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修养与公民语录、公民圣经和公民论语(十一至十五)


 

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共同构建
公民修养与公民语录
公民圣经和公民论语
草案
柏立冬
十一
公民语录十一曰:面子和虚荣心是画等号的,这是人生道路最大的失误,导致人生的失败。然而对面子与情感,形成尊重与至善,达到立体多元的反向思维。正如笔者所写的一首诗,热情知方略,即尊重对方与至善的方法,达到运筹四方;冷静知头脑,将尊重与至善达到仁道的方法,可智慧天下。形成八面玲珑剔透,从而求真至善立志目标,使得人生可以九州风云挥洒人世间,然而,大千世界世事诡谲,风波乍起,非人所见能目睹,再聪明的人也有看不透不可预测的一面。因此,处理各种事态、问题,以及对待一切人事物,首先要保护自己,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谈上如何处理。所以笔者主张立身唯谨,避嫌疑,远祸端,先思退,再思退,满则自损,贵则自抑,保其身。在人生道路上时刻要以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的心态。因为人世间,人为了生存发展遇到的陷井、欺诈、故意中伤是防不胜防,只有加之防范,才可确保安然无恙。面对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和错综复杂的人世间都要留一手,要为眼前利益忘乎所以。
公民修养十一曰:要努力挖掘自己的潜力,而不是寄托在别人身上,所谓博弈,“有为”与“无为”,阴阳平衡,对立统一,和谐思辨,从而“有心之茶,无非茶水茶叶而以”,无心之茶,则包罗万象。做任何事情用心去做,但目的性,不要太强。用一种仁道的心态和无形的方法,从而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能够静的下,扎的深,必有枝叶茂盛的结果。
心聋、心盲、心哑是一种不明理,缺乏智慧的人,是常以羞辱和嫉妒他人为乐,以口角争胜为荣,以自鸣得意为荣,实际上失去的是自己的尊严和人格。因此,每一个公民不要以虚为实,以梦幻为真景,要以随心求真的生活,宽容的心态,建立人生的规则。首先,由外入内的读书,要领会其意,不要囫囵吞枣成为思想的负担,要做知识的主人,利用各种知识成为人生道路生存与发展的方法。要让更多的知识和信息简单化、系统化从容的生活,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一件事情做完再做一件事,一个问题解决完,在解决一个问题,既要解决好眼前的问题,做好眼前的事情,又要有预测性,要防止人生丑陋习惯。一曰:兽性思想在纸醉金迷,耽于声色的习惯中体现,这种习惯会使人落入贫困和疾病的境地。二曰:怯懦、多疑、优柔寡断、依赖性、拖泥带水、不诚实、容易冲动。三曰:自私自利,为我独尊,不择手段捞钱、捞名、捞利。因此在生活中忘解仁义的人很多,自以为高明,如果执迷不误,将走向迷途。人生的良好习惯:勇敢、智慧、明理、理性、精神丰富、勤劳、宽容、豁达、奉献,利他主义博爱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同时抛掉执念,使自己的杯子里不断的装新知识,去体现人生的价值。保持变化的心态,使自己在顺境时不会自骄自狂。在逆境时不会自轻自弃,实践出真知,去除自身的烦恼,品尝人生的甘甜,幸福是同样的,而不幸是各有原因。在人生道路上,要经常反醒自己,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从主观的愿望和客观的存在逐步完善自己的行为标准,俗话说正人先正已。
在知识海洋,提炼自己的智慧,在社会实践提高感知能力,从而修炼一种无中寓有,有中寓无的精神。在学习当中,即要有重点范围,又要有博览广度,以平常心来审度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全貌。洞察真谛,心身处闹市,也能宁静读书思考问题,做到心静自然凉的自律能力。然而,对于欲望而言,是人性的本能,人生在世,必有所求,有求必有得失,有得失必有烦恼。然而贪得无厌是人性的贪婪,就丧失了人格,种种的邪念,也随之而生,自性无常。因此暗味,即看不清人生走过的路,也看不清眼前正常的路,更看不清未来要走的路。只有人类生命的智慧和明理,在五彩缤纷烟雾缭绕般的各种各样的世相中找到自觉,就会找到人生的坐标,就会眼明心亮。只了了解自己的心理变化规律和别人的心理变化规律才能知已知彼,洞察人事物的规律和别人的想法,放下内心的执念,才能增长新的建树。一个人需要有规则,一个企业需要有制度,一个社会需要有精密的规则、清晰的秩序、容易操作的制度、切实可行的法律才能行成科学仁道主义和谐社会。
公民圣经十一曰:意识中的自信和意志中的坚韧是人生道路中成功的基础,人类生命在生存阶段不能只是贪图享受、胸无目标,只是在物质享受当作人生目标,没有想到要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他人多谋福利,在大千世界无论大事小事,都是人做的每一个人只要树立人生的正确目标,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小事,虽然事先并不知道自己能够承担多大的事情。但是心里有理想,一直坚持不懈的走下去,成功就一定向你招手。正如笔者向人们提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尽最大能力做好,没有什么不可能做不成的,永远用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面对人生道路中的各种问号,要让问号变成大胆去做的感叹号,尝试的感叹号,再尝试的感叹号,最后,你就会发现,你就是成功者句号。因此,遇到任何问题,首先考虑的是你一定可以,一定能行,在战略上要藐视他,在战术上要重视他。要记住“不可能”三个字,永远不在你人生道路上出现。虽然做事在人,成事在天,尽可能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就是事情没有成功,你也不会后悔。因为,你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学会了很多知识,为你今后的人生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生的阅历。使你在失望的底谷中爬行,充满了人生活力的历程。这就是生活的勇气,这就是在人生道路中活的自信。战胜内心的脆弱,因为任何人都有脆弱的一面,只要用意志的力量去挑战自身的脆弱,他将是生活中的强者,你将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挫折,直到成功。
这就是笔者告诉人们:这种人才是掌握自己生命的人,将一切人事物不可能的问号,变成一定可能的感叹号和句号。
公民论语十一曰:一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二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三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余师。四曰江海之所以能为白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之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中国成语典故: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汉初年,冯异率领军队攻打赤眉。
在前一阶段,因邓禹等不接受他的意见而失利,冯异丢弃马步行走回城里,最后终于大破赤眉。
光武帝刘秀写信慰劳冯异,中有,“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话。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开始在这方面失利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或成功。
国内外收集各种意见和出版发行联系人:陈灿松顾问和导师(原马来西亚拉曼学院创建人之一;原马来西亚国会上议员;原马来西亚执政党之一马华公会秘书长)
(注:以上两个电子邮箱为国外邮箱,需用MSN、YAHOO等发送邮件方可正常接收。)
北京邮箱:[email protected]
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共同构建
公民修养与公民语录
公民圣经和公民论语
草案
柏立冬
十二
   公民语录十二曰:人世间错综复杂,生存和发展的各个阶段相互竞争都很激烈。如果在这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只懂得一味向前冲,不懂得进退之道,不懂得“好花看到半开时”最美成为含苞未放。“功成身退之道”最适合。要以史为鉴,应该让人们细加琢磨,因此,知进并知退远离是非,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的开展工作,如同母鸡总要下蛋一样,每一个生灵都受到一种隐约,却十分强大的促动力,而产生的能动作用。人们每天必须面对着日复一日的度过,只有在活力迸发的间隙中才能得到松弛,反之,闲散就会给健康抗体带来痛苦,而且是有害的——实际上完全松弛,生理松弛、心理松弛、心灵松弛,我看是不可能的,只有未出生的和死了的人才是真正的无所事事。每一个人面对错综复杂的人世间应该把握一个度,那就是中庸之德,以人道为胸怀,遇事不走极端,恰到好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做人做事要善于把握火候才会有好的效果。反之,有些事情虽然从表面看是大势所趋,然而实质上实施的条件并不成熟,出成了方法不恰、当不周全使得火候“不及”或“过度”结果失败。改革不仅是中国永恒的话题也是世界各国永恒的话题,人类社会只有不断的改革—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创造新的知识——不断的庸聚时代的优秀文化——不断的建立新的规则、新的秩序,就像中国陈云提出:不唯上,不唯书,实事求是。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发展改革开放的道路,适合世界各国国情发展的改革开放的道路。笔者称之为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各国本土化才能世界一体化。让城乡劳动者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生存与发展根本利益得到满足。用正确理论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用正确理论指导世界各国的改革开放。即: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人本价值科学发展学说)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观、大同世界(人本价值和谐发展学说)正向中国理论家胡乔木一贯倡导正确理论指导党的事业。可以这么理解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人本价值科学发展学说)迈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观、大同世界、各国本土化。
    公民修养:学习物理学使人明物象,能够对周围环境中的物象加以解释,同时能够发明创造科学技术文化成果造福人类、造福社会使物质生活更加多采。例如,摩擦产生电:动力发电,电磁原理制成发电机可以照明,取暖,生产,通讯。数学是物理的基础,笔者称为数理性思维。古典文学和哲学是事理学的基础,是人文学的核心。无论是老子和庄子还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黑格尔辩证法统一深化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实践论、方法论、矛盾论都可以运用到人们生活周围每时、每刻发生的一切人事物,去认识、去分析、去处理。人类生命是以哲学思维为指导的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人们周围环境发生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人事物从切入点——问题的核心——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在此时此地发生,事情的演变过程的事态导致的结果。从而使事理学可以明事相,知事理。用智慧和明理提高对人事物的认识能力形成同情答理,识别善与恶,对与错,好与坏,是非分明,产生动机与方法的结果,形成全面系统思维。笔者称为中心型思维,从事理对事态的发展做出准确的预见,从处世不惊、遇事不乱、沉着冷静、得心应手、从容不迫的办事和做事的能力。以人事物发展的规律形成主动、热情、积极、自觉地才能提高办事和做事能力达到最佳效果,也就是说人事间不如意的人事物十之八九,是非所愿的情况太多。小儿叫号,皆其意有不平,自幼至少至壮至老,如意之事常少,各自有之。虽大富贵之人,天下之所仰慕以为神仙,而其不如意处与贫贱人无异特所忧虑之事异尔。故为谓之缺陷世界,以人生世界,无知心满意者,故适此理无须受之,则可少安。所以说中国春节写对联吉祥用语“万事如意”表达人世间普遍存在的共同心态,因为人们面对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都希望自己有较强的办事能力和较好的办事效果,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希望事事如意、件件顺心,都能心想事成获得成功。然后面对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组成的人世间来讲充满不如意,不顺心的人事物太多太多,人在社会主观想法不符合社会存在的事理规律,例如:海底捞月、梦中摘花,因此认识人世物发展规律,遵循自己的意愿符合事理才能有良好的办事效果。由此可见,人们不仅要认真学习硬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社会学、历史学达到分析人事物的环境是什、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更要在社会实践中掌握好人学和事理学的“软科学”是以动态的活动分析人世物变化中的规律,将硬科学转化为软科学,从理论应运到实践创造社会价值才能体现硬科学与软科学相结合在人类社会实践发展的作用。
公民圣经十二曰:处理问题是提高我们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能力、洞察能力的体现。每一个问题都隐含着综合思维和解决方法的科学,每一个问题内都仅有解决之方法。基础的关键就是信心,即自信。用一种立体多元的反向思维方式达到最佳合适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矛盾的永恒性,解决矛盾问题的相对性,只有把无数小问题解决合适才不可能出现大矛盾打问题,人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一个人想适应社会成为生活的强者,就应该主动面对各种存在的问题,因为“问题”对人的发展有着督促的价值,就使人的智慧更加升华,就使人智能更加困难,这就体现了一个人心智状态的健康,因为能冷静理性、主动热情、实事求是从各种角度有浅入深地去剖析研究情况。达到尽可能对问题的存在无所不知为止。然后,溢大千世界没有任何东西能代替人世间的持之以恒、才华横溢未获成功的比比皆是,才智出众的大有人在。知识分子布满天下,然而只有坚忍不拔充满智慧和明理的人才能够虽其自然,随遇而安把握问题的脉搏,按照自然规律解决各种存在的问题的矛盾。持之以恒作为人生的主旋律。
公民论语十二曰:一曰,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二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佚游,乐宴乐,损矣。三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雪,咏而归。四曰,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此福尽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中国成语典故:如释重负
春秋时期,鲁昭公贪图玩乐,弄得平民们很不安定。当时,有三家大臣的势力越来越强,这三家分别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公元前505年,鲁昭公动用武力攻打季孙氏。结果这三家连手,把鲁昭公打得大败,昭公最后出逃到国外,史书写到:“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如释重负”比喻解除了重大的忧患,松了一口气。
国内外收集各种意见和出版发行联系人:陈灿松顾问和导师(原马来西亚拉曼学院创建人之一;原马来西亚国会上议员;原马来西亚执政党之一马华公会秘书长)
(注:以上两个电子邮箱为国外邮箱,需用MSN、YAHOO等发送邮件方可正常接收。)
北京邮箱:[email protected]
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共同构建
公民修养与公民语录
公民圣经和公民论语
草案
柏立冬
十三
公民语录十三曰:人际交往如家常便饭,笔者称为人脉资本。人世间无论是关注、重视、尊重、赞扬、爱戴、羡慕,对于人际交往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是关键。然而,用心倾听对方每一句话,同时俩只眼睛看着对方说话使对方感之尊敬与理解,引导对方多说话才能激发和他人互动的兴趣,形成良好的交流,使对方高兴投入在谈自己要讲的话中。因此,保持沉默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技巧,让自己始终保持在形式上的被动,思维上的主动有节奏的提出重点,引导自己需求了解的问题,做到自信——沉着——冷静——豁达——开朗的性格,幽默的语言——真诚的微笑的传递达到对方好感和兴趣——神态举止的传递——借助对方喜欢的人事物,引导情感转移到自己身上的移情效应,同时要特别关注对方眼睛的瞳孔,它能体现情感——情绪——态度这一点是不依对方意志来控制的是属于大脑思维活动。
公民修养:欲望是人性的本能,人生在世必有所求,有得失必有烦恼。然而,贪得无厌是人性的贪婪就丧失了人格。种种的闲念也就随之而生,自信之觉,因此暗昧既看不清人生已经走过的路,也看不清眼前正走的路,更看不清未来要走的路只有人类生命智慧和明理,面对五彩缤纷烟雾缭绕般的各种各样的世相中找到自性,就会找到坐标,就会心明眼亮。
做任何事情要有独立性不要有依赖性要培养自己能够吸取各方面人的意见,要有亲和力。要选择吸收对自己事业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文化,从人生小悟到人生大悟。只所以有固执己见就是带有成见的负累和思维上的障碍。人生要有自己的信念和精神支柱,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时每刻都在“说法”,不要人云亦云随大流要以仁道的求真至善,对待一切人事物不要随心所遇任意胡来,要学会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善于自己身上找原因。三人之行,必有我师。将愚痴变为智慧,野蛮变成明理,用沉默观察一切人事物。
名利权势不是人生价值是镜中之花,珠宝金玉不是生命的信念是水中之月。在人生道路上吃辣椒能上人清醒、吃苦瓜能调理胃口,创造人生正价值和回报正当利益是做人标准。自己与应该是相对的,洒脱与适当是相对的,只有在做应该做的事情和过自己应该过的生活就是一种自由和洒脱。俗话说:一亩地二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因此,人世间一切人事物都是紧密联系的,要从一点、一线、一面得到立体多元的视角,要有反向思维就不容易产生迷感,要以尽可能恰到好处。人世间不能只懂得金钱、权利,甚至把丑陋、低级、庸俗在社会中蔓延对社会价值观的破坏力非常之大。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都可以感觉到。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自身(外境能改变一个人的外表,内境能改变一个人的全部)人生无常,悲欢常在,逆境中不要惊慌失措,要学会心理自我调节,要正确面对心理的不适应,要有一种感恩的心态,让你遭受挫折使你更加成熟。要懂得困难是暂时的,然而这种煎熬的日子越长就越能锻炼人的意志、越造就你成功的信念。例如: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吃野菜、坐老虎凳、灌辣椒水、钉竹签这种追求理想的信念创立了新中国的诞生。
“仁道无敌”就是以德抱怨对立统一和谐思辨、就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只知贪婪,不觉蹉跎耐人深思寻味。因此,人不要总想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同时也不需要屈己利人,别人也不理解,还是应该牢记笔者提出的:为己利他道德善正德福利。是做人的基本规则。
外圆内方,不露锋芒,坚守信念,坚持原则,这种人使人敬佩属于真才实学行。然而每个公民都会按照自己的习惯和方式处理一切人事物,支配这种习惯方式是人的修养程度、人的境界程度、人的思维方法。同时总认为自己有一定道理。对于有沉浮的人来讲,五雷轰不惊讶,名利诱惑不沉迷,美色不乱无故辱之不怒,厄运临之不怨。人不能锦上添花也不能落井下石,应该雪中送炭,要在人世间无法改变环境就要分散痛苦寻求欢乐,要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乱世中求的平稳,稳中求序,学会求真至善的真才实学,不要斤斤计较小利,要学会专注做事,要充分发挥才智潜能,要学会控制情绪,不要做出愚蠢的事情要记住理性加冷静就会产生最大的智慧。在受到外界强刺激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犯糊涂,就不会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情。
公民圣经十三曰:愿望上一种成就的理想,然而回报就如宴席,一道菜传过来,到你面前时在伸手,彬彬有礼的取出来,再继续往下传不要全部据为己有。因为能够实现愿望的是各种因素组成的,你本人只是其中因素之一,要感恩能实现你愿望的其它因素。同时要学会挖掘自己的潜在能量和资源,做思维的主宰者。更好的利用各种因素实现自己的愿望又能塑造自己的品格,要让众人托起你勾画的理想。通过努力来实现你内心的构想能让你双手收获是因为你思想的愿望和行为的努力,而你被愿望所左右的那样卑微或想促你不断努力去完成你的志向。因为你始终抓住了成就你愿望的本质力量。对于没有思想的人、无知的人、懒惰的人,只能看到人事物的表面结果,而没有抓住人事物的本质力量,只是在叹气中呐喊:命运啊!天命啊!机遇啊!幸运啊!天分啊!等等消沉低落的情绪,并没有在平日培养博览知识、政治品质、广泛的影响力,更没有心甘情愿的经受失败挫折的考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靠着自己脚踏实地的实践中完成无数次最底纲领,用自己坚定的信念克服看不见难以克服的困难,最终将自己内心构想化为现实,构筑了自己人生的大厦。在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达到理想。
公民论语十三曰:一曰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失唯不盈,故能蔽云新成。二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三曰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四曰自诚明谓之教,诚责明矣,明则诚矣。五曰仲尼不为三甚者。
中国成语典故:红叶题诗
唐宣宗时卢渥上京应考,从御沟里拾到一片红叶,上题诗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卢渥将叶藏于箱内,后来卢渥与一位被谴退的宫女结婚,那宫女一见红叶,惊叹道:“次妾所题也。”夫妻从此愈加恩爱。
“红叶题诗”比喻指托物传情
国内外收集各种意见和出版发行联系人:陈灿松顾问和导师(原马来西亚拉曼学院创建人之一;原马来西亚国会上议员;原马来西亚执政党之一马华公会秘书长)
(注:以上两个电子邮箱为国外邮箱,需用MSN、YAHOO等发送邮件方可正常接收。)
北京邮箱:[email protected]
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共同构建
公民修养与公民语录
公民圣经和公民论语
草案
柏立冬
十四
   公民语录十四曰:信念是成功之母。用信念对待失败,它包含着人生的自信,只有在挫折中爬行、在逆境中发展,才能体现人生道路一笔可贵的财富,只有坚持信念的人才能产生持之以恒的动力,才能在艰苦的逆境中比别人更加坚持而不会半途而废。因为它们具备敬业精神、乐业精神、事业精神、创业精神,而不仅仅具有的职业精神,只要树立人生的目标和生命的意义,才再艰难的意境也会坚持不懈,从不会给自己人生旅途留下半点遗憾,因为它们内心存在着理想——信念——自信成为人生永恒的话题。因此,成功的踏脚石永远是人生的磨难和失败,它尤如弹簧在吸收失败和挫折的经验和教训中又在勤奋努力,这就是当代生存与发展应该的心态,而千万不要因为别人的嫉妒甚至记恨产生的白眼、讽刺,而沮丧放弃自己的努力和人生目标,应该积极用正面的态度去理解,把它作为生存与发展中的调味品,这样使你意志更加坚定、更加充满信念和自信,同时你的举止言谈产生的人格魅力将证明你在周围的人已经体现了生命的价值,而不应该让你沉沦。
    公民修养 十四曰:在 人性形成到人性回归是以法道文化的 勇往直前的勇气,积极进取的精神,以退为进形成能进能退的做事能力,面对人世间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要有疾风知劲草,面对各种险恶的局势,这种精神可称为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傲骨精神,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上以退为进对自己存在的缺点和错误要勇于承担责任,因为真实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只有真实才能赢得人们的同情。因为人是吃五谷杂粮,人本身就具有七情六欲、错误始终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只有智慧和明理可以使自己一生谦虚谨慎,可以使不断进取的精神伴随自己一生,让你在人生道路上增加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只有谦虚谨慎的品格呢吧、能够帮人们找到自己的差距,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保持永不自满,理性而冷静的窃听别人的意见和批评从而谨慎做事。反之,骄傲自大、狂妄自负、满足现状、停步不前、主观武断,就像国外一句名言:老狗不能学新招会使一生半途而废。
    坦荡是谦虚谨慎的品格,谦虚是不装模做样、不盛气凌人,从而能做到三人之行必有我师,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虚心向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学习完善自己,懂得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长处,真心的去关注别人菜碟的品种和饭碗的五谷杂粮,以求真至善、扎实作风,在实践中努力工作。就是面对成功和荣誉也要保持谦虚谨慎的品格,以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激励自己不断继续创造新的人生力量,不要因为人生道路有了荣誉和成功使自己的喜悦不能自拔,把荣誉和成功当作包袱沾沾自喜不在进取,而是应该把荣誉和成功成为新的起点,从头做起将己有的荣誉和成功成为过去创造新的荣誉和成功,这样就不会永远守着过去的荣誉和成功将一事无成。
    不要只看自己的眼前利益和长处,眼光要明亮看着远一些,不要自以为是,要学会是就是;应该,非就是非;不应该,是非分明;不要夸耀自己,夜郎自大,这些都属于浅薄无知。如果当代社会遗忘谦虚谨慎、勤奋进取、艰苦朴素,人们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尽情张扬,那么就是当代世界的悲哀,由此可见,笔者构建人性形成到人性回归,科学仁道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是在人类社会人性扩张原始资本到人性张扬科学资本必然王国,迈入人性形成到人性回归自由王国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公民圣经十四曰:不要轻易放弃人生目标,放弃意味着人生失败,心理的失败。在生存与发展的进程中,你的方法没有解决存在的问题可以多换几种方法来解决,用心的寻找正道,不断的寻找,最终相信会找到问题的方法,只要树立牢不跨的信念、压不跨的性格,逆境中培养着自信,同时用心合理深入的思考,苦思冥想出方法,面对困难不惊慌失措,用心考虑每一个细节,准会想出最佳方案,那么前面一定是成功的曙光,记住从内心和语言到行为永远不表现出失败,在任何情况下没有泄气,只有目标与成功,只要努力一定会顺利,因此,你考虑的方法就是未来的前途,什么样的思维就产生什么样的方法就形成什么样的结果。
    人类生命只有孜孜不倦去迎接逆境中的成功,对于半途而废根本不存在,面对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 ,越是在挫折和困难逆境中、越要抬头勇往向前,这种无形的力量将随着时间的演变,使你的意志坚定内心平静这就是成功的砝码。
    人的一生能有几次博,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几次创造性的成就,因此成功与坚持不懈永远伴随自强不息的人,他们永远懂得雨能穿石、铁棒能磨成针、水滴石穿,要挫折和艰难的逆境中坚持努力,才是生活中的强者,记住人生中的坚韧和成功总向人们招手致敬。
    公民论语十四曰:一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二曰,所恶于前,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如先后;所恶于后,毋如从前;所恶于右,恶以变于左;所恶于右,毋以变为右,此之谓结矩之道。三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臣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四曰,夫仁者,以欲立而立人,以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中国成语典故: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晋桓温北征时经过金城,看见昔日种下的柳树已长得很粗大,便感慨叹息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感叹岁月流逝,人生的变化无常。
国内外收集各种意见和出版发行联系人:陈灿松顾问和导师(原马来西亚拉曼学院创建人之一;原马来西亚国会上议员;原马来西亚执政党之一马华公会秘书长)
(注:以上两个电子邮箱为国外邮箱,需用MSN、YAHOO等发送邮件方可正常接收。)
北京邮箱:[email protected]
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共同构建
公民修养与公民语录
公民圣经和公民论语
草案
柏立冬
十五
公民语录十五曰:自卑的不及与自负的过度都属于人生的绊脚石,都属于无知、贫穷、卑微,实质是缺乏人生的底气。人类生命只有自信的自强不息对人生的目标和事业永不放弃,永远充满着希望,认真完成每一个小台阶的小纲领,才能到达成功的顶峰。热爱生命的意义就是在艰难的逆境中创造人生的平坦,在挫折的逆境中创造成功的能力所谓人者无敌,就是用仁道文化以仁爱的和谐,达到“不及”和“过度”阴阳平衡对立统一恰到好处对待一切人事物,从而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环境对生活充满自信,要知道境遇不造人,是人造境遇,用宽松的心态和心境去面对各种不同的逆境中的人事物,勇敢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湮没在人们的灯光里。因此,只有随遇而安,坚忍不拔去面对人生的厄运,同时不停地从生存阶段爬行到发展阶段,保持一种千锤百炼执着的心态,这就是一种意识的力量,只要学会自我控制意识的心态就能掌握生命的节奏,就能收到良好的结果,从而感谢折磨你的人,他使你更加成熟、深沉、稳重、智谋。因为厄运是自己的因素和客观的因素共同造成的,只有不断地自我照镜子充分认识到自己同时也不怕别人说自己的不足、缺点、错误,经常反省自己,反思行为,就不会去嘲笑别人,说三道四。指责自己,不要自欺欺人,不要总是为自己辩护、为自己修饰,要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人生的目标。
公民修养十五曰:任何事情要想良性循环就要友情常在,不仅要考虑你自己的利益,同时也要考虑和你一起合作对方的利益,这样事情才能长久下去,以诚信为人生的准则,以道德规范为行为的原则,才能仁道无敌,在公共环境中要以公德做事,不要在大街随便吐痰、大声喧哗、走人行行道、帮助老人和盲人过马路、在公共交通主动给老人和带孩子的人让座位、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要看红绿灯、不要在大街小巷随地大小便,做任何事情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到有理、有利、有节,落落大方。要养成良好的意识和习惯,要以宪法至上,中庸之德,法道文化,作为人生道路的规则—秩序—制度—法律,在经济生活中要注意还款的期限,还款的数额,避免出现过期,可以用选择合适的贷款方式采取有效提醒措施,例如:短信提示,邮件提醒等,确保还款及时数额。在人与人相处可以想到自己,但是同时要想到他人,要以为己利他主义道德善正德福利为人生基本规则。在人性张扬科学资本时代产生物欲横流感到精神压力、心灵空虚、思想浅薄使得更多的人类生命陷入了浮躁冷漠私欲至上功利最大化的旋涡,他们只是停留在生存的享受,根本无暇去探究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们一步一步成为物资的奴隶,金钱的奴隶,一种人性贪婪的惰性,无法在物资和金钱的面前摆布自己,陷入精神的贫困,价值的贫困,意识形态的空虚,走向生命的躯壳成为欲望越陷越深的殉葬品。而且人类生命一方面被欲望桎梏程度的危害。另一方面呐喊出科学仁道主义伦理学人性真善美所领悟人类生命的人性形成到人性回归,使人类生命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美化,力量得到强化,科学仁道主义伦理学人性真善美对人类生命同清风甘泉,使心灵得到滋润。
在人性张扬的科学资本环境里很容易产生人类生命的困惑、苦恼、忧虑、烦闷的旋涡,达到一种意识的怪圈,这就是人性贪婪的欲望对自己生活苛求的太多,私欲最大化;因此,对于物欲凡是过分的追求和占有都是贪欲,它不仅造成心理的负担,还使快乐远离,同时带来的是痛苦,所以知足才是营造安定的心境和安全的处境,才能活得快乐自由。对于人类生命不能狂妄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以为己利他的思维方法和道德善对己对他人的平和心态看待自己和对待他人的正德福利的理念,不要被欲念所驾御所拖累,要能看得见人世间红绿青蓝紫和大自然生命运动的美景,闻得到公园美妙的花香,在世俗的时代领悟到为己利他博爱的信念。反之,人们都为自己想的到利益最大化,欲望越多往往失去的越多,我们要理性抵制诱惑,保持理智,不要为功利而拼与奔波,对待各种诱惑的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成为理性的平常心,看穿人世间所存在的功名利禄,将痛苦和欢乐只是瞬间而已,要真正悟出生命的真谛人生的价值,这样才能随遇而安,用思维的信念,思想的意念,去支配身体的活动。要学会知足者常安,知乐者常在。因为人性邪恶丑的念头,都是产生在人性贪婪的无止境的欲望的根源,要迈入人性形成到人性回归的价值观,追求人性仁道文化的发展,人心圣道文化的发展,人类天道文化的发展,作为人类社会的理想;然而人世间祸福变幻无常,在市场经济每一个公民都会遇到各种以外突发事件,要以一颗平常的心态对待多变的事态,人类生命理性思考是永恒的话题。
公民圣经十五说:“挫折和逆境”是造就人类生命勤奋的力量,是磨练人的坚定意志,是产生信念文化的快感。只有用意志战胜挫折和逆境不断的自我激励,努力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用智慧把握生命的转机,用自信的力量与挫折和逆境挑战,从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充满着进取的精神,只要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按照制定的计划就一定去实施,哪怕面对失败,唯一的就是总结失败的经验,继续向目标发展,这就是成功的基础,失败只是人生道路中的经验和力量,用平常心接受挫折和逆境,使我们已知道问题的存在,懂得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分析存在问题的所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内心充满智慧和自信的力量去做,就可以做好。永远不要消极认定没有什么不可能行不通的,在以人生道路上合乎道德不违法从来没有“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只会对事实认识不够,经验不足或者还没有到火候。由此可见,我们要分析了解大千世界存在的一切人事物,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那就是知识的力量,最终要善于辨别一切人事物存在问题的本质,形成分辨真善美和邪恶丑,识辨真伪的能力,达到崇尚真善美,唾弃邪恶丑。
公民论语十五曰:一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知其道得之,不处也。二曰,饭蔬食饮水,曲肱不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四曰,德善不足以为政,德法不足以自行。
中国成语典故:贪得无厌
春秋末期,晋国国中有六个上卿:赵、魏、韩、范、知、中行。在六个上卿中,知伯是个野心勃勃的人,他总是处心积虑地想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有一次,知伯联合韩、赵、魏去攻打中行氏,在把中行氏消灭后,他便把中行氏的土地侵占了。过了几年,知伯又派人去向韩康子要求割地,韩康子惧怕知伯,便忍气吞声地割了一块有一万户人家的地方给他。
知伯得到这块土地后,又派人去向魏桓子要求割地,魏桓子本不想给他,但怕他起兵攻打,也不得已割了一块土地给他。
这时候,知伯以为全天下的人都怕他,于是他有派人去要赵襄子割让蔡和皋狼这两个地方。
可是,赵襄子却不答应,说:“土地是先人的产业,我不能随便送人!”
知伯得知赵襄子不肯割让土地,十分生气,便越韩康子和魏桓子一同去讨伐赵襄子。
赵襄子知道自己寡不敌众,便迁到晋阳城中坚守。结果知伯围攻晋阳三年,一直没能攻打下来。
但这时候,晋阳城里粮食快要完了,知伯又用水淹城,形势十分危急。赵襄子便派张孟淡去游说韩康子和魏桓子,说动他们反过来攻知伯。
韩康子和魏桓子本来就对知伯不满,知道知伯贪得无厌,灭了赵襄子对他们没什么好处,便答应和赵襄子一起联合起来,灭掉知伯,然后平分知伯的土地。
于是,三家约定由赵襄子乘夜出兵袭击,韩康子和魏桓子作内应。结果,三家联合,终于击败了知伯,并将他杀死。
就这样,贪得无厌的知伯落得了一个可悲的下场。
    “贪得无厌”喻贪心没有满足的时候。
国内外收集各种意见和出版发行联系人:陈灿松顾问和导师(原马来西亚拉曼学院创建人之一;原马来西亚国会上议员;原马来西亚执政党之一马华公会秘书长)
(注:以上两个电子邮箱为国外邮箱,需用MSN、YAHOO等发送邮件方可正常接收。)
北京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