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误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前进的动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纠正少数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和思想疙瘩,才能振奋精神、明确方向,科学发展、务实为民。 

    一是“担心论”。担心科学发展强调多了,可能影响干部群众发展的积极性。少数领导干部过分地强调搞经济、抓发展,要有创新,要有闯劲,提倡大胆试、大胆闯。此话确有一定道理。但是,试和闯不能违背科学发展的规律,不能借口“创新”而置“科学发展”于不顾;鼓励干部群众发展的积极性,不能以牺牲和破坏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损害群众和国家利益为代价。 

    二是“畏惧论”。讲科学发展则不敢发展,把科学发展与加快发展对立起来,不敢作为。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发展是又好又快发展,它不但关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更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而且要在质量的前提下,谈规模和速度。加快发展,不是不要成本地盲目发展,更不是不计效益的野蛮发展。相反,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好”字优先,在推进又好又快发展上建功立业,不能因为“好”字难学,“好”事难为,而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三是“超前论”。认为本地尚属欠发达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付出代价,现在讲科学发展条件不具备,时机未成熟。从全国范围来看,有些地方欠发达,甚至是贫穷不堪,的确需要加快发展,才能赶上其他地区。但是再快也不能没有好的原则,也不能为此付出不必要的沉痛代价。一些地方在资本原始积累、产业积聚的过程中,一些严重污染环境、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和职工安全、“黄、赌、毒”等等的项目也敢上,也急着要上,结果经济可能暂时上去了,但是环境污染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难保了,社会和文化生活滑坡了,这些短期、短视的做法,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是万万不可取、不可为的。 

    四是“自满论”。认为本地区是后发地区,已注意了科学发展问题,加之生态条件较好,不存在不符合科学发展的问题,目前讲科学发展不是当务之急。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在发展问题上,同样不能有自满和小富即安的错误思想。一些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表面上蒸蒸日上,但是如果因此高枕无忧起来,放松对科学发展规律的把握,放松对各个环节的监管和监督,很容易引发严重的责任事故,甚至可能引起重大人身伤亡。近阶段,山西襄汾煤矿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一些地方频繁出现的安全事故,应该很好地敲响一些官员自满、自狂的警钟。 

    五是“前提论”。认为目前只有先抓经济发展,其他的暂时顾不上,只有经济上去了,蛋糕做大了,才谈得上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确,党中央一再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向来就不是绝对对立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学会弹钢琴,坚持做到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科学发展观,不但关注社会财富的创造和涌流,更注重社会利益的分配和调整;不但关注经济实力的增长,更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不但关注开发和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更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但关注群众基本需求的满足,更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坚持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做到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是“吃亏论”。认为目前考核评估机制没有跟上,讲科学发展可能影响政绩,继而影响个人发展。党的性质和宗旨已经决定了,党员干部除了为人民服务的权力,当好人民公仆以外,没有其他任何特权。抓发展,固然可能和个人的政绩、前途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不能为了个人出名得利而人为破坏科学发展的规律。有抓科学发展“吃亏论”的领导干部,首先已经把自己摆在了党性要求和人民期盼的对立面,是对不起自己的“党员”、“干部”身份的。 

    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影响科学发展、阻碍科学发展的错误思想、认识误区,也许还远不止这些。但是,有一个就必须清除一个,发现一个必须整改一个。为了党和人民的千秋伟业,只有高度重视并切实纠正这些认识误区,才能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扫清思想障碍,推动党的各项事业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不致成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