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金融风暴你心理准备好吗?
-------谈谈如何预防自杀
导读:华尔街金融风暴横扫全球,2008年的冬天让世界经济感到了刺骨的寒冷,身处此中的人们也在经历着一场心理寒冬。2008年10月6日,美国洛杉矶金融从业人员拉贾拉姆在枪杀5名亲属后饮弹自尽;10月15日,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期货交易员路易齐因投资失利,吞枪自尽。
国内同样有悲剧发生,香港等地频频出现富翁难以接受资产蒸发而轻生的事件。10月15日,广东中谷糖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人称“糖王”的庞贵雄从住所23楼跳下身亡;16日,四川佳美植物油有限公司董事长谢贵华从办公楼7楼跳下身亡。11月12日江苏泰州兴利来特钢有限公司董事长、54岁的亿万富翁包存林自杀……
预期焦虑产生轻生念头
股市暴跌之下,多少人的发财梦破灭,还欠下一屁股债。跌跌不休的股市,让普通百姓们也都经历着一场大规模的全球金融危机,一些人已难以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从美国到香港到内地,都不时传出民众轻生甚至杀害全家后再自杀的悲剧。
股市问题已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心理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也在近日发出警告称,全世界有数亿人受到抑郁及情绪紊乱等精神健康问题的困扰,而当前的金融风暴可能更加深这些敏感人群的不良情绪,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导致精神健康问题加剧。
面对像金融海啸这种大的公共突发事件,很多人会产生惊恐、紧张心理。身边的人一直在讨论这种不良话题,更加重了某些人的焦虑。这在心理学上叫做预期焦虑,因对事件无法把握,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不知道到底会产生多么恶劣的影响,久而久之,心理上会产生抑郁,情绪波动很大,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轻生念头。
“金融海啸”正日益侵袭白领阶层的心理。最近从全国各地多家心理咨询机构以及新闻报道了解到,近几周内,因为金融危机导致心理压力过大而进行咨询的白领员工骤增。他们大多在涉外企业工作,由于担心公司裁员和收入锐减从而产生焦虑、失眠甚至恐惧。
应激反应导致绝望自杀
据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病区副主任谢永标介绍说,最近来咨询者,明显多了一批“金融危机受害者”,这些人以中青年男性居多,炒股做投资,结果大部分钱短时间内赔光蒸发,焦虑、失眠等身体反应不断出现。
一般能够主动来医院寻求专业帮助的人通常心理问题不算太严重,更令人担忧的是那些产生生存绝望感,认为找医生无济于事的人,他们面对突然而来的打击,难以承受,通过了断生命来逃避问题,这些群体多数有抑郁焦虑情绪。
当金融风暴袭来之时,一些人在一夜之间变得失业、贫困甚至一无所有,谢永标分析说,心理学上称之为“应激反应”。这种财富蒸发般的失去会使其遭受巨大的心理冲击,会让人感到对外界的一种不可掌控性,安全感严重下降。他们会出现职业丧失感,生存危机感。尤其是一些在前两年赚到不少钱的人心理落差更大,如同从天堂一下子掉到了地狱。当产生了生存绝望感时,有的人最终选择了自杀这种解脱方式。
冷静思考最终选择自杀
有一部分容易选择轻生的人,除了有抑郁焦虑情绪外,确实面临严重的现实问题,经过再三冷静思考认为,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只有死路一条。如几天前深圳福田区一青年女子,因炒股欠下高利贷,找公司要求补偿无果,结果爬上公司大楼要轻生。欠下巨款,尤其是借高利贷的,这种困境远远比赔光自己的钱要严重得多,如果死了,自己欠钱的事就可以到此为止。
冷静思考决定轻生前,会冷静地将生前事情一一处理。如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拜访或打电话道别;将事情布置得井井有条,突然间改变计划等等。他们自杀想法被埋藏于心,表面很难看出危险信息。
故此建议,这种冷静自杀周围的亲朋好友要格外警惕,多与之交流,抓住一切信息,谨防悲剧发生。
心态把握不住切莫入市
跌跌不休的股市已成为股民的心病,包括他们家人。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自己养老的钱没了,孩子买房的钱没了,家人看病的钱没了……心里一时想不通,悲剧也就发生了。
金融风暴,这场危机再次警醒人们“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金融市场能够赚钱赚到几百万,也能够赔到倾家荡产,关键要理性投资、适度投资,而不是盲目跟风。
同时,要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极其重要的。股票涨涨跌跌,一些投资者股市上涨就高兴至极,股市下跌则痛苦万分,这种心理上的起起伏伏时刻刺激着他们,如果长期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生活,极易导致人的精神崩溃,并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
金融危机中,高校学生股民同样受到冲击。如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大四的阿K,去年初在证券公司以3000元开了个户炒股。一开始还算不错,赚了些小钱,不料从8月开始,股市急转直下,阿K原来股票总市值近万元,如今竟只剩下1000多元,典型的赔本。小何投资股市的钱主要是自己积攒的零花钱,不敢和父母说,更别说再找他们要钱。为了挽回损失,他整天打听打工赚钱的机会,上课时心神不宁,几乎什么都听不进去。
在高校学生炒股群体中,金融经济类的同学较活跃,可以和所学知识相联系,同学之间,甚至师生之间都可能互相影响,彼此交流行情。但与普通股民相比,大学生炒股要承担多种风险。学生年轻气盛,缺乏社会经验,多半开始抱着投机、“一夜暴富”的思想,很容易轻信盲从,这种投资情况是股市中的大忌。而且,学生尚未经济独立,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投资股市往往容易产生债务问题。
如果是经济金融专业的学生,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有一定余钱的情况下,适当进行一些投资,当作是参加工作前的热身,但绝对不可陷进去。
如何预防自杀
自杀是可以预防的,多数自杀者在自杀之前都会有意无意地露出蛛丝马迹。科学研究已证明,通过有针对性的危机干预,可以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一些自杀者在自杀前往往会有以下征兆:谈论自杀,或总是谈论、想到死亡;感到失望、无助、无用。出现突然的、明显的行为改变,如突然加速开快车。抑郁焦虑加重。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拜访或打电话道别。对爱好失去兴趣。将事情布置得井井有条,突然间改变计划。饮酒吸烟量陡然增加。
自杀是精神上的决堤,而亲情是阻挡山洪的重要而坚实的堤坝,此时需要周围的亲朋好友更多的帮助:
1.保持冷静和耐心倾听,聆听和交流是释放自杀者情绪的有效手段。
2.认可他表露出的情感,不要进行评判,也不试图说服他改变自己的感受。
3.询问他是否想自杀。实际上询问一个人有无自杀念头不但不会引起自杀,反而可以拯救生命。不要轻视,当他说要自杀时应认真对待。
4.让他感受到自己被需要。认可他的成绩,帮助他恢复自信。
5.如他要你对其想自杀的事情给予保密时,不要答应。让他相信可以获得所需要的帮助,并鼓励他寻求这些帮助。
6.应陪伴在他身边,限制他存取大量药物,或其他自杀的工具。
7.跟他讲述人生的快乐或者陪伴其享受人生趣味。帮助他进行人生规划,对自我重新适当定位。
8.对于意志不坚定的人,可讲述各种常见自杀方式之痛苦。
9.如果你认为他当时自杀的危险性很高,不要让其独处,要立即陪他去心理卫生服务机构或医院接受评估和治疗。
如何摆脱亏钱焦虑症
当你预料将要面对威胁性事物或可能要面对不利的处境时,你会感到紧张不安、呼吸心跳加快,这就是医学心理学所说的焦虑反应。摆脱这种不良的状态,当然应该首先从自身出发。药物治疗虽然是有效的方法,但这只是最后的选择。下面五种方法或许可以帮助你自己战胜焦虑。
1.留点空白:让自己有一小段的空白时间,好好安静一会儿,可以发发呆,或者沉淀一下杂乱的思维,让身心得到静养。
2.进行想象:主动去想象一些宁静、放松的景象。这些景象可以是真有其地,在那里你觉得安全和松弛,也可以是你想象出来的宁静、安全和放松的景象。比如,你想象自己一个人坐在大海边,蓝天大海包裹着你,你无比放松,没有任何忧愁。
3.分散注意力:当你感到焦虑时,分散注意力会有所帮助。当你专心于其他的思维活动时,会减轻或消除你的焦虑症状。
4.不再逃避:逃避是焦虑的标志,例如自杀就是一种逃避的表现。当逃避某种困难的情境时,起初我们会体验到焦虑降低,但与期望相反的是,我们逃避困难情境的现象越多,以后在面对这些情境时,我们的焦虑就会越重。学会去勇敢地面对和应付令人焦虑的情境,才能有效地消除焦虑。
5.分出层次:如果你的焦虑状态非常严重,你可以把所惧怕的事情分出不同层次来,然后逐一地摆在面前,一个一个地去应对。这个层次要按照令你惧怕的强烈程度由低到高排列,把不太惧怕的事情写在下层,最惧怕的情境或事情放在最上面。先面对最下面的情境,然后逐渐地往上移,先成功地控制不太害怕的事情,最后才面对令人最恐惧的事情。
总而言之,对于普通股民来说,股市有风险,市民入市前就应做好心理准备,合理安排资金;已经“套牢”的股民应正视现实,努力保持平常心,避免心理失衡造成孤注一掷的“赌徒心态”。另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不宜炒股。