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压力:流动资金紧张、市场竞争大、就业压力大
市统计局:机遇大于挑战 2~3年内经济发展迅猛
10月20日,市统计局局长唐英瑜就我市今年1~10月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时指出,金融危机对我市的影响从10月开始显现。他用几句话总结了这种影响——态势良好、形势严峻、机遇挑战并存、可以顺势而为,但总体看,机遇仍然大于挑战。
影响
带来三大压力
唐英瑜称,照经济规律,金融危机对内陆地区的影响一般迟于沿海6~9个月显现,危机对我市的影响从10月开始显现。从表现形式看,金融危机给我市带来三大压力: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商品市场竞争压力大、就业压力大。从统计报表看,我市经济增速前几年一直保持高位运行态势,但今年1至10月同比增速为14.9%,较今年前三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工业、房地产、税收三方面受到影响。
工业方面 汽摩尤其是汽车产业出现下滑,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拉动GDP下滑0.18个百分点。具体分析,重庆摩配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受下游企业减产的影响更突出。订单的减少让企业生产难以为继。从9月至今,重庆摩配企业至少有20%~30%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保守估计约两三百家。唐英瑜还称,等到年底银行、机构、个人催款之时,将直接导致部分摩配企业崩盘。
房地产业方面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逐步显现,房地产业也受到冲击。房地产增速同比下滑3.3个百分点,拉低GDP0.08个百分点。而楼市的低迷也直接影响到钢铁、水泥、玻璃等建材行业。
唐英瑜称,预计明年国内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下滑至10%以下。我市房地产投资增量也将从今年的6800亿元减为2009年的3200亿元。
税收方面 营利性营业税同比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GDP下滑。
未来
机遇大于挑战
“重庆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大家要充满信心,”唐英瑜表示,尽管也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重庆的机遇还是大于挑战,预计未来2~3年内,重庆经济仍有望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
机遇一: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唐英瑜解释,近期国家“偏热”的宏观调控政策对重庆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可以借助国家宏观调控之力谋求发展。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民生工程、产业结构调整四大方面。国家致力调控的方面,均是重庆正要大力发展的产业。
此外还可借助国家的调控力量加速工业结构调整。
机遇二:全市消费蛋糕做大 虽然我市近年消费增长很快,但比例失调——市一级消费占61%,县城一级只占13%,广大农村仅占26%。国家出台政策扩大内需,重庆可借机改变消费市场不足、不平衡,从而做大全市消费蛋糕。
机遇三:解决产业短缺问题 沿海企业正加速将产业向我市等地转移,今年1至10月,全市实际利用内资中,超过八成属于东部沿海地区的资金。沿海企业产业转移,能解决我市产业短缺问题。
机遇四:投资安全性有优势 与东部沿海相比,我市成本优势明显,对外贸易占比较低,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冲击较小,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具有优势。
应对
沿海企业西进 渝企急练“内功”
西部最大泵产品制造基地日前在井口工业园竣工投产。全国有4000多家生产水泵的企业,但生产高端产品的只有10多家,重庆水泵厂正是其中之一。重庆水泵公司一负责人表示,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情况下,工业企业只有跳出竞争激烈的“大路货”产品领域,调整结构进入高端产品市场,才有望立于不败之地。
沿海产业加速转移内地
唐英瑜称,受金融危机冲击,大量出口企业将市场重点转向国内市场。与此同时,国外企业也盯紧中国市场,2009年国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这令国内企业担忧。而重庆企业还要担忧的是,沿海产业将加速转移至重庆等内地城市,这对本土工业产品销售及本土企业竞争实力都是巨大考验。
渝企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唐英瑜说,面对外来企业及资金的渗入,重庆工业企业已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
作为我市支柱产业的汽摩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扩大市场竞争力,正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核心部件制造和零部件制造的技术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创新产品,减少对国外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高度依赖,力争获取价值链两端的垄断利润,并鼓励优势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
减免税收等解决就业难
唐英瑜说,沿海企业减停产或倒闭破产,下岗人员返渝再回农村难,这给城镇就业带来压力。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回潮带动的就业难问题,政府将采取信贷支持、减免税收及鼓励自主创业等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缓解矛盾。
就业压力大 金融危机对重庆影响开始显现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