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爱和大爱,有私和无私
这次雪灾创造了不少闪烁人性光辉的传奇。
最初让我震撼的是那个在深圳打工的叫杜登勇的湖南小伙子。由于没有假期,杜登勇送走女友后留在深圳过年。后来,杜登勇接到女友信息,她乘坐的车子被困在高速公路,而且,由于天寒,她生病了。杜登勇心急如焚,找朋友借了500元钱,前往找寻和探望。坐火车从深圳经广州,辗转来到韶关,进入湖南的高速公路已经封闭。杜登勇只能徒步前行。这时,他身上只有32元钱。由于没钱,这两天他只吃了一顿热饭。在寒风暴雪中跋涉了数百公里,到达湖南郴州时,又累又饿又冻的他倒下了。“我一定要找到她。就是爬我也要爬到她跟前。”
同样让人感动的还有那个在深圳打工的叫刘忠平的好女婿。岳父母带着孩子到深圳来与他们夫妇团聚,车在路上被困了三天三夜。刘忠平想到岳父身患脑血栓、低血糖等疾病,发病时随时会休克,有生命危险,于是毅然前往寻找。乘火车到达韶关,又租面包车继续前行。当面包车也不能通行时,就只有步行。披着一床毛毯,抱着一床棉被,拎着一个热水壶(他在路边花20元钱打了一壶开水,为的是找到岳父时给他吃药),这就是刘忠平上路时的飒爽英姿。风雪中跋涉了十多个小时,刘忠平终于找到了老人和孩子,一家人都还安康。
这就是顽强崇高的人类之爱,这就是真诚凝重的人性之美。人性如此之纯洁伟大如此之光辉灿烂,让我感到作为人的骄傲。
在和几位佛教界朋友会面时,我表达了我的感动。
一位师兄不以为然:“这只是小爱而不是大爱,这还是小私而不是无私。”按照这位师兄的观念,真正的值得推崇的是无私的大爱;小爱和小私是一种较低的境界。
我对师兄此论也不以为然。
在我们身处其中的这样一个一切迅速流变的物质时代,人与人之间传统的伦理、情感、宗教联结被撕裂,每一个人都成为自我世界唯一的核心,人们将社会联结的希望建立在金钱上面。一切情感,包括爱情和亲情,均被认为不合时宜且不可靠。“市场不相信眼泪”,“市场不相信情感”,“只有永远的利益而没有永远的情感”,这种悲观信念充斥整个世界,这个世界让人感到彻骨之寒。
重新构建一个温暖的世界,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爱与非爱,而不是大爱与小爱;是小私与大私,而不是有私与无私。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一个理想的道德世界是建立在小私与小爱基础上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爱的扩展以小私和小爱为出发点,没有“老吾老”及“幼吾幼”这样的小私和小爱,就没有“老人之老”,“幼人之幼”的大爱和无私。
古人还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溪流,无以成江海。”一个人不屑于小爱,大爱会离他更远;不屑于小私,大私会离他更近。不积小爱无以成大爱,没有小私无以成无私。一个人不爱自己最亲近的人能爱谁?一个人完全没有自己的私域何以进入或建立公域?
其实,爱情、亲情、感恩之情,这些朴素的情感一直存在于人们心中,只是,在这样一个商品货币的世界里,当人生的目标被金钱和利益蒙蔽之后,我们逐渐疏于关照自己的内心,于是情感逐渐变得麻木了。
灾害面前,人们心中那些最真实顽强的情愫被唤醒了。尽管是小爱和小私,但如同春天播下的种子,只要我们精心照料,它总能生根发芽并最终成长为大爱和无私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