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投资亿亿声的美资博彩企业,在澳门路凼区大兴土木,力图打造一条媲美拉斯韦加斯的大道,前不久因全球金融海啸冲击,陷入财务困境,不光叫停第五、第六期项目,遣散上万劳工,还要分拆出售部分资产扑水。那条大道尚未成型,反倒露出“烂尾”的迹象,引发澳门乃至国际的关切。
说实在,政府订下接管的预案,出发点很好,是为了“确保澳门整体经济不至崩溃”;更可说“用心良苦”,给本地居民甚至国际社会派了一颗定心丸。但换一个角度看,这样的预案有些欠妥,期期以为不可。原因很简单:处在裁判席上的裁判,是不能随意落场,临时扮演其它甚么角色的。
不是吗?政府如若真的接管赌场等处,留用所有的高层及员工,维持雇佣条件不变,等等,恰是混淆了自身的角色,有“捞过界”之嫌。澳门奉行自由的市场经济,政府应是监管者,只能行使市场监管的宏观职能,也就是借助于立法及行政手段,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商业环境,任由各家企业竞争,在优胜劣汰中实现生产力的提升,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而不需要背负某个企业的存亡重责,更无必要进场接管倒闭的企业。
再说,企业的破产倒闭,本是市场竞争中的常态,既可能是内部管理的原因,也可能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外资企业倒闭,政府去接管,那末本土企业倒闭呢?大企业倒闭,政府去接管,那末小企业倒闭呢?如果政府只是选择性地接管,又如何体现市场公平和社会公正?尤其当政府接管一家有赌牌的博彩企业,如何处置与另外五家有赌牌的竞争对手的关系?监管者临时担当经营者,这双重身份等于裁判兼球员,对手会心服口服么?市场的竞争还能维持下去吗?
只要场上的比赛还在进行,裁判就不能落场,以任何理由参赛。这个游戏规则,应是确定无疑、必须遵守的。那末,倘若真有博彩大企业倒闭怎么办?很好办,由债权人出面,向法院申请并授权,成立由律师和注册会计师组成的债务清偿委员会,依照法律程序公开拍卖,有兴趣亦有实力的自会竞价接盘。当然,政府也要从旁监督,因为收回的赌牌在手,有必要审核买家的资格及发展宏图、运营策略等等,而不能单纯地“价高者得”了。这是参赛的资格审定,当然不属于裁判的工作范围,却是比裁判还高了一个档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