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来,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会一直以为电视的情感节目上请“普通人”做嘉宾,或倾诉情感往事,或处理家庭纠纷,真的都是来自于普通的社会大众。
其实,这些“普通人”不过是群众演员而已,他们在“扮演”普通老百姓,而在节目中并无“扮演”或者“情景模拟”、“情景再现”的任何提示。如果当你看了某一期情感节目,为节目中“当事人”的“真情诉说”而感动、而同情、而唏嘘不已时,如果你当你知道了上述真相以后,会不会有一种被“涮”了的感觉?
而日前,广电总局的一道禁令,则让某些低俗情感电视节目真正感觉被“电了一下”。
和很多事情一样的一窝蜂、跟风相似,与前两年选秀节目的火爆相比,近两年,各大地方台的情感类节目也是“遍地开花”,其中一些甚至成了台里的王牌节目,比如江苏卫视的《人间》和,浙江卫视的《涛出心里话》,重庆台的《情感龙门阵》等,而陕西不但有《诉说》等本土制造的情感栏目,还有《有请当事人》等“舶来品”。
这些情感类栏目大多请到了事件的当事人,在节目中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这些当事人中,有的希望借助节目组帮其寻找亲人,有的借助节目调解自己的纠纷,有的甚至在节目中寻求资助。无论节目内容如何,节目组打出的口号都是“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真实故事”。
然而,随着情感类节目日渐火爆,有观众指出某些节目为博收视率编造低俗情节,逐渐走向“感情造假”的误区。真情实感渐渐被“收视率”扭曲,一些剧组甚至聘请编剧“编”、演员“演”。有时为了博取观众的眼球,不惜编造故事,然后再请些演员来演。唯一的标准就是越曲折离奇越好。而这些节目所关注的内容无外乎婚外情、第三者、二奶、二爷、出轨、不伦恋、畸形恋等题材,完全是低俗地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
不过,面对观众的质疑,节目制作者对此说法并不认可。如江苏卫视副总、《人间》总制片人赵军回应:“其他同类栏目有没有造假我不了解,但我们节目肯定没有。如果网友质疑,那只能说我们当事人的表现太好了,好到让观众以为是假的了。”而陕西卫视《诉说》栏目的编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都是邀请当事人面对着镜头讲述自身的经历,可能造假吗?绝对的亲身经历,绝对的真情实感,这是对所有观众的承诺。”
坦率地讲,作为一名普通的观众,我们无法从根本上知道究竟哪些情感节目在“造假”,或者我们更无资格来评判,究竟哪些情感节目属于“低俗情感节目”。但俗话说,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如果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某些节目不招人待见,甚至让人觉得“恶心”,节目制作者不该紧急“刹车”找找原因么?况且,现在都已经逼得国家电视主管部门发出“禁令”来强令整改了,也足以值得某些情感类节目反思了。
其实,岂止是情感类电视节目,在这个乱眼迷离的时代里,又有多少真相没有被盖上谎言的尘土呢?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窦文涛在节目中曾经直言“这年头,有什么东西是真的呢”?当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曝光的时候,我们知道才了真相;当记者封口费事件曝光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了真相;当山西检察官来京以“涉嫌受贿罪”抓走央视女记者后,有媒体称该记者此前曾经对该检察院进行过调查采访,此次抓人涉嫌“职业报复”,此时,社会公众们更想知道并有权了解其中的内幕与真相。而现实中,到目前为止,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也未必都是真相,我们的社会里有很多勇士以莫大的勇气揭开了真相,也还有很多勇士正在前往揭开真相的路上,或者某一件事情并没有人愿意或不敢去担当揭开真相“勇士”。
放眼我们周遭的世界,其实我们未必都能清晰地分辨出哪些是真相哪些是谎言。比如,在华南虎事件中,从周正龙的虎照开始,我们开始了怀疑;到“正龙拍虎”事件随着司法审判的结束而告一段落时,我们以为找到了最终的真相;然而近日我们又听到了周正龙关于“拍虎”的最新说法,整个诉讼似乎又开始动摇……
其实,不要说那些低俗情感电视节目请群众演员演一些“当事人”,生活中的芸芸众生,又有哪一个不在扮演一个角色呢?只是到头来,各自有各自的代价而已。还是记住电影《无间道》中那句经典的台词吧:“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