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戈尔巴乔夫与万科股价说起


 

曾看过一个不知是否真实发生过的笑话:戈尔巴乔夫在任前苏联最高领导人时,一次因急事外出,要求司机开快车,并不惜闯红灯,司机为安全起见,并没有这样做。戈尔巴乔夫很生气,就要求亲自开车,和司机换了位置。很快被交通警察拦下。交警队长发现一起事故迟迟没有得到处理,就问当值警察怎么回事。警察:“不太好办,因为违章者来头太大。”“是什么官衔?大到什么地步?”“我不知道有多大,但连戈尔巴乔夫都只是他的司机。”
 
之所以想起这个笑话,是因为这两天看到万科股权激励相关报道的只言片语,又回忆起几个月前,曾有人写文章认为万科管理层会为争取个人利益,努力实现万科良好的收益,使得万科股价维持在高位,这样在当时买进,就是“无风险”套利。类似的说法是,宝钢在去年协议入股深发展,有人就认为深发展的股价不会跌破宝钢入股的协议价格。事实上万科和深发展的股票随后都大幅下跌。这和误将戈尔巴乔夫的司机当成他的上级是一样的错误。
 
不久前曾听天相的林义相的讲演,他的基本观点是决定股市涨跌的基础是股市的供求关系,中国股市是政策市。恐怕都是根本错误的观点。股市的供求在短期内可以影响股市涨跌,但如果没有基本面的支持,都是不可持续的。只有基本面支持的股市涨跌,才是可持续的。并且从长期来看,股市涨跌都是经济基本面的反映《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中提到:二战以来,美国公司整体盈利增长55倍,股市上涨60倍。虽然期间有过4次战争、9次经济衰退、换了8个总统。总统和战争都不能长期影响股市,某些上市公司高管或某家公司又怎么能最终决定市值成百上千亿的个股股价呢?日本1990年代经济半身不遂,股市同样半死不活。如果政策决定股市,那投资者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打探、琢磨可能出台的政策,那就不必学习研究市场,而应该研究《周易》。其实政策短期能起到兴奋剂或灭火器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决定股市涨跌。20062007年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印花税率的上调,都未能根本阻止股市上涨,而今年以来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印花税率的下调,领导的讲话,都未能根本阻止股市下跌。即使是1997年香港财政司用真金白银入市买股票,也只是暂时让恒生指数上涨。
 
股票的估值,市盈率是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但市盈率是建立在企业永续经营的基础之上的。而房产企业将房屋售出后,未来的土地在哪里,是个很大的未知数。如果不能稳定、持续地取得土地,房地产企业的永续经营假设就不能成立,则不能用市盈率指标来衡量房地产股市的价值。
土地与房屋价格对房产企业的盈利非常关键。而20049月前开发商通过半透明的协议出让方式取得了大量土地,当时房价相对较低,地方政府胃口也不大,协议出让价格往往明显低于市场价(付出寻租成本后更低)。当房价不断高涨,地价与房价的差价空间逐步放大,房产商利润丰厚,在胡润富豪榜上攻城掠地。但20049月后,全国所有土地出让都必须通过拍卖、招标的方式进行,房价上涨又拉动了地价上涨,地方政府的胃口大开,加上房产商盲目乐观,造出了一个个“地王”。同时,房价开始下跌,部分地区下跌明显。地价与房价的空间不断收窄,甚至有闭合的危险。因此目前的地产股可能不但不适合用市盈率来衡量,对于部分现金流紧张的企业,甚至应当用清算价格来评估。
 
以下是两位比较有才的网友填的词:
 
沁园春·股灾
沪深风光,千点直跌,万民被套。
望神洲内外,魑魅魍魉,国门前后,豺狼虎豹。
六一二四,一一点九,欲与欧美试比高。
须来年,砸股指期货,看谁底深。
股市如此难料,引无数大佬竞折腰。
惜九零日本,略输精彩,九七亚太,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山姆大叔,只顾埋头印钞票。
俱往矣,数历史跌幅,还看今朝。
 

念奴娇·六一二四怀古
大盘全绿,牛市尽,万民被套深沪。
回首西边,人道是:零五中国股市。
外资扇风,内资点火,卷走千亿金。
证券市场,一时多少热钱。
 
遥想日本当年,泡沫吹大了,雄姿英发。
美国抽针,谈笑间,股市灰飞烟灭。
风水轮流,美欧应笑我,人傻钱多。
大厦将顷,一针还戳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