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经》:“ 您觉得目前的创业环境和80年代、90年代创业环境有什么不同?各时代的创业环境都存在着怎样的特点?”
[赵向阳]:创业环境包括很多因素,比如,法律法规,融资渠道,社会诚信,市场机会,竞争者等。我认为,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说,现在的创业环境都比以前要好。国家对私有产权的保护越来越强,对企业经营的范围只要是“法无禁止不为过”;虽然创业融资仍然是困扰99%的创业者的事情,虽然创业的启动资金仍然遵循4F的原则(Family, Friends, Founder, Fools),但是毕竟我们有了更多的融资渠道,比如深交所即将成立的创业板(人称“中国的纳斯达克”),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各种国家融资担保体系。当然,社会诚信仍然是个大问题。诚信是市场的基础,是一切交易的基础。而建立良好的社会诚信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至于市场机会,相比80年代和90年代,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因为人的需要更多元化,要求更高,购买力更强了。有些人可能感叹“为什么我不早生二十年呢?如果我早生20年,也许XX公司就不是XX的,而是我的创建的。”事实上,这种念头根本就要不得。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机遇,也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困难。只有那些有远见有勇气的人,那些能立足现在,把握时代潮流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创业者。每次,当我去参观那些创业园的时候,当我对那些创业者进行访谈的时候,当我看到那些蜷缩在小阁子间里的新生的公司的时候,我就在想,“也许过几年以后,他们中的一个就是另外一个百度,另外一个万科,另外一个阿里巴巴”。
《钱经》:“对于目前80后的年轻人来说,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是否适合创业,存在的机会有哪些?”
[赵向阳]:虽然现实中有一些大器晚成的例子。比如,创建麦当劳连锁店的Ray Kroc,他是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开始创业的。而且象在美国,新生的创业者的年龄大多数都在35岁到44岁这个年龄阶段,但是一般来说,创业是年轻人的事业。因为年轻有冲劲,年轻没有负担,年轻失败了可以重来。根据清华大学承担的“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中国的新生创业者中25岁到34岁之间的人占的比例更高一些。
80后的年轻人创业一般都选择互联网,网络游戏以及动漫等。事实上,自从有了电脑和互联网,我们的社会第一次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也就是孩子在某一个领域的知识超过了父母,孩子可以教父母。在这些新兴的行业里,没有现成的模式和规则,80后可以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而且就创业机会来说,互联网一个百年不遇的机会,而且是一个创业门槛相对比较低,基本上靠个人的创造力和知识,而不是资本和关系的行业。所以,他们很自然而然地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行业。
但是80后很少进入那些传统的行业。比如,你就很难想象,80后的年轻人去做与老年人相关的产业。事实上,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银发产业”潜力巨大;而80后也很少进入婴幼儿产品或者服务行业。因为大多数他们没有结婚,不知道抚育孩子的艰辛和巨大的需要,以及其中蕴涵的商机。所以选择创业,就要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特长的行业,尤其是要选择那些新兴行业,知识经济行业。这对于80后的年轻人克服自己在资金和社会关系方面的不足是至关重要的。
《钱经》:“ 如果选择创业,80后的年轻人存在哪些优势和劣势?”
[赵向阳]:管理学中有一种分析方法叫SWOT:Strength(优势), Weakness(劣势), Opportunity(机遇), Threat(威胁)。不仅公司可以用它来分析自己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以及周围的环境中蕴藏着什么样的机遇和威胁,事实上,我们每个人也可以在生活中,在高考选择专业,大学毕业找工作,或者创业的时候用SWOT来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虽然我在中学教过书,在大学也教过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但是,我并不认为每一个代人之间有巨大的差异,我从来不发出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的感叹“一代不如一代”,我也从来不试图用社会刻板印象来简化自己对社会的观察。我认为,每个人最了解自己,别人很难做出准确的评价。但是每个人在做一些重大的选择的时候,最好用SWOT的分析方法分析一下,非常有帮助。
如果你非要我评价,我只能说,80后的人生经历还不够丰富,阅历还很简单。我记得2000年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我当时创办的一个网站上,名字叫《“三自”“三革”》,大概意思是,我看到过文革的影子,但是没有经历那种折磨;我赶上了改革的春天,但是那时候我还太小,无法成为主角;现在我终于赶上了互联网的革命,我们要创造潮流。你经历多了,你就对生活有一种根的感觉。知道自己从那里来,可能到那里去。80后的人可能需要更多地读一些历史方面的书。因为“历史告诉未来”。
其次,我觉得,80后在创业之前就需要补充一些简单的财务知识。一般来讲,财务知识是所有创业者的一个软肋。你需要知道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盈亏平衡表怎么看,你需要知道你的盈亏平衡点可能在什么地方。而且,开始创业的时候,一定要尽量用最少的资源去做最多的事情。能租的,尽量不要买;能用别人的,尽量不要用自己的。
〈钱经〉: "创业对于一个人来说,想比走职场路,会有什么不同?"
[赵向阳]:表面上看,创业就是你要承担所有的风险。而一般来讲,走职场的职业生涯,你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说明书规定的事情,你就合格了。如果你对你的工作有更多的主动性,同时乐于帮助你的同事也取得成绩,那么你就是一个优秀的员工。但是我在这里想要说的是,创业和走职场无明显的区别,不要简单地把它对立起来。如果你无法负责任地做好你的本职工作,你也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创业者。责任心是“大五人格”(Big Five Personality)中一个重要的人格因素。它与一个人在某一个组织中的工作绩效紧密相关。同时,它也与一个人的创业业绩紧密相关,甚至可以预测创业业绩。所以,不管你在那里,在干什么,尽你最大的可能,做好你手头的工作都是最基本的要求。不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要有职业精神和操守。同时,做好眼前的工作可以为你开创新的成功的机会。
很多学者都感叹说,“中国人,很难组织起来”。中国文化中的那种“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陋习要不得。在这种环境中的公司,很难长大。稍微一大,就内讧,就另起山头。这种情况同时也表现在,我们的社会中有大量低起点的,重复性的创业活动。其中没有多少创新性的东西在里面。按照熊彼特和德鲁克等人的看法,创业就是创新。
事实上,还有另外一种创业类型,叫“内部创业”。它指的是在既有的大公司内部,抓住商机,积极创新,成为公司内部独当一面的内部创业者,或者创建一个新的事业部,或者新的子公司等。很多优秀的公司,比如3M,强生,宝洁等都非常鼓励员工内部创业。内部创业有很多优点,首先,你能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你不用从零开始;其次,如果你的公司很有名气,你不用克服我们所说的“liability of newness”和“liability of smallness”(因为是新生的公司,因为是小公司,所以面临不确定以及客户对你的不信任),客户容易接受你的创新的产品或者服务。同时,内部创业也可以有助于你所在的公司做大做强。当然,要实现内部创业,需要大公司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比如要给予内部创业者一定比例的股份或者期权,把新生的事业独立出来等),还要有支持创新,容许犯错误的组织文化等。
创业无固定的模式。你可以从一毕业就开始创业,在市场的摔打中学习,在尝试与错误中成长;也可以先塌塌实实地工作几年,在为别人工作中积累工作经验,积累资金,人脉。一旦你断定,你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商机,那么再创业也行。一般来说,如果你40岁之前还没有开始创业,那么你以后创业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所以你应该在30多岁的时候,慎重地选择一次。到底是打算自己独立创业?还是好好地做好自己的那份工作,等有机会地话,进行组织内部创业?你应该做一个决断。我反对把创业和走职场截然分开,我希望我们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人,在任何岗位上都要有创业者的心态,都要勇于承担责任和风险。
〈钱经〉:“ 在您的研究中,创业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更适合创业?具备哪些条件创业的成功机率更大些?”
[赵向阳]:影响一个人是否能成为创业者以及创业成功的因素很多。即使从个体的因素来看,也能找出不少于20个的主要因素。但是即使把所有这些所谓的素质,包括人格,动机,情绪,智力,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等都加起来,用它来预测或者解释创业成功,最多也只能解释大概30%的变异。因为创业是个复杂的,动态的,不确定的过程,它还与环境的因素等有复杂的关系。我们很难用这些因素去预测一个成功的几率。我们是科学家,不是巫师。
从个体的因素看,要成为创业者,首先你需要有创业的激情。创业激情就象是一种火在你内心燃烧,在强大地推动你每天早上跳起来,积极地投身工作。但是,根据我的研究,虽然创业激情与一个人是否能成为创业者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与一个人的创业成功关系很小(我的一个实证研究发现,创业激情至少和一个人过去几年内公司的经济业绩的成长相关系数很小)。也许正如阿里巴巴的马云所说,“短暂的激情是不值钱的,只有长久的激情才能赚钱”。其次,坚持不懈和和专注是取得创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但是能做到专注和坚持不懈的人非常少。百度能成功,就得益于李彦宏的“专注,不跟风,不动摇”。创业是很艰难的,只有坚持不懈的人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大多数人都死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另外,所谓创业,就是将现在的资源投入到一个不确定的计划和未来上,以赢得可能的高回报。那些无法忍受创业过程中不确定性的因素的人,是无法成为创业者的。此外,大家还有一个误解,觉得创业者都是冒险家。事实上,成功的创业者从来不冒无所谓的风险,他们都是尽可能地控制风险,他们冒的风险都是经过尽心计算的(Calculated risk-taking)。我的一个朋友也在创业,现在每年的销售额都是5千万以上,同时利润丰厚。但是这么多年,他反复强调的就这样几点“团队至上,销售为王,控制风险”。谈到团队,我个人认为,在组建团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三点:价值观相同,能力互补,相互包容。这三条是我个人在创业过程中用血的教训得来的,也有大量的创业学文献支持。
工作经验和行业经验很重要。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要成为任何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0年,每天4到5个小时的深思熟虑的实践(Deliberate practice)。没有任何人可以随随便便在某一个行业转转或者某个城市转转就可以发现有利可图的商机。只有那些在某一个行业里潜心成为了“专家”的人,才能发现或者创造出别人无法识别和想象的商机。近10年来的创业研究把“商机的发现和创造”作为创业活动的出发点。
当然,比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你的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你对信息的那种嗅觉和敏锐。现在的时代,信息过载,或者说,每个人都被很容易被“信息的碎片”淹没。作为一个创业者,你必须要有狼一样敏锐的嗅觉,知道在什么地方你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然后把它融合起来,从中看到趋势。
〈钱经〉:“ 您怎么定义创业成功是否成功?”
[赵向阳]:对于一般的创业者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首先是生存下来。根据各种各样的统计,中国大概60%左右的新生公司在前三年就倒闭了,所以能生存下来的,你就胜利了一半。为了生存下来,在创业的早期,你一定要尽量地销售,销售再销售,销售为王!同时你要非常重视现金流的管理。一般的小本创业的公司要尽可能要争取在2年的时间内达到盈亏平衡。而那些高成长性的公司,高科技的公司,也至少要在7年以内达到盈亏平衡。
至于我心目中的创业成功的标准,我觉得,很多一味赚钱,广告满天飞的公司并不是我所尊敬的,比如那些做网络游戏的(事实上他们是以毁坏我们的下一代为代价的!),保健品(不知道到底有多大的营养价值,我是从来不信的),留学考试的(我从来都认为他们只是提高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把一个人的机会,转嫁给了另外一个给他们交了钱的人,从中渔利)。
伟大的公司是那些能从积极的方面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公司,他们提升人们的生活。它们在个人的层面上,公司的层面上和社会的层面上都实现了“赢利”。而很多所谓成功的公司,是事实上是以社会的损失为代价换取一己之利的。迪斯尼的创始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别人拍电影是为了赚钱,而我赚钱是为了拍电影”。创业虽然有可能为创业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但是,创业首先是为了满足客户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钱经》访谈
评论
编辑推荐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