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不能成为大学生心中的“痛”
李华新
11月20日对从事高校工作的人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每年一到这天,就意味着一年一度的高校就业大战拉开了帷幕。近几年,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就业大战提早开始,一些高校甚至提出“全年就业”的概念:大学生求职不再有季节之分了。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11·20”有些特殊:明年,611万2009届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这是当年毕业大学生人数首次超过600万。而今年一个众所周知的背景是,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海啸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中国青年报》08-11-21)
2006年,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这样一个观点:大学生已经成为普通劳动者。高等教育的普及,让普通劳动者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成为现实。反过来,越来越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成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接受的一个现实是,大学生成了素质比较高的普通劳动者。
的确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值钱了,而且是因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明年的600 多万的大学生离开校园,就在面临就业难,而这一问题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其实就是一个已经绕开的话题,但是,想不到的是现在的就业形势,要比今年的年初还要激烈。以为可以轻松拥有一份不错薪水的工作,或是一位你是名牌,一切都优厚待遇就应该属于你的想法,似乎已经远去。
实际上现在的大学生,不管是名牌的学校,或是那些曾经是什么状元什么头名的学生,进入社会之后,那么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而且现在的大学生的那种以为自己生来就是精英的感觉,似乎是已经不再具有了。而且不管是什么工作,不管是那个单位,大学生已经不是什么天之骄子了,而且即使是如老步那样去卖肉,或是如董冰那样的去修电动车,以及卖什么羊肉串,糖葫芦什么的,也并不是不可以,也不是什么都不能做的事情。
因此,还需要读书吗?读书还有用吗?现在的学生如果是参加工作,估计最差是工资大概也不会低于大学生们的,所以即使是不去上这个大学,那也不去要做什么精英版精英的话,也许也不会比这些已经上完学,就业如此之难,或者是要比现在再承受力,心理准备要好一些。
大学生就是普通的劳动者,而不是以毕业就成为精英,就成为高收入者,就是一些享受锦衣玉食的高级白领,一切要从基层做起,从最普通的事情做起,你只是接受了高等教育,而不是无需艰苦奋斗,就坐享其成的食利者。许多大学生自己的·观念已经开始转变,但是作为家长,似乎不会一下子就会转变这种观念。因为那个考上大学,似乎据说人生命运改变的起点,而现在新的人生起点,似乎又在重新打造。
有人说,今年是大学生成为普通劳动者的元年,那么一切就从今年金融风暴的降临开始,因为大学生毕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一族,今天不是社会精英并不等于今后永远不是,也不是在今天的低薪低报酬的岗位,就永远是仅仅是为自己生计而奔波的群体,因为新的精英也必将从这些人中产生和出现。
就业不会也不永远是大学生心中永远的“痛”,而且转念想想,就能明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话的含义,因为也许是在你成功之后,你还会感激这些困难。
就业之痛看你如何来看,因为困难总是暂时的,有痛才会促使你痛下决心,才会使你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才会有所创造,才会自强不息。
大学生不是一毕业就拥有了长期有效使用的而且伙食不错的饭票,也不是自然而然地就成为社会精英。它需要磨难,需要有足够的承受,而当下人生的路,刚刚开始起步,锦绣前程,依然属于你们!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