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新人眼中的PR行业
在来星子源之前,还从未有机会接触过公关行业。以前做过广告,刚开始来时以为公关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能跟广告差不多,策划需要的只是一个好的创意而已。等做了公关才发现,这个行业虽然和广告是近亲,但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公关策划不但要有好想法好文字,更要有大局观念,更要考虑到媒体的需要和后续的媒介执行,这从我上个月操作过的两个案子,富安娜和贝壳汉母就能看出这一点。当跟媒体形不成互动时,稿子就不好发。做广告时是媒体围着广告公司打转转儿,而做公关却正好相反,我们的媒介执行却不得求着媒体给我们发稿。
公关不是“公关”
相比广告而言,公关这个行业对许多人来说还很陌生,给朋友们说我现在在做公关时,就总是还要解释几句。很多人知道有一部电视剧《公关小姐》,故事讲的是广州某五星酒店公关部的故事——自信而受过良好教育的美女,在改革开放前沿广州的五星级酒店,迎接南来北往的国内外商界政界人士,在杯盏交错中谈笑风生,在莺歌燕舞中吃吃喝喝,摆平家庭纠纷和事业追求……
进入策划行后才知道,其实酒店服务业和公关行业完全是两回事(比如酒店公关部其实是负责酒店品牌和对外传播,而基本不会和客人接触——那是销售部或会务、餐饮等服务部门的工作),所以这部肥皂剧的麻烦在于给很多人留下了关于公关的错觉:他们一听到“公关”两字就露出暧昧的微笑,然后语气上扬轻浮地说道“哦,原来是公~关~啊”,后来KTV三陪女郎胸前纷纷挂上“公关”铭牌,公交站牌柱上随处可见牛皮小广告“急聘
为了避免被人误解成在酒店、夜总会里的“公关先生”,我就会给朋友们上课:“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的意思,就是运用媒介等舆论力量,不断优化品牌与周围环境(包括消费者、供应商、政府和行业组织等)关系,从而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行为。最简单的说,我们每天从电视、报纸、杂志到网络上接触到任何关于政治、经济、公司和商业的新闻报道,背后都有公关的力量在左右着我们的看法。在现在这个高度商业化的社会里,公关其实无处不在。做公关,是很牛B的,做这个行业,让人骄傲。
据相关资料统计,截至2007年,全球排名前20位的国际广告公司已有超过三分之二进入中国,且保持着15%以上的平均年增长率。自1984年美国伟达公司进入中国以来,国内五个主要城市专业经济公共关系公司已经超过2000家,营业额超过45亿,年增长率超过30% 行业的高增率长必将带动相关人才需求量的大幅增加。这对从事这个行业的我们来说应该是个好消息。
我的公关浅见
意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我开始大量恶补自己的公关知识,也开始修正自己的公关的看法。曾经简单地认为“公关就是陪客户吃吃饭、喝喝酒”,或者“公关就是写稿、发稿,开开新闻发布会”。做了以后才发现其实不然,公关可以细分为很多种,如企业公关、媒体公关、危机公关等等。
企业公关旨在为企业树立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媒体公关则是公关公司日常与媒体维持良好关系的同时进行检测、评估的一种手段;危机公关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种基于突发性负面事件进行企业形象维护和挽救进行的一系列措施。这都是我们的服务范围,但日常情况下,我们的公关策划更多地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媒体传播
公关是永远的低成本传播利器,甚至有公关第一广告第二的说法。公关除了协调政府、社会公共关系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传播渠道——新闻媒体。媒体是一个具有公信力的舆论平台,影响着大量的阅读者。如何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直接关乎品牌信息到达的受众面。媒体公关不是简单地发发广告或宣传软文,而是要策划和利用一些事件、人物、话题与媒体形成共同的关注点,让企业自然地被推为行业中的活跃分子、领军人物甚至是意见领袖。重在表现品牌的社会责任感、行业使命感和诚信程度,让消费者充分了解企业,从而建立对品牌的信赖。这里有一个角度和尺度的把握,特别要注意不要让聪明的消费者有“炒作”的感觉。
事件传播
事件传播应该说是大公关传播的范畴,虽然它与媒体密不可分,但有其自身突出的利用特点。突出特征是吸引眼球,能在瞬间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高度参与,是建立与扩大品牌知名度的有力措施。所以,如何利用事件来因势利导,借力发力,将自己的品牌置于社会舆论热点中,是低成本传播打造品牌的良好选择方式。有的事件是可遇不可求的,看你会不会把握机会;有的事件是有轰动效应的,但其传播成本是你接受不了的;有的事件是需要你“无中生有”去制造的。如此这些,关键看你是不是会利用机会、把握机会及制造机会,将客户的品牌信息与事件一起,置身于高曝光频率的热点事件中,这需要足够的经验和技巧。
体育营销
越来越热的体育营销,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传播方式。体育与事件有相同之处更有不同之处,它具有更多的贴近性、参与性、记忆性、长期性,甚至还有些民族情结的煽动性。最重要的是能与消费者形成深度沟通,由共鸣达到共识,与品牌建立牢固的信任关系。只是其传播成本非常高,但同样也能找到低成本传播的方式。比如2008年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要成为它的TOP赞助商需要几千万美金,不是什么企业都能承受得起的。但这并不等于你不能利用它作品牌的传播。你可以找出其中的一个能与自己的品牌特性相结合的点,进行局部的结合。实际上有多种方式:如与媒体结合投放特殊形式的互动广告;与奥组委合作进行局部的赛事赞助,甚至是非常规的合作;与体育总局进行项目赞助和产品代言的合作。甚至可以将赞助当投资来做……
在这一方面,我们去年做的很多案子都应用到了奥运营销,我的电脑里就有一些值得学习的成功案例。
网络传播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将改变传播方式。中国互联网用户超过一亿,位居世界第二,其中30岁以下的用户人群占70%,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这个庞大群体是任何品牌都不可以忽视的。
节前我们做了欧普照明的网络公关,由于我们以前在这方面经验不足,对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分析的不够深入,感觉不是十分成功。给我的感觉,如果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就要专门定制针对性很强的传播内容,直接把平媒上发的稿件拿来放到网络上效果就不会很理想,毕竟网络受众和平媒受众的从年龄结构到受教育程度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差异;还有,跟平面媒体一样,网络上也是有把关人的,我们如何打通一些重要的版主和论坛管理员的关节,也很重要。总之,对公关传播来说,网络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战场,应该加大对它的研究。
小结
现在,在公关行业,外资有奥美、博雅、爱德曼、伟达、罗德、万博宣伟和凯旋先驱等几十家;另外还有外国人创办的本土公司如易为公关;本土公司中,有“黄埔军校”之称的蓝色光标,还有PFT宣亚智杰、嘉利、迪思、普纳和广通等不下几千家公关公司。
与广告行业仍是国际
做公关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对这个行业的了解还很肤浅,把自己的一点儿感想写出来主要是想和大家交流,希望同行前辈能指出我的不足,以帮助我在这个行业快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