容不得懈怠,也不允许懈怠。假期结束,必须立即就将“心”收回,将精力和精神转移到工作上,转移到群众中,不能沉浸在亲情友情的漩涡里不能自拔,尤其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担负着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重要的领导职能,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更不能被亲情友情裹挟着的“私情”所缠绕,要彻底从“过年状态”中走出来,并树立只争朝夕的精神,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去,才能使新年度的安排有一个好的开局,也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做出成效。
新闻链接:
河南部分公务员节后上班打牌玩游戏
上海市首个工作日:解民生难题
陕西节后第一天干部作风目击记:以良好作风回应群众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