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本文不受版权限制)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IIP)《美国参考》 从美国财政部(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获悉,12月2日,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Henry M. Paulson, Jr.)在前往北京参加第5次美中战略经济对话(Strategic Economic Dialogue)前夕在世界事务理事会(World Affairs Council)就美中经济关系发表讲话。以下是保尔森讲话的中译文,由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财政部
部长亨利·保尔森
关于美中经济关系的讲话
2008年12月2日
华盛顿──下午好。我很高兴同大家一起展望将从星期四开始在北京举行的第5次美中战略经济对话。世界事务理事会致力于促进对全球事务的了解,我能在这里发表讲话尤其感到高兴。
布什总统和胡锦涛主席于2006年末建立了美中战略经济对话的机制,将促进双方直接接触作为建立互利经济关系的最有效途径。他们一致认为,由于美中之间存在很多重要的经济问题,需要采取一种新的方式,因而,两年多来,两国最高层次的政府领导人通过美中战略经济对话举行会谈,确定各种日常问题的轻重缓急并着手处理这些问题,同时设定长期目标,建立更为牢固的长期战略关系。
直接接触取得成效
我们发现,相互接触的确能发挥作用,相互接触有助于取得其他方式无法取得的有意义的实际成果。就在今年,我们于6月举行了具有积极成果的战略经济对话,于9月举行了富有成效的美中商贸联委会(Joint Commission on Commerce and Trade)会议,并就经济贸易问题、产品安全问题和运输等各种问题持续举行了一系列会议。
相互接触有助于我们处理当前的金融市场危机。这次危机是全球性的危机,世界各国政府进行了直接接触,为恢复稳定和应对市场的事态发展采取了相应行动。国际间的合作与协调始终十分密切。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赞赏中国在动荡时期所发挥的负责任的作用。我们欢迎中国与20国集团(G-20)其他成员一道积极参与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Summit on Financial Markets and the World Economy),以及包括20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各类国际金融机构在内的各种多边合作机制。
展望前景,正如我们在几周前举行的金融峰会上达成的共识,美国、中国和其他主要经济体必须继续竭尽全力,为稳定金融体系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其中包括实施适当的货币、财政和金融监管政策。我们还同意,主要经济体在2009年5月前再次举行会议,审议所取得的进展。
与中国接触有助于我们管理和解决围绕消费者和产品安全所产生的问题。在莱维特(Leavitt)部长的主持下,我们完成了两项协议备忘录(Memoranda of Agreement),在中国设立了三个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办事处,同时促使两国卫生部建立了真诚合作的氛围。现在,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的工作,要求在制造和销售过程的每个环节保证质量,同时争取私营部门、学术界和各级政府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参与。
即使在贸易关系紧张时期,美中战略经济对话也有助于我们处理各种棘手的问题,保证我们的市场向贸易和投资开放。我们避免了采取有害的、效果适得其反的封闭市场的行动,为签订新的双边投资条约(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举行的富有成效的谈判正在进行。向竞争开放、改革本国经济和欢迎外国投资可极大地造福本国人民,基于这一共同前提,双方的合作受益匪浅。对任何经济体来说,直接投资,如投资制造业设施或服务业公司,最终都是有信心的表示。
在运输领域,双方在2007年达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民用航空协定,今年又启动了运输论坛(Transportation Forum),以确定和应对运输部门面临的影响两国贸易的重大挑战,其中美中战略经济对话都发挥了促进作用。
我们在双方交往的过程中达成了建设性的、富有成效的步调。美国政府半数内阁成员与中国对等官员每年举行两次对话,建立互信,努力消除误解和处理危机,并尽可能地扩大双方的共同利益。我们对双方相互合作的能力建立了信心。在两次内阁级会谈之间还举行大量各类磋商、视频会议和电话会议以进一步推动有关问题的处理。
我们努力集中解决双边经济关系中最重要和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法治、透明度、创新、平衡增长和知识产权等问题。双方的讨论一贯坦诚、具有实质意义和相互尊重。
展望第5次战略经济对话
我们定于本周晚些时候在中国举行的会议将以美中持久经济伙伴关系的基本构件为重点。我们将继续商讨有关战略,如管理宏观经济风险,促进平衡增长;开放投资和贸易政策,包括加强产品、食品和药品安全;在国际机构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增进能源与环境合作。此外,我们还将探讨一个新议题──美国和中国将首次在战略经济对话中重点探讨两国如何通过国际机制共同努力增强全球经济体系。
中国的结构改革规划,包括汇率改革和金融部门自由化,仍将是我们在北京讨论的核心议题。我们还将借此机会讨论其他的关键性政策问题,包括我们各自做出的保持开放贸易和投资政策的承诺,我们为加强金融监管正在采取的措施,以及通过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等多边机构支持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机会。消费者和产品安全当然也将是重点议题之一。
我感谢各位内阁同仁两年多来对战略经济对话的贡献和支持,并感谢他们出席本周的会议,其中包括赵小兰部长、莱维特(Leavitt)部长和谢弗(Schafer)部长,施瓦布(Schwab)大使,总统助理丹·普赖斯(Dan Price),纳斯尔(Nussle)主任,约翰逊(Johnson)署长以及我国驻华大使桑迪·雷德(Sandy Randt)。
当前经济形势
我们就平衡增长、开放投资和贸易以及国际经济合作展开的讨论恰逢其时。美国经济已急剧下滑,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也已减缓。美国和中国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我们两国的经济实力不仅对两国公民,而且对全球每一个角落的人民都至关重要。全世界都将关注我们两国如何度过经济面临重重困难的时期。
15个月前,美国房产市场的修正已波及金融部门,导致银行系统吃紧。美国经济的整体水平也因而下滑。10月31日公布的第3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出现0.5%的负增长。失业率达到15年来的最高水平,仅10月份一个月就损失了240,000个就业机会。11月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到9月份,10大城市的房屋价格比前一年下降了19%,说明房产市场的修正阶段尚未结束。而美国经济进一步减缓更有可能延长房产市场的修正期。
美国国会给予的授权和能力为避免金融市场崩溃发挥了关键作用。着眼于未来,我们同联邦储备系统(Fed)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共同努力,现已具有为维持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而采取必要措施的手段和承诺。今后还有很多挑战,进展也不会是直线型的,但我相信我们已采取必要步骤,走上了通往复苏以及最终恢复繁荣的正确道路。我国体系中的种种无节制现象是多年以来形成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时间。
中国经济形势
中国自身受目前这场金融动荡的冲击相对不那么直接,但仍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经济挑战。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对中国出口的需求将会下降。中国领导人已敏锐地察觉,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开始减缓。11月,中国宣布了一项扩大内需的重大财政刺激计划,这是一项有利于保持全球增长的政策措施。而10月份宣布的农村土地改革计划──如果实施得力──可能有助于中国在提高农村地区生产力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上述步骤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求中国抓住时机再接再励。
为了确保未来经济可持续的强劲、平衡增长,现在正是中国采取行动的时机。这意味着降低对出口的依赖,更多地依靠内需带动增长。实现这种转变需要有魄力的领导以及果敢的结构改革,增加家庭需求并改善中国经济体制内的资本配置。正如我过去强调过的,继续改革中国汇率政策是这个更广泛的改革进程的一个有机部分。自2005年以来,中国已使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0%以上──这一点很重要,很可观,但也需要继续推动改革进程。
满足我们各自经济的需求应同时着眼于近期和远期。在这场危机之中,我们必须以稳定和复苏为首要目标。在我们目前采取措施应对迫在眉睫的经济需求之时,还必须从中汲取深刻的教训,这将有助于我们改革全球经济体系,防止这类危机重演。
迎接能源和环境的挑战
本周战略经济对话的第二个重要议题是解决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两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全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也是全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作为全世界规模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中国了解美国得到的教训:经济繁荣也会增加能源需求,导致环境恶化。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中国70%的能源需求依赖国内燃煤。燃煤消费使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经济增长需要商品和人员的流动,而运输的增长已导致中国过去10年的石油消费几乎翻了一番。中国如今是全世界第二大新车市场,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仅次于美国。我们两国发展合作,建立互信,有助于防止未来对稀缺能源相互竞争。
双方共同解决这些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共同利益促使战略经济对话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Ten Year Framework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 Cooperation)。
这个全面的框架协议在今年6月战略经济对话期间签署,目的在于加强美中合作,促进技术创新,采用高效洁净能源技术,增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
根据这个框架协议,我们初期的工作重点在于制定以下5个领域的共同目标:发电、运输、洁净水、洁净空气、保护湿地和其他自然保护区。我们将在本周战略经济对话期间宣布达成的协议,详细介绍共同采取的行动,以及确定上述各领域可实现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
制定十年合作框架在于扩大气候变化领域的多边努力,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等。联合国公约还得到布什总统于2007年9月同步发起的"主要经济体机制"(Major Economies Process)的积极支持。今年早些时候,在财政部的倡导下,世界银行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建立了一项国际洁净能源技术基金。这项全球基金达数几十亿美元,目的在于消除目前工业手段与现有先进技术之间在经费方面的差距,促使发展中国家采用更洁净、更有效的技术。
上述能源和环境领域的诸多重大行动异曲同工,但应该考虑到,美中两国为实现能源和环境领域的目标面临着特定的挑战,十年合作框架的重点即在于为迎接这些挑战发展相应的能力。我们两国正以类似的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例如确保已证明有效的政策得到实施;对本国公民进行宣讲,使他们的思想行为有利于环保;减少市场准入的障碍,促使新型技术或现有技术更为低廉实惠。
生态夥伴合作关系
除十年合作框架外,在今年6月的战略经济对话期间,我们同意积极探讨“生态夥伴合作关系”(EcoPartnerships),为经济可持续增长确立新的模式。这个方案作为次国家级项目,属美中两国各实体间自愿性的合作关系,包括地方、州或省级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还包括工商企业、高等院校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中方大致上根据上世纪80年代建立的"经济特区"模式建立"生态夥伴合作关系"。当年中国最初在深圳和海南省等特定地区对经济改′政策进行试验,然后才向全国推广。"生态夥伴合作?系"为能源和环保创新及有关政策采取了类似的方式。
在本次战略经济对话期间,美国和中国将确认初步建立的"生态夥伴合作关系"。例如,我们已积极讨论了堪萨斯州格林斯堡市(Greensburg, Kansas)与四川省一城市之间的夥伴合作关系。这两个城市均受到自然灾害袭击。2007年5月4日,格林斯堡市几乎被龙卷风彻底摧毁,而四川省在今年5月因地震遭受巨大损失。格林斯堡已做出承诺将以保证环境可持续性的方式进行重建,所有的新建筑物都将遵照"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白金奖"(LEED-platinum)的标准建造。该市还积极以绿色企业和绿色行业的标准制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四川省的这座城市也将注重以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和绿色企业的原则进行重建。通过建立这样的合作关系,以及作为其中一部分的美中两国行业间发展的关系,我们两国将为可持续性经济增长制定新的能源低消耗模式。
通过十年合作框架和"生态夥伴合作关系",我们获益于利用政府外的设想和领导作用,尤其是来自民间的设想和领导作用,应对我们两国面临的能源与环境挑战。昨天,我们新成立的联邦咨询委员会(Federal Advisory Commission)就与中国的能源和环境合作举行第一次会议,与会的有学术界、非政府组织和民间企业的领导人,商讨其他有助于加速和加强这些努力的途径。我很高兴在今年夏天向北京奥运村颁发"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白金奖",表彰政府-民间合作关系使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历届奥运会中在环境可持续方面最杰出的代表。
通过具体行动应对共同挑战
在两国开始实行十年合作框架时,我们认识到今后十年美国和中国会发生许多变化。为确保这个框架的持久性和有效性,我们酝酿了一个目标高度灵活的永久性组织。最初十年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明确早期阶段的期望,及时解决最初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已经用这种方式加强了我们的努力。
这些最初采取的步骤表明今后会取得一些大有可为的进展,但我们也认识到中国和美国面临的能源和环境的难题都不可能立即得到解决。我们的目标历来是通过政府、工商企业和科学界领导人的才干、决心和奉献取得长期、有意义的成就。
结论
中国将继续在世界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的发展对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我国生产者、出口者和投资人都是一种机会。一个稳定、繁荣与和平的中国符合中国人民、美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最大利益。
战略经济对话最初几年已经表明,直接接触能取得成果。同样重要的是,对话改善了我们两国的关系,因此我们能够有效地处理诸如最近的全球金融动荡等复杂的问题。我们取得的成果首先归功于布什总统和胡主席的远见卓识,其次归功于所有官员的勤奋工作和开诚布公的讨论。迄今为止,我们经受了诸多的考验,我相信如果与现实的中国,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中国继续交往,我们就能够经受更多的考验。
谢谢大家。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