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蔡的烦恼


老蔡的烦恼

 

老蔡在离县城20公里的乡下承包了一片山林,平时就住在那里。

初二早上,我和雨燕去接他到城里喝酒。

上了车,发现老蔡情绪不是很好。

“这场大雪,冻死了20多只小羊。不过,这两天总算把羊全部处理掉了。养羊3年多,前后投入10来万,最后到手的收入也就10来万。”

“不赚不赔。”我插话。

“可是我投入了大量的人工。盖羊舍,修栅栏,除去材料,也花费了我两三百个工。”

“羊肉你也吃了不少啊。”我打趣道。

“谁愿意吃那么多羊肉啊?早腻了,没办法。”老蔡还是一脸阴霾。

“养鱼的收获如何?”我想岔开话题。

“一样没有效益。前后投入3万,年前干了塘,收获差不多2万。不过,鱼也吃了不少。”

“反正你搞这些东西也不是为了赚钱。”我试图安慰他。

 

老蔡和我是连襟,他比我大10多岁。

老蔡为人沉稳,做事细腻,这一点和我很不同。但我们之间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我们都喜欢喝酒而且酒量不错;我们都喜欢读书喜欢正儿八经讨论国家大事或者轻松谈论文史趣事而不喜欢扯闲也不喜欢打牌混时间;我们都喜欢说话直来直去而不喜欢兜圈子;我们都喜欢踏实做事老实做人而不喜欢虚报浮夸也不喜欢巴结奉迎;……我和老蔡,就是一般朋友,而不仅仅是连襟。我年轻时候每个假期都到湖南,每次都要到老蔡家里大喝一场。我在湖南喝醉的几次,都是在老蔡家里。

我们初次见面应该是在20年前,那时老蔡刚从部队转业回家。

老蔡先在县工商局当过几年科长,又到下面工商所当过几年所长。按照老蔡的学识和能力,在仕途上应该还可以拼一拼。但在这个时代,官场所需要的那种素质或能力,——对上级巴结、迎合、奉承,对百姓冷漠、苛刻、压榨,把工作作为打发时间的手段,把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途径,——正是老蔡所缺乏而且深恶痛绝的,而他本人的那些优良品质不仅不能成为晋升的资源,反而会成为累赘。于是老蔡就慢慢淡出了官场。

50多岁的时候,老蔡在局里担任调研员,这实际上是一个没有任何职责的闲职。只需要一周到局里点个卯,其余时间就可以打麻将泡茶馆。老蔡不愿意打麻将,也没有兴趣泡茶馆,仍然天天跑去单位上班。说是上班,也没有什么事情做,就是喝茶看报。老蔡每天都去上班,被领导看成是碍手碍脚,于是劝导老蔡,以后不用来了,一周一次点卯也不需要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工资照拿。

老蔡才50多点,身强力壮,精力充沛,正是做事的时候。不上班,天天吃了睡睡了吃,成为一头猪,这是他不愿意想象的生活。于是,老蔡想到乡下去开创一个新的生活。

当老蔡跟我说这个想法的时候,我是满心支持的。我们想象着,老蔡在乡下盖一农舍,弄几亩池塘种莲养鱼,春日可以赏花,夏日可以菜莲,秋日可以垂钓,冬日可以踏雪。这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啊。我和老蔡说好,他弄房子的时候给我留点地,我退休后和他一起去过神仙日子。在这一点上我和老蔡也是类似的——我们都是理想主义者。后来雨燕说,一个理想主义者已经不切实际了,两个理想主义者加在一起,就不仅是不切实际,简直是疯狂。

老蔡到乡下生活的想法也得到了他夫人的响应。但是,他们的出发点并不一致。老蔡的想法是到乡下过田园生活,而他夫人的想法是去乡下开辟一片发家致富的天地。

 

通过熟人介绍,老蔡花3万元在乡下承包了一个500多亩的林场。其中有300来亩山林(其中成材林价值在2万元左右),200来亩梯田,还有几十亩荒地,林场中央是一个上百亩的水库。

第一年,老蔡盖了5间简易房舍,3间养羊,2间住人。买了一群羊,当年就繁殖了不少;还将原来被废弃的水库利用起来,养了鱼;又在对面梯田上栽种了果树;为了养羊,还围着林场拉起了栅栏。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一个农庄已初具规模。但我见到老蔡时,一年间他仿佛老去了10岁。

第一次去老蔡的农庄是那年春节期间。记得那时正下着大雪。进得山门,前面山坳里竹林之间是几座小屋,小屋通过一座颤悠悠的木桥和外面相连,一只威风凛凛的大黄狗正蹲在桥头审视来人。好一个悠闲自在的所在!我实在太喜欢这样的地方,尤其是在下雪的季节。原来的安排是吃了午饭就回县城的,但我一看到那雪中的小屋、木桥和大黄狗,就挪不动了。午饭的时候,借着浓厚的兴致,我三几下就将自己灌醉。当大家道别的时候,我正躺在火塘边瞌睡。

其实,他们也知道我是在装醉和装睡,只是不想揭穿我而已。看到他们下了山,我兴奋地冲到山上踏雪逐兔。晚上再和老蔡一道风雪中吃狗肉喝烧酒,那种快活那种惬意真是人间难得几回!对老蔡的下乡生活,亲友大多不认同。所以,我的认同尤其是我以实际行动——耍赖留下喝酒,——对他表示支持,老蔡感到很高兴。

那一年是老蔡夫妇最辛苦的一年。对于老蔡来说,他到乡下仅仅是为了过一种退休后的悠闲生活,有事情做是一件好事。虽然辛苦,对老蔡来说算不了什么。本来他就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人。对于老蔡夫人,她到乡下是为了创业,虽然头一年是最辛苦的一年,但在可预期的未来的鼓舞下,这些辛劳也算不了什么。

以后几个假期,我都会到老蔡农庄住几天。一来我确实喜欢那个地方,喜欢那种田园生活,另一方面,老蔡的乡下生活面临各种非议,我到他那里住几天也算是对他的支持。

单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看,老蔡的乡下生活应该说是成功的。第二年,老蔡在那里盖起了一座三层小楼,通了电,自己修了水塔,还修了简易公路。生活既舒适方便,又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但是,从发家致富的角度考察,却还看不到成功。首先是养羊非常麻烦,由于山林较大,羊经常走失或者被附近农民偷盗,而且,疾病也是一个危险因素;其次,养鱼也看不到收获,一是水面较小,养殖量较少;二是销路不容易确定。唯一可以确定的收益是山上的林木,但林木成长又需要较长的周期。

 

老蔡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他夫人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对待农庄的经营目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终于显现出来。老蔡在实现自己理想的同时,为实现现实的赚钱目标也作出很多努力,但是,这种努力的结果并不乐观,而且,这种努力本身使他感觉到自己的理想受到了损害。

“这些年,年纪越来越大,干活也越来越吃力了,我真的很想休息。本来弄这样一个农场,只是想安度晚年,能做就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可是,这几年,却一直被羊牵着,被鱼推着,拼命往前走。花了太多精力,吃了不少苦,也投入了很多资金,可却没有什么收获。现在,我真想休息了。”

老蔡想休息了,可夫人却不愿意退缩。在养羊和养鱼失败之后,又在寻找新的项目。说到夫人准备在农场投入新的项目时,老蔡似乎感觉到有些恐惧。

老蔡甚至有一些后悔了。本来是想逃离城市的喧嚣,过一种安静的田园生活,可现在,城市的喧嚣是逃离了,却又陷入另外一种更加恐怖的烦恼之中。

感觉到老蔡有悔意,我就感觉很惭愧。当初,我和雨燕是亲友中唯一支持老蔡下乡的。如果我们当初不支持,老蔡也许不会下决心,也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烦恼。

但是,对于老蔡来说,烦恼解决不了问题;对于我来说,惭愧也无济于事。

生活总是要继续,我这样为自己解释;老蔡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我这样为自己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