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小时航程,当地时间晚上7:30飞抵以色列机场。
天色已黑分辨不出地貌景色,乘穿梭巴士进入候机厅前瞥见一小块精心栽种的椰树、棕榈树的园艺,想必机场处在荒凉的旷野上。当年作家马克·吐温来到今天称之为以色列的地方,曾这样描述“在所有景色凄凉的地方中,我以为,它应是首屈一指。那里寸草不生,色彩单调,地形不美。谷地是难看的沙漠,沙漠周围是一些荏弱的植物……这是一块没有希望的、令人沉闷的伤心的土地。
就是这块令马克吐温沉闷的伤心的土地却是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公元前13世纪末犹太人远祖希伯莱人从埃及迁居到巴勒斯坦,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公元前722年和586年,这两个王国先后被亚述人征服和被巴比伦人灭亡。公元前63年罗马人入侵,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流亡欧美各国。公元7世纪巴勒斯坦被阿拉伯帝国占领,阿拉伯人从此成为该地居民的绝大多数。16世纪巴勒斯坦被奥斯曼帝国吞并。19世纪末,欧洲犹太资产阶级发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并于1897年成立了“世纪犹太人复国主义组织”。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11月2日发表《贝尔福宣言》。表示主张“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共法律保障的犹太人之家”。1922年,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训令”,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以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成立,划归以色列的国土1.52万平方公里,但以色列占领了许多原本不属于自己的阿拉伯领土,包括巴勒斯坦被占领土,耶路撒冷阿拉伯区和戈兰高地,实际上控制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近150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过关手续比预想的简单,顺利取了行李,只是行李箱上的密码锁不见了。
出了候机厅空气清新凉爽,精神为之一震,哦,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
一行五人搭乘的小巴刚启动,正站在通道上面对我们寒暄的F女士马上回转身坐到了座位上:“对不起,在以色列规定:公共交通行驶时,不能站立。原因我就不解释了。”刚松弛的神经又紧张起来。
机场到市区不过半个小时的车程。
晚9点钟,市区道路上已很少车辆,两侧绿色植物昂然,建筑清一色的浅黄色石材装饰,简洁古拙自然,似从大地生长出来的,联想到类似建筑风格的希腊雅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